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作者:南書房

1956年,1月12日毛主席前往天津視察工作,當天晚上,在小禮堂觀看了馬三立的相聲表演,逗得他開懷大笑。

在表演開始前,毛主席在幹部俱樂部南樓的小禮堂首先接見了天津文藝界的各行人士,其中包括何遲、鮮靈霞以及相聲大師馬三立等傑出人士。馬三立作為相聲界大師級别的人物,舞台上不用三言兩語,就能将觀衆逗得捧腹大笑,即便在毛主席面前也絲毫不遜色。

在接見馬三立時,還沒等毛主席走到自己跟前,馬三立便迫不及待地自報家門,說:“主席,你好,我是天津電視台的從業人員馬三立。”說完惹得衆人捂嘴偷笑,毛主席大笑着說:“我曉得你,你就是那個說着‘買猴子、買猴子’的馬大哈,我記得很清楚呢!”大家聽到此話後哄堂大笑,因為那個相聲畫面已經浮現在在場人們的腦海中。

随後,毛主席又接着說:“馬三立,這個名字取得好,古語有雲,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這個寓意好。”

在說話的過程中,毛主席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看他身材瘦削,勸他多吃點,得長長肉,注重文藝表演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1914年,馬三立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曲藝世家,從小跟随父母前往天津,在天津長大。

其祖父馬成芳是著名的說書藝人,在京城地區是出了名的,最拿手的莫過于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傳》;父親馬德祿是著名的相聲演員,名列“相聲八德”之一;母親恩萃卿的曲藝則是京韻大鼓,兄長馬桂元也是相聲演員,并以擅長“文哏”著稱。

顯然,在這樣充滿文藝氣息的家庭裡長大,從小受到熏陶,也使他對相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他後期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以前的相聲演員可不同今日一般,表演輕松,收入也可觀,在當時那個時代,相聲被稱為“下九流”的工作,時常受人鄙夷,收入也少。

是以,馬三立家庭雖從事文藝工作,家境條件卻一般,雖能夠解決家庭成員的溫飽問題,對于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卻難以滿足,這也使馬三立小小年紀在讀完國中後便辍學,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1929年,15歲的馬三立拜著名的相聲演員周德山為師,開始專心學習相聲。因其生于曲藝世家,在耳濡目染下,對于相聲技藝也是了如指掌,且其學習相聲的決心堅定,又有刻苦學習的毅力,這讓他在相聲領域很快便有自己的風格,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早期,馬三立就開始在街頭“撂地”說相聲。

起初,他在被稱為“三不管”的食品街擺攤說相聲,在嘈雜的集市中,别人依靠着出售食品謀生,馬三立僅僅是支了個攤,拿着把扇子,便依靠靈巧的語言藝術來謀生。

四年過後,19歲的馬三立娶妻成家,本以為日子可以在平淡和安穩中度過,可家庭卻突遭變故,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狀态。

兄長馬桂元吸食大煙後就此堕落,父親也得病去世,繼母不想收拾髒亂的局面也離家出走,這時,家庭的重擔可謂是完全落在了馬三立的肩上,使他的日子過得更加艱難,好在他卻沒有是以堕落,而是愈發的堅強。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馬三立遊走于各種集市、碼頭以及廟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隻為讓更多人看到他的相聲,隻有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錢以補貼家用。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其相聲的個人風格越來越明顯,到最後獨樹一幟。相比于其他的相聲演員,他在漂泊期間,去過許多地方,不僅有繁華的城市,也有窮苦農村,他看盡了世情人暖,将所見所感都寫進相聲表演中,在市民群落汲取養分,使得形成了“小市民化”的語言和表演風格,也不斷豐富了作品,使作品更加具有觀賞價值與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長達11年的市井相聲生活,讓他在大衆眼裡出了名,也結交了許多相聲界的朋友。1940年,馬三立在天津衛自成一派,成為著名的相聲演員。1948,多家茶社以及電台邀請其演出,著名人士譚富英和馬連良也過來為他捧場,此時,馬三立終究是混出了頭。

