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亂時期的愛情》:眷戀世紀之待的幸運,曆經滄海桑田的歸宿

作者:朗月書坊

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夜之後,我的心靈終于找到了歸宿,我很高興地發現,真正寬廣無垠的,是生命。

-弗洛倫蒂諾·阿裡薩《霍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眷戀世紀之待的幸運,曆經滄海桑田的歸宿

曆時近兩周斷斷續續地拜讀,終于順利地讀完了這本被譽為寫人寫愛情寫得最好的小說“霍愛”。

周末趁熱打鐵地又看了原著改編的電影,恰好和書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說原著是電影的精彩根源,那麼電影便是原著的濃縮再現。喜歡這樣先讀原著用心體會,再賞影視加深了解的品讀。

整個故事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中,始終貫穿着一條脈絡清晰的主線,那就是弗洛倫蒂諾對于費爾明娜始終不渝的愛戀。

對于故事的結局還是會很欣慰,也是為男主角弗洛倫蒂諾的堅持所折服。比起單相思大都注定的苦澀悲劇,這會是完全不同又别有味道的結局。

女主角也睿智地擁有着“隻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和“跨越半個世紀的等待”這樣的刻骨銘心的愛戀。愛情的确會有各種可能,而誰又會說那樣不忘初心不惜用生命等待的守望,也在不經意間诠釋了,生命中愛的另一種美好呢?

“你從不會知道你會在什麼時候愛上一個人,正如你從不知道你會在什麼時候放棄愛上這個人”,語意悠遠又耐人尋味,才更激發了想要細細拜讀這本溫情又令人好奇的愛情百科全書的決心。

想要精讀并吃透一本書,不但要全方位的了解相關涉及,帶着問題去閱讀,更要能用自己的語言将它的要點複述出來,帶着思考去銘記。那麼,我想要成為這樣的踐行者,步入這樣漸進成長的道路。

1.這本書的作者簡介?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作為一個天才的、赢得廣泛贊譽的小說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标杆”,加西亞·馬爾克斯将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和《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

2.這本書的作品簡介?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打破了“獲諾獎後再也寫不出偉大作品”的怪圈。

諾獎三年後再次聲名鼎沸,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3.這本書的作品評價?

有兩部書寫完後使人像整個兒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獨》,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4.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

“隻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霍亂時期的愛情》:眷戀世紀之待的幸運,曆經滄海桑田的歸宿

那年,她13歲,他18歲,豆蔻年華,如花絢爛。

《霍亂時期的愛情》:眷戀世紀之待的幸運,曆經滄海桑田的歸宿

窮小子弗洛倫蒂諾去富家女費爾明娜家送快遞的時候,就在那個書視窗,一見鐘情地陷入了深深的愛戀中無法自拔,單相思就像霍亂一樣。

自此,他茶飯不思,飛信傳情,文藝氣息也終将引起了花冠女神的好感,由往來書信開啟了青澀之戀。而劇情裡美好的時光像是昙花一現,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戀情被女神的父親知曉,随即棒打鴛鴦。隻因父親心裡仍保有最傳統的思想,希望精心培養的女兒可以嫁給大戶人家而鳳栖高枝,光宗耀祖。父親用粗暴的手段強拆未果,他們已不懼為愛而死。

為斬斷情絲,父親不得已帶女兒遠走他鄉,即便這樣,也未能阻止兩人的秘信傳情,思念與日俱增,費爾明娜也寄予了這份戀情以最深刻的期待與光環。

直到兩年後在“代筆人門廊”,兩人再次相見,回眸的那一瞬間,費爾明娜卻發現之前的愛戀或許就是自己懵懂時代誇大了的幻想,一股無力的距離感湧入心頭,眼前這個可憐的窮小子與期待中那個身披七彩霓裳的蓋世英雄大相徑庭,恍惚間才明白原來現實在理想面前可以是那樣的蒼白無力,于是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棄。

之後,費爾明娜大病一場,恰巧遇見了高富帥男神烏爾比諾醫生,一個時代的取向,一場明豔的追逐。最終,高冷女神費爾明娜嫁給了現實版的高富帥烏爾比諾醫生,而落魄的文藝青年弗洛倫蒂諾終身未娶,發奮圖強,期間伴随着夫婦的柴米油鹽相夫教子,貌合神離安穩生活。

癡情戀人暗中等待情場獵豔,不忘初心永守諾言,苦等五十三年,終于熬死了高富帥,重獲芳心,抱得佳人歸,情定餘生。

那一年,她75歲,他79歲,“一生一世”,成為了已到暮年的老人心中彼此愛情守護的諾言。

《霍亂時期的愛情》:眷戀世紀之待的幸運,曆經滄海桑田的歸宿

5.佳句賞析中的感悟?

