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縣城的味道

作者:南溪清泉
縣城的味道

對于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縣城是向往、仰慕的。随着生活圈子的變化,當再回到縣城,認真地看待今天正在發生着日新月異變化的小縣城,覺得倒又有些生疏了,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其實,小縣城蘊藏着大智慧,小縣城裡有大文章,小縣城并不簡單。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熱鬧,小城有小城的風韻,鄉村有鄉村的恬淡,其中的喜怒哀樂、熙熙攘攘,紛紛揚揚,終究都逃不出“名利”二字。生活在縣城裡的人,看到的是農村的恬靜和困苦裡的掙紮,體驗着生活的不易和鄉村的純樸善良,享受着鄉土的熱情和濃濃的人情味。繁雜的關系網,和最接地氣的煙火味,在縣城上空飄蕩。縣城就是一個江湖,是由數百名有權有勢的縣、科級幹部,若幹個大大小小的老闆等精英掌控的江湖社會。在這裡 ,這麼幾百人構成了一個熟人社會網絡,一般情況下都會通過種種管道了解到他人的底細,每個有身份的人都是網絡中的一環,都會通過種種關系找到其中的另一個人,與其建立起起某種聯系,構成了一個陌生環境下的熟人社會。縣城,是關系大于規則的社會,是一個有圈子、有場子的社會,是一個有上司存在感的的社會,是一個安逸穩定、缺乏包容的社會,也是一個信仰及誠信缺失的社會

縣城裡的人大多來自于農村,許多人童年或者長輩們是在農村度過的,是以,生活有縣城裡的人,與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縣城文化是次生城市文化,在崇尚金錢的迷茫中夾雜着當地農村的生産生活文化、婚姻家庭文化,人生禮儀文化、特色飲食文化、地域傳承文化、民間娛樂文化,甚至有點土洋結合、土洋參半的感覺。走在縣城,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濃重的地方口音、鮮明的特色美食和攤販上的地方特色農産品,其快樂與煩惱既膚淺又深刻,其見識既平庸又廣博,其生活既時尚又刻闆,其生活既豐富又單調,是現代與鄉土的簡單結合。外來文化在這裡雖然也盲目地流行着,但是與地域文化夾雜着生存着,缺乏的是縣域文化體系的自信和張揚。

縣城是中國的底色,是最能代表中國現狀的一個特殊的存在。縣城休閑娛樂無所不有,千姿百态,既有KTV、歌廳、浴足城,也有廣場舞、麻将室,既有影城、旅遊、運動、讀書的去處,也有到處都是的飯店飯店。尤其是這幾年,有些地方的美容美發店、浴足按摩店成為一道靓麗的風景線,網購沖擊下的實體店生意蕭條,但藥店、飯店、休閑洗腳店卻遍布縣城的每個角落。喝酒仍然是縣城人們的最愛。酒場承載着縣城濃濃的人情和面子,有時喝酒就是喝的就是“面子”,喝的是就是“人情”。

縣城人的面子最直接的展現是婚葬事宜。婚葬事宜被稱為“紅白”事,在縣城是極其莊嚴的一件事,常常被認為是評價一個人、一個家族實力、勢力的象征。參加婚葬俗稱“混事情”。一般的“事情”都要大張旗鼓地折騰好幾天,搭棚子、築大鍋、請“班子” 程式極其複雜。隻有這樣,方顯主人一片的熱情。随着高速、高鐵進入縣城,縣城與大市場的距離正在拉近,随着大型超市、大型娛樂項目入駐縣城,随着網購的興起,縣城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模仿大城市的行為習慣已經成為縣城的“時髦”,一些陋習正在“翻片”,極簡主義、精神消費也正在進入縣城人們的生活。

縣城雖小,但底蘊很深,一般悟性的人參不透,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很難理清。悠閑地在縣城走一走,到處問一問,看一看,最直覺的有三點感覺:一是人群的階層感比較明顯,這種階層感從着裝、從氣質、從出入的場所、住所的位置大抵能看出來,身穿名牌、開着豪車,本地有房、大中城市還有房的一般就是縣城裡的成功人士。二是縣城濃重的人情味、傳統感。三是反差明顯。基礎建設的步伐遠遠快于精神文化建設,高樓建設的速度快于規則建設的速度,摩登與傳統、現代與傳統、和諧與反差共生共存;城鄉交織,貧富懸殊,貧困戶與富貴者毗鄰而居、和諧相處,甚至是朋友。

夜幕下,我透過窗戶看着窗外閃爍的燈光,看着這個似曾相識的縣城,有些迷茫,變化太大,真的有些看不懂這片神秘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