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代餘姚縣令(二十)——盧昶,李郁,餘凱,餘克安,蘇宏,陳敏

作者:餘慈姚江文化
曆代餘姚縣令(二十)——盧昶,李郁,餘凱,餘克安,蘇宏,陳敏

盧昶(宣德四年任)

李郁(正統四年任),忽悠一把。明代李郁曾作《試心橋》一詩雲:“頹然岩石堕峰腰,下界煙雲萬丈遙。顧我未曾履艱險,扪心來過試心橋。”試心橋,又叫仙人橋,位于衡山祝融峰巅的青玉壇。

餘凱(正統六年任)

餘克安(正統九年任)

蘇宏(正統十二年任)

陳敏(景泰元年任),字志學,世為松江(今上海)之華亭人。由邑癢弟子員充太學生。永樂十三年,授之林苑監冰典署,有能,遷直隸保定府清苑知縣。永樂十九年(1421年),由于政績斐然,升知成都府茂州事。陳敏在任茂州知州近30年中,為百姓“勸民開墾,引泉為池,以資灌溉”并“遷學校,茸城堡”,使“民得安業”,羌民稱其為“良政”。

陳敏在二次升遷時,皆由茂州、靜州、栊木等土司率各寨羌民奏請繼續留任。景泰5年10月,陳敏“急猝于官”,享年69歲。景泰6年8月17日,“州人感其恩德”,将陳敏夫婦“合葬南明門外”,春秋祭祀于各宦祠。

陳敏在任茂州知州期間,出任過其他地方官。在此期間,很可能出任過餘姚知縣,由于茂州人民的奏請,帝立報可。陳敏又感其懷,回到了茂州任職。前前後後一共任了近30年,并一直到茂州離世。

陳敏在任茂州知州宦涯中,深為明、清史籍追述。清道光《茂州志.卷三》記載:“州僻處邊繳,在萬山中,與松、疊諸番鄰近,歲被其患,自敏州撫有方,民得安業。今以憂去職,軍民失所依,乞矜念遠方,還此良牧。帝立報可。九載,軍民複清留,進成都府同知。仍視州事。秩滿擢參汶,又進右參政,視州事如前。景泰(1450-1456)時,麥穗五歧,宣宗制《滿庭芳》詞賜之。後為按察司張淑所罷職。任茂幾及三十年,威信大行,番民胥悅。解任後夫妻卒于茂,州人為之合葬于南明門外。通判王升既墓前建祠祀之。”

張淑,字子善,昆明人。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進士,擢四川按察使。素有風采端肅,法紀嚴明之稱。由此可見,張淑不忍心年事已高的陳敏任上辛苦勞累,而罷其職。也可能是陳敏應該到退休的年齡了吧。

詹源澤(景泰五年任)

金绶(天順元年任),龍泉寺,最早稱“圓珠寺”,建于明朝初年,因“旁有龍湫,清冽甘美”,是以稱“龍泉寺”。《龍井朝雲》(七言古詩)選自于《景東府志》,作者金绶,明朝人。層巒近天高莫量,中有洞府神龍藏;清晨吐氣如煙霧,五月六月能生涼。靈泉發悶自太古,幾回一滴遍寰宇;至今随處起炎蒸,好為蒼生作霖雨。

張禧(天順三年任),據載:張禧,湖北省英山縣人,官至禦史。

王珩(天順五年任),據載:湖南泸溪在明朝有知縣王珩。明代王珩在《泸溪八景記》中說: 商人賈客常乘獨木船入戎中與戎互市,往來無虛日 ,商品交換比較頻繁。

張傑(天順八年任),上海龍華鄉人,景泰元年(1450年)舉人,曾為餘姚縣令。兄弟張萱,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官至湖廣參議,政績卓著、官聲甚佳。其孫張之象字玄超、别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又稱碧山外史。

劉規(成化六年任)(1436年5月26日-1508年10月8日),字應乾,四川重慶府巴縣(今重慶市)人。為成化五年(1469年)己醜科三甲進士。初任浙江餘姚縣知縣,政績卓著。遭遇父喪去職。守喪期滿,改湖廣麻城縣知縣。任内優禮耆舊,政尚德化,深受群眾愛戴。入祀名宦祠。

成化十七年(1481年),劉規升任雲南道監察禦史,核查湖廣、貴州軍饷。又因祖父喪事去職。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改山西道監察禦史,巡按山東。劉規秉公彈劾不法參政,反被中傷,谪官廣西郁林州判官。次年,叙議遷新淦縣知縣。後以母老為由,緻仕歸裡。正德三年卒,年七十三歲。

劉規有子五人,長子劉相,次子劉春,三子劉台,另有側室所出二子劉耆、劉英。有女六人。劉規教子有方,劉春、劉台皆中進士,科第延續五代不絕,使劉氏成為巴渝首屈一指的世族。

李瓒(疑成化九年任),據《石首縣志》:李瓒,石首人,明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舉人,任餘姚知縣,行取禦史。

董安(成化十二年任),廣東漳州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進士。

胡瀛(成化十五年任),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進士。後為浙江按察司佥事 。

賈宗錫(成化十八年任)【乾隆福州府志】記載:賈宗錫,常熟人。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記載:乙酉實授都察院理刑知縣等官賈宗錫王一言熊達鄧公輔盧格朱文吳瀚魏英劉廷瓒張烜梁廷賓白鸾俱為監察禦史宗錫湖廣道一言福建道達山西道公輔廣西道格江西道文雲南道瀚四川道英河南道廷瓒貴州道烜廣東道廷賓狹西道鸾浙江道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