1.“這些地方走在衆人之前,它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

開篇的前言便感觸頗深,對于弗洛倫蒂諾而言,那個情窦初開的年紀,一見傾心,愛情是如此聖潔。無論是如霍亂般的單相思還是跨越半個世紀的等待,飽經滄桑,内心依然堅定如往昔,隻因為心裡自始至終裝着花冠女神。

或許,這就是愛情最本真的樣子,也讓人相信愛情的确可以有這樣神奇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愛慕,自此心已容不下任何人,任它歡喜任它憂,無怨無悔過一生。

2.“好奇心也是愛情的種種僞裝之一。”

在費爾明娜與弗洛倫蒂諾那樣純真的情窦初開的年紀,互相愛戀,互相好奇。

的确,愛上一個人,就會成為一個天真的好奇寶寶。對關于心上人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感興趣,想要了解,想要懂得,隻是源于心底最深處的愛戀。

3.“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複刻的美。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赢得了更多。”

故事中費爾明娜七十二歲的高齡時的那段描寫,雖然年輕的歲月一去不複返,但是依然擁有清澈的眼神和民族的高傲。

是以,人生每個階段各具特色。童年時天真無邪的美,少年時含苞待放的美,青年時陽光燦爛的美,中年時意蘊濃郁的美,老年時返璞歸真的美。成長中的曆練,心态是美好的根源,行動是美麗的延續,隻要用心體味,每個時期都可以綻放别具特色的美。

4.“誠實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按照自己身體的意願行事,餓的時候才吃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睡覺的時候也不用為了逃避可恥的愛情程式而裝睡。”

步入八十一歲高齡的烏爾比諾醫生,因午後爬梯抓心愛的鹦鹉不慎跌落離世。陪伴生活半個世紀的妻子費爾明娜自是難以接受,痛心疾首無所适從。

但随着生活慢慢回歸平靜變會發現,其實我們一輩子追逐着,牽絆着,有陪伴的欣慰,有不解的憂傷,最終當繁華落盡,我們永遠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所有的附加隻不過是生命中或短或長停留。我們終究逃脫不了生命的審視,過得好與不好隻有自己才會真正的知道,懂自己才會是真正的知己,在經曆中改變,在閱曆中适從。

5.“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會遇到的。”

初戀時節在等待費爾明娜回信的日子裡,弗洛倫蒂諾嘗盡相思之苦,母親特蘭西多用她飽嘗艱辛的經曆勸慰兒子說得這番話。

不得不說,這是位睿智的母親。的确,年輕時經曆的磨難會在歲月中沉澱出沁人心脾花香,隻要不負勇往,用心走過,便不會有遺憾。

6.“人不是從娘胎裡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

這是弗洛倫蒂諾面臨摯愛嫁于他人之後,化悲憤為力量,準備奮鬥逆襲,懇請叔叔謀差時說的話,這樣的霸氣。

的确,人總是邊哭邊學着成長,心随境轉為凡夫,境随心轉為聖賢,與生活而言,勇者會不斷挑戰,不斷适應,歲月總會将我們的棱角打磨,終将呈現的樣子也會是像塊溫潤的玉。

7.“她提醒他,弱者永遠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嚴酷、吝啬的國度,女人隻會對意志堅強的男人俯首稱臣。因為隻有這樣的男人才能帶給她們安全感,她們渴求這種安全感,以面對生活的挑戰。”

母親特蘭西多在兒子等待回信時激勵兒子的這番話,掩卷而思,确實如此。愛情就是一場競争的角逐,勇者勝,敗者寇,丘比特的愛情之箭偏愛勇者。

8.“在孤獨的侯爵府邸,她學會了認識他,母子倆互相熟識了,她欣喜萬分地發現人們愛孩子并非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因為養育中産生的情意。”

這段也是闡述了人與人之間最為本質的親密關系,是源于互相接觸熟識建立的情感。即便是經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母子,也是在養育互融間建立了深厚無可替代的感情。

9.“任何年齡的愛情都是合情合理的。心靈的愛情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情在腰部往下。”

這或許也就是本書以愛情百科全書的形式所展現的愛情的各種可能性,不受年齡制約,不受形式阻擋。因為,愛情原本就是很玄妙奇特的存在。

10.“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并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

小說文末,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乘坐的運船改為直航,不停靠,不載貨,這是一艘愛之船,“一生一世”作為暮年歲月的承諾飄蕩在那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他們決定以愛情作為他們餘生的生存形式。

面對即将走向的終點,生命的臨在感才不遺餘力地呈現出來;

面對即将走向的終點,生命的雜質才繁華落盡蕩然無存,愛變得更加濃醇與質樸;

面對即将走向的終點,世俗的觀念不再能局限那純淨的、永恒的愛情: 實作愛情也就是對生命的執着。

暮年的弗洛倫蒂諾與費爾明娜的愛是純淨的,并不是因為他們遠離了性的誘惑,而是由于他們越過了道德的、世俗的偏見而直接與自己的生命對話,這也是所闡述的愛情的至高境界吧。

附錄:

1.4.9分

2.值得再讀

3.一句話:真正的愛情需要的是什麼?兩個人在一起是輕松快樂的,沒有壓力,不負本心不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