天天看點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上遊新聞記者 王渝鳳 兩江新區供圖

“婆婆過世後,爺爺一個人住,有天,我在超市遇到他一個人坐在門口,話也不說。後來我才曉得,因為他一個人住着太孤單,連自己一室一廳的房子,都租了個床位給别人,就圖有個人說話。”聽到這一切,曾經的鄰居周千會覺得心裡一緊,她不忍心讓這位老人就此孤孤單單地生活。

回到家裡和家人一合計,将90多歲的老人柯瑞林接到自己本不寬敞的家裡,就像一家人那樣開開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周千會,兒子鄧中洪和柯瑞林爺爺的“别樣”祖孫情

如今,15年的光陰過去了,今年111歲的柯瑞林老人因為身體原因上下樓不太友善,于是,人和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接棒為老人的養老提供“依靠”,柯瑞林爺爺又住進了有專業護理的養老院安享晚年。

生于1910年的柯瑞林老人見證了100多年世事的變化,他依然頭腦清晰,在養老院裡常說,要感謝千會、感謝黨和政府,沒有他們,自己也沒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因為有了親情,老人覺得晚年很幸福

90旬老人常感孤獨

她用愛心迎接他回家

今年111歲的柯瑞林老人,應該是兩江新區有記錄的年齡最長的老人。柯瑞林和老伴兒是人和當地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膝下無子女,之前,和老伴兒租住在周千會家的房子裡。

15年前,老伴兒因病離世後,柯瑞林爺爺因為孤單,常常一個人發呆。

一次,周千會在超市看到昔日的鄰居、現在的租客柯爺爺一個人坐在門口發呆,關切地問他為啥不回家。

“我不想回家,一個人,沒得個說話的,外面我還能數個人腦殼。”柯爺爺說話像個孩子一樣。

周千會了解到,自己租給柯爺爺的房子一室一廳,原本是老兩口一起住的,老伴兒走了以後,因為害怕孤單,柯爺爺又将房子租了一半給别人,就圖有個人說說話。

聽到這裡,周千會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柯爺爺是個廚師,有一手好廚藝,我們以前是鄰居,柯爺爺做的飯,經常讓小院子裡飄香,鄰居們也跟着享口福。”

周千會說,自己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家裡人口多,柯爺爺家裡做了什麼好吃的都會給自家端一份來。“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他家挑水、栽紅苕,我爸媽都去幫忙。”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周千會的父母也很支援女兒照顧老人

因為互幫互助,兩家人關系一直不錯。而柯瑞林夫婦也很喜歡這個鄰居“周四妹”(周千會在家排行老四)。後來,19歲的周千會又在柯爺爺夫妻的保薦下,來到柯爺爺當大廚的那家餐館打工掙錢,有了第一份工作。

2006年4月,柯爺爺的老伴兒謝術清老人去世了,老人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出租房裡隻剩下他一個人,“我怕”是老人常念叨的詞。

想到這裡,周千會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把這位于自己有恩情的老人接到家裡來,和自己一起生活。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周千會照顧柯瑞林從無怨言

一家三口變一家四口

他們的笑聲成為鄰居的美談

周千會回到家中,把心中的想法與丈夫鄧興榮商量,沒想到丈夫一下就同意了。

于是,周千會一家三口搬進了一室一廳的出租房,和柯瑞林一起住。她對老人說:“隻要有我一口肉吃,就絕不會隻讓你喝湯。”

從那時起,周千會再沒收過老人一分錢房租。她與丈夫順理成章稱柯瑞林“爺爺”,兒子鄧中洪則叫柯瑞林“祖祖”。

如今,鄧中洪已是個28歲的青年,他記得,那個出租屋面積不大,搬家後,媽媽讓他和祖祖睡在一起。“媽媽說,這是我的祖祖,要親熱他、孝順他。從那以後,我除了婆婆爺爺,還多了一個慈祥的靠山,保護我調皮後不被爸媽吵。”

