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作者:豆貓小娛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壁花男孩》是一本關于青春的相簿,将琥珀般的時光輾碎再有序地收藏。我曾想: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電影離場過後仍細細地品味着一個關于友情、愛情,以及成長傷痕的故事。

「這不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比這更單純,卻算不上美好,隻不過堆成山的書本,以及書本縫裡窺探那麼一分淺淺的愛戀。」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查理仔細地為這段光陰寫下注釋。查理在入學的第一天,他已經可以想像到會被邊緣化的自己,他不至于人人讨厭,但也不至于被人記得,也許他會平平淡淡地度過高中生活,忍受着無以名狀的孤獨,時間滴答滴答的計算着距離離校還有1385天。

查理曾經的摯友自殺,他成為了孤單的幸存者。這個記憶太沉重以至于無法消化,查理于是懊悔地固守着友人的遺言與魂魄,遺世獨立地活着。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那天之後查理的性格變得孤僻,不敢輕易建立深刻的友誼。好在随着劇情推進,他遇見珊、派屈克,在一次高中的家庭聚會裡,因為誤食了摻着大麻的蛋糕,他無意識地說出了自己的過去,也正式得到珊、派屈克的認同。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走進了好友的圈子,他們會一起跑趴、會惡搞老師、會裝扮演出《洛基恐怖秀》,最重要的是他們從來不用過去來評判彼此。

查理在融入團體的過程,其實經曆了一個完整創傷的治愈過程。從偶然吐出布滿心理黑壓壓的話語開始,他接納自己那些極端負面情緒的存在,而珊、派屈克等友人給予了安全的訴說空間,讓這些話語在彼此間形成共感。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派屈克對查理說:「你洞察細膩而且善解人意,你是一個細緻的男孩。」這席話相當重要,在面對創傷之後派屈克給予積極的認知評價(positive cognitive reappraisal),這是建立在不否認事件本身悲劇性之外,給予自我肯認,即便傷痛改變了我們,但是傷痛也使我們沉澱,塑造我們更能面對人生接下去的挑戰。

最後一步就如珊也告訴他的:「你不能總是坐在一邊隻為了别人考慮,然後以為這就是愛。」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他要與過去和解,透過與朋友的互相扶持,查理知道自己不是悲劇的主角,他充滿生命力,能站起來欣賞燈光璀璨的夜色,能為眼前美景驚歎。聽着音樂兜着風和最愛的人在一起,這一刻人生是無限的。那些蘊含的悲傷終将淡化,成為生活酸澀的調味。

還有一個疑問一直困擾着查理,他認為姊姊、海倫姨媽、珊,甚至是派屈克他們都愛上了沒有真正愛惜他們的人。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查理的回憶飄渺,想起有一天珊告訴他,在珊十一歲時父親的上司奪走了她的初吻,那之後她總是将自己灌得爛醉,翌日在陌生的地方醒來,珊又繼續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值得更好的,隻有我自己不覺得。」

珊用風花雪月的情史麻痹自己,而派屈克則是在一段不被承認的感情中卑微地求愛,理查德不解為何他們總在傷害自己的人身邊蹉跎。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為什麼我愛的人,都選擇了不在乎我們的人?」查理不舍地問道。

「因為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老師這麼說。

然而,查理埋藏在内心深處的創傷不也是如此。「海倫阿姨是因為我而死的吧……」海倫阿姨在買給他生日禮物的途中車禍身亡。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當所有人都以為查理隻是沉浸在悲傷的打擊因而産生幻聽幻覺時,查理怵然:「但是,要是其實我希望她死呢……」他的腦袋累積過多思緒無法解開,最愛他的人對他做了最不堪的事情(親人性侵),有一部分的自己其實是恨着海倫阿姨的吧?

最信任的人傷害了自己的情感所産生的創傷,稱作「背叛創傷」(betrayal trauma)。背叛創傷往往傷害最深的不在于事件本身,最讓人痛徹心扉的是投注在摯愛身上的信任被無情撕碎。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遭到背叛的人會經曆長時間的内疚、自責、沮喪、羞恥、自我懷疑、絕望等情緒,并且反複陷入「反刍思考」(rumination)的陷阱中,例如:「我一定做了什麽才讓他背叛我」、「我如果可以做得更好,或許他就不會離開」等思緒的循環,就像是查理将姨媽的事故歸咎于自己身上,受害者甚至會不自主地回憶過往的細節,試圖在超乎認知負載的汪洋裡找到自己可以挽回的可能。

那些累積的情緒發酵後積累在心中,查理太害怕想起,是以選擇掩埋這段記憶。經曆背叛創傷的人,盡管看似撫平了表面的傷痕,但是往往表現出低自我價值感,進而也降低了對關系的标準與期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電影接近尾聲,查理、珊、派屈克也都志向所歸,畢業後各自遠洋。

然而,摯友的離去無意識的松動了查理刻意掩埋的呓語,孩童時遭性侵記憶在腦海中窸窸窣窣地召喚,黝暗惡心的那雙手不斷湧現,巨大的痛苦使他無法負載,最後查理自殺未遂。

在醫院醒來,他接受心理重建療程,心理醫師告訴他:「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哪裡來,但可以選擇自己往哪裡去。」

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壁花男孩》:創傷和背叛一個成長創傷治愈的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隻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選擇去何方

電影用三段隧道兜風的意象訴說人物心理的成長,有一次珊和着自己所愛的音樂将身體探出天窗,張開手臂讓風使發尖在她臉頰畔起舞,此刻所有煩惱随風抛在腦後,她隻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最後是查理,他如脫蛹而生的蝴蝶,鼓噪着空氣,為蛻變慶賀,查理知道這一切有一天都會變成故事,他們的合影會變成老照片。但是現在,這個時刻并不是故事。這個時刻正在發生着,他存在着。

謝謝觀賞,關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