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作者:科協頻道

在非洲大陸東南部的馬拉加西島上,随着天空慢慢被夕陽染成了紅色,遠處高達20米的巨大喬木以及它獨特的枝頭輪廓開始向地面散布陰影,落日很快,地面的巨型輪廓也好像活了過來,有時候甚至還能吓到幾隻糊塗的小老鼠。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非洲草原上最顯眼的存在

待到夕陽完全降下,目之所及,地平線與天空之間隻剩下了這一位孤獨的“巨人”,而它挺直的身軀仿佛也像是在支撐着天與地,避免兩者碰撞在一起。這就是非洲最大的物種:猴面包樹。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旱季的時候,猴面包樹會将樹葉快速脫離,保留水分

猴面包樹是木棉科猴面包樹屬(Adansonia)的大型落葉喬木,在大約2.4億年前,原本生長在一塊兒的猴面包樹随着岡瓦納大陸的分裂四散而開,到了現在,猴面包屬僅存八個物種,其中有六個物種生活在馬拉加西島除東部以外的其他地區,另外兩種零星分布在非洲大陸和澳洲西北部。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澳洲西北部标志性的猴面包樹

但科學家發現,現在的非洲猴面包樹和澳洲猴面包樹并非是由于闆塊運動而分家的,借助碳同位素測年法,科學家推測這兩個地區的猴面包樹大約是在一億年前分離,然後通過海洋傳播的途徑從非洲到達了澳洲,并且從八個物種體内的葉綠素DNA及其内部轉錄間隔區ITS區域的序列來看,它們的生長發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緻的,也就是說,這麼多年過去了,世界上的猴面包樹依然算是一家人。

部落的“生命之樹”

1749年,法國植物學家米歇爾·阿丹森首次對猴面包樹做了較為詳細的科學記錄,并将其命名為“Digitata”(這裡原義是指手掌),由于猴面包樹的葉子有複葉,一般為五個小葉片,類似于手掌模樣。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每個葉柄上有五片葉子

而在米歇爾研究過的所有樹當中,他認為猴面包樹可能是功能性最多的一種,畢竟到目前為止,猴面包樹的已知用途有将近300種。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它們的儲水能力。

說到這,咱們再來看看猴面包那粗大的樹幹,是不是有點像個“小水塔”。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實際上,猴面包樹的木質很疏松,雖然外表看上去很粗壯,但内在都是中空的“假莖”結構,是以當非洲雨季來臨時,它這種不太緻密的木質結構就能大量吸水并将其儲存在體内(最多可存12000升)。同時當地人也利用猴面包樹的這個特性,在確定不傷及樹根本的情況下,使用槽子在樹幹上打個洞出來蓄水,這樣到了旱季,就能從這裡獲得水源。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正在猴面包樹水塔中取水的當地人

除此之外,猴面包樹可謂全身都是寶,比如含鐵的樹葉可以摘取煮熟後食用,花可以吃,果實也可以吃,種子可作為一種咖啡原材料的替代物,甚至經過加工後還能壓制成植物油。值得一提的是,猴面包樹的果實一年三生,除了可以烤着吃之外,由于其果肉所含的維生素C是橙子的六倍,這也讓它成為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營養補充品。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猴面包樹炸開的果實

還有它們厚達30cm的樹皮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作為編織材料制造漁網、麻繩、麻袋和衣物,并且其表面還有一定的防火功能,非常耐用。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博茲瓦納偏遠村莊内的一棵猴面包樹

老樹未死,隻是逐漸凋零

2018年6月,科學期刊Nature Plants發表了一項研究表示:猴面包樹正瀕臨滅絕,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南非的村民目睹了大片猴面包樹的枯萎,而導緻猴面包樹死亡的原因科學家推測可能來源于氣候變化引發的幹旱缺水和人類農業生産的引入。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博茲瓦納死去的猴面包樹,但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死去的兩年後,居然又發出了新芽

這波死亡浪潮最初是從活了上千年的老猴面包樹開始,從自然規律來看,大限将至并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但研究人員還指出,部分剛成熟的猴面包樹也在逐漸失去生命活力,尤其是在非洲氣候變暖最快的地區,顯然這不是個好的趨勢。

為了不讓猴面包樹過多地“英年早逝”,當地居民開始嘗試将樹枝嫁接在到幼苗之上,來提高猴面包樹的存活率,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5~20年才能得到結果,因為不同樹種在果實形态和營養特性方面所表現出差異化比較明顯,需要多年的選擇才能找到最适合扡插的品種。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經過八個月的時間,肯亞扡插成功的猴面包樹

為此,科學家們正研究确定最适合種植的樹木,希望有朝一日它們将在我們的超市中變得像蘋果或橙子一樣普遍。

- 作者資訊 -

魚魚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銀獎獲得者,清蒸魚頭、麻辣魚頭等各種魚頭愛好者。

博物志 | 古老而又奇特的“生命之樹”:猴面包樹

主要參考來源:

1.Wikipedia——Adansonia

2.https://academic.oup.com/sysbio/article/47/2/181/1655064

3. https://theconversation.com/baobab-trees-have-more-than-300-uses-but-theyre-dying-in-africa-98214

4.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oldest-tress-africa-baobabs-dead-climate-science

圖檔皆來源于網絡

排版 | 蘿蔔娟

稽核 | 六朵、蒼翼蝴蝶、蘇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