一聲“爺爺”讓周千會從此多了一份牽挂,也讓年屆百歲的孤寡老人柯瑞林有了依靠,有了一個家。

鄰居經廷惠第一次看見周千會把柯爺爺帶出來曬太陽時,就很好奇。

“為啥你爺爺姓柯,你姓周呢?”當得知兩人的關系時,經廷惠感動了,“别說沒有血緣關系的,就算是一家人都有磕碰,周千會真的是個好人哦。”說完向她豎起了大拇指,從此,她們也成為了好朋友。

小小蝸居

洋溢15年親情

2010年,和丈夫離婚後,周千會帶着爺爺、兒子搬進了現在的住處。

這是一套60多平方米的兩房間,柯瑞林一間房,剩下的一間房,周千會留給了兒子,“孩子大了,談戀愛了,需要自己的空間”,她自己則睡在了客廳。

安置房小區居民大多來自同一個村,彼此熟悉,保留着以往農村愛串門的習慣。采訪中,許多周千會的鄰居都異口同聲說周四妹“德性好”。

周琴說,周四妹自己睡客廳的小床,床腳有個紙箱子,裡面裝着她的衣服,而柯爺爺的衣服則疊得整整齊齊,塞滿了衣櫃。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日常對老人的照顧,周千會從不假手于人

離婚後,周千會相親過兩三個對象,在了解到她經濟不寬裕卻獨立贍養一個百歲爺爺後,打了“退堂鼓”。

對此,周千會看得很開,“對于不了解我的人,我不強求。我的爺爺不是累贅,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是我家的寶貝。”

三年前,大周千會6歲的渝北區人孔祥明出現了,“四妹讓中間人介紹情況時,一定要提她照顧爺爺的事。其實,我一點都不介意,反而覺得她是個善良、有愛心的女人。我家裡也有一位九十幾歲的母親,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即将結婚的兒子鄧中洪将房子裝了一番,主卧作為兩口子婚房,次卧由周千會居住,“如果爺爺回來,我們就讓他住次卧,他是我們家人,永遠都是。”

爺爺去哪裡了呢?

原來,周千會的家住在安置房小區的三樓,今年以來,柯瑞林爺爺因為身體原因住院後,上下樓梯有些不友善。社群一開始就關注這個“特殊”的家庭,當得知老人有困難後,将老人接到了養老院,由專門的醫生對其進行看護。

如今,老人住在養老院裡,周千會一家人隔三差五還會去看望老人,社群書記姚紅梅也把柯瑞林老人當作家人一般關心,“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感動多一點,我們這個家園就會更溫馨一點。”

新聞多一點

社群養老就在家門口

告别孤單無聊讓生活更有趣

像柯瑞林爺爺這樣需要照顧的老人,需要去養老院,而更多生活可以自理或者說還比較年輕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實作居家養老。

據了解,兩江新區人和街道轄區16.87平方公裡,現有常住人口164309人,戶籍總人口90355人,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21360人(戶籍老人8630人),占常住總人口的13%。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人和街道建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托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人們打造出“家門口”養老服務陣地。

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和睦路社群睦鄰養老服務站于2021年4月24日正式啟動營運。姚紅梅表示,社群睦鄰養老服務站一共分為七個功能區域,分别是“睦鄰”服務接待區,“睦鄰”活動交流區,“睦鄰”健康管理區,“睦鄰”人文關懷區,“睦鄰”日間照料區,“睦鄰”多功能教育區和“睦鄰”管理辦公區。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和睦路社群老年活動中心裡的老人,記者拍攝

而他們的服務,主要是保障特困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基本日常生活需求,滿足社群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照料服務需求,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日間照料、就餐、養生、學習等多元化智慧養老服務,打造基礎醫療服務、日間照料、智慧餐飲、日間家政服務、老年大學、志願幫扶等系統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務體系,實作社群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暖新聞 |“别樣”祖孫情!他們不忍心老人孤單,15年前接到家裡從此成為一家人

這些花是老人們手工制作的,不少愛心人士前來購買,記者拍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