新中國成立之後,馬三立雖已成為著名的相聲演員,卻并沒有因為功利忘記自己的初心。

1951年,文藝工作者多奔赴北韓戰場支援,繼相聲演員常寶堃犧牲之後,馬三立主動提出無償前往戰場,作為慰問團的副團長為前線的戰士們提供康樂活動,以舒緩戰士們的疲憊身心。

在戰争期間,馬三立所在慰問團一共為志願軍戰士表演150多場,戰争取得勝利,慰問團也有極大的貢獻。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1953年,馬三立又創作和表演了一系列的相聲節目,包括《老頭醉酒》、《開會迷》以及《買猴》等等節目,其中以《買猴》最為經典。

《買猴》一經表演,就引起全國性的轟動,其中的馬大哈深入人心,我們現在所說的馬大哈就是來源于此,正是因為《買猴》,馬三立獲得了毛主席的注意與嘉獎。

1956年,1月,毛主席前往天津開展視察工作,文化的發展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部分,是以,天津文藝界也是毛主席考察的一方面。

當晚,毛主席在小禮堂接見了文藝界的各行人士,對文藝界的發展工作進行了考察,并開展相關的指導工作。由此,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此外,趁着表演前的間隙,馬三立還給毛主席講了一個笑話,逗得毛主席前仰後翻,樂得合不攏嘴,連忙說着:“真沒想到,你不僅講相聲一流,講笑話也是一把好手,你可真是個國寶啊!”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遺憾的是,馬三立成名後并沒有過幾年舒坦日子,便又開始了颠沛流離的生活。

1958年,因為《買猴》節目的表演,馬三立被指認成“右派”,下放到天津新立村。在下放期間,馬三立先是擔任文藝團的演員,與趙佩茹一同參演節目,後又調往軍糧城的農場工作,因其身材削瘦,主要工作便是往田地裡送水。在農田幹活時,他給大家表演相聲節目,激勵大家完成農作活動。

1961年,馬三立被摘掉“右派”帽子後,為了不辜負對他期盼已久的觀衆,沒有休息多久便複出了。1970年,為配合城市人口疏散工作,馬三立和家人再次遷往農村,并生活了七年。

在這颠沛流離的幾年間,馬三立沒有任何抱怨,隻是順其自然,積極地面對生活,苦難過後的他,依舊閃耀在舞台上。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馬三立于1977年從農村回到城市,1979年再次登上黃河大戲院的舞台,表演了《買猴》,觀衆看到許久未見的身影,都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馬三立也多次向觀衆鞠躬,以回複觀衆對他的期盼,也更是表達了他在經過多次磨難後,依舊可以站在台上講相聲的感動。

在好友的建議下,馬三立于1985年入黨,成為一名黨員,這也完成了其多年以來的願望。1988年,馬三立又創作了相聲小段《家傳秘方》,以其精湛的相聲技藝,使劇院裡頭笑聲一片,也是以收獲了一批新觀衆。

後期,馬三立因為身體原因,很少出現在舞台上,卻依然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此外,他還多次受邀前往勞改所給勞改青年講相聲,也在會議上給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等托老機構提出建設性意見,同時也會前往敬老院,給老人們講相聲,給他們帶來快樂。

1956年毛主席聽馬三立說相聲,被逗得開懷大笑,說:你真是個國寶一、十五“撂地”說相聲二、笑對人生起起落落三、人民永遠的相聲藝術家

2001年12月8日,馬三立在天津人民體育館舉行了盛大的相聲告别儀式。大家都舍不得馬三立,為此淚濕眼眶。身為一名相聲大師,馬三立雖告别了相聲舞台,但是,對相聲的熱愛卻不會終止,人們對他的熱愛也不會是以消減。

毛主席說馬三立的名字好,三立意味着:“立德、立功、立言”,馬三立便很好地诠釋了這三立。文章的最後,我們要永遠對我們的先輩保有一種敬意,同時,也要向他們學習其中的優良品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