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圖書館這次曬的是它們珍貴的明清版本,本次曬的是12種珍貴的明清刊本。其中有清道光二十七年泾縣翟金生泥活字印本《仙屏書屋初集詩錄》。校刊精審,為存世泥活字印本之代表。(圖文來自微信公号“南京圖書館)
晏子春秋八卷
明活字印本(目錄、卷一第三至五葉、卷七第一至六葉、卷八第二十八至二十九葉、後序配清抄本)
丁丙跋
此書記錄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的言行,展現了晏子的民本思想以及經世緻用的主張。正文八卷,分内、外兩篇,内篇包括谏、問、雜三部分,各分上下兩卷;外篇包括重而異者、不合經術者兩卷。
此為明活字本,是明清以來其他各版本的祖本。
框高16.6厘米,寬11.7厘米。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左右雙邊,白口, 單黑魚尾。钤“讀易小子”、“古鹽馬氏”、“善本書室”等印。國家名錄号01590。
中吳紀聞六卷
(宋)龔明之撰 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
王芑孫校并跋
龔明之(1090-1182),字希仲,号五休居士。昆山(今屬江蘇)人。紹興三十年進士。官至宣教郎。
是書為吳地風土掌故筆記,收錄地方宰執郡守、文人名士的遺聞逸事、詩文酬對,以及地方名勝古迹,僧道行迹等等,内容廣泛。正文六卷,約二百二十則左右。
框高20.7厘米,寬14.9厘米。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上下黑口,三黑魚尾。钤“漚波舫”、“王鐵夫閱過”、“惕甫”、“王印芑孫”、“老鐵晚年書”、“淵雅堂臧書記”、“金星轺藏書印”、“文瑞樓”等印。國家名錄号11676。
雲溪友議三卷(唐)範摅撰
明刻本 顧廣圻、丁丙跋
範摅,生卒年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年間人,自号五雲溪人。
本書主要記載了中晚唐遺文轶事,尤重于詩人之間的交往唱和。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記事六十五條,每事以三字為題。
框高18.2厘米,寬13.8厘米。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钤“開萬樓藏書印”、“八千卷樓珍藏善本”、“松生”等印。國家名錄号11789。
周易本義十二卷易圖一卷五贊一卷
(宋)朱熹撰 明刻本
朱彜尊、顧廣譽、丁丙跋
是書乃朱熹在《程氏易傳》基礎上,吸納并揉合道家及象數等流派的學說,對《周易》更全面的解讀。前列《周易圖說》。正文包括經文二卷、傳文十卷,後附五贊(原象、述旨、明筮、稽類、警學)。
框高20.9厘米,寬13.8厘米。半葉九行,行十八或二十字,小字雙行同。上下黑口,四周雙邊,雙對魚尾。钤“紅藥山房收藏私印”、“漢唐亝”、“八千卷樓藏書印”等印。國家名錄号03216。
離騷圖不分卷 (清)蕭雲從繪并注
清初刻本
蕭雲從(1596-1673),原名蕭龍,字尺木,号默思,又号于湖老人、無悶道人,蕪湖(今屬安徽)人。新安畫派支流姑孰派創始人。
蕭氏善畫山水,然《離騷圖》以人物為主。全書六十四圖,包括《九歌》九圖、《天問》五十四圖、《三闾大夫蔔居漁父》一圖。此前畫家作《九歌圖》者多,蕭雲從乃首位為《天問》作圖者。
牌記“蕭尺木先生手授圖畫/離騷/湯複上繡梓”。
框高18.3厘米,寬12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四字,小字雙行同,四周單邊,白口。钤“镏春生印”。國家名錄号02003。
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後集四卷
(清)黃宗羲撰 附錄一卷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靳治荊刻本
王芑孫批并跋 欽嘉枚批校 江文炜題記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餘姚(今屬浙江)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
書分前後二集。前集十一卷,為序、記、答、神道碑、墓志銘、行狀、傳、雜著。後集四卷,為序、記、墓志銘、傳等。書中多處有夾條。
框高19.3厘米,寬14.1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四周單邊,上下粗黑口,雙對黑魚尾。钤“芑孫審定”、“鐵夫”、“鐵夫墨琴夫婦印記”、“王氏二十八宿研齋秘芨之印”、“淵雅堂藏書記”等印。國家名錄号12004。
史通訓故補二十卷(清)黃叔琳撰
清乾隆十二年(1747)黃氏養素堂刻本
盧文弨校跋并錄馮舒、錢曾、何焯校,丁丙跋
黃叔琳(1672-1756),字昆圃,順天大興(今北京市)人。
《四庫提要》認為此書與同一時期浦起龍所撰的《史通通釋》相比,雖然注釋水準有所不及,但沒有大肆篡改原文,較為嚴謹。
框高15.6厘米,寬11.2厘米。半葉九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白口,單黑魚尾。天頭刻小字。钤“數間草堂藏書”、“抱經堂校定本”、“盧文弨字紹弓”、“文弨讀過”、“弓父”、“嘉惠堂藏閱書”、“八千卷樓珍藏善本”等印。國家名錄号10362。
西清古鑒四十卷錢錄十六卷(清)梁詩正 蔣溥等纂修
清乾隆十六年(1751)武英殿刻本
梁詩正(1696-1763),字養仲,錢塘(今杭州)人。乾隆年間曾任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蔣溥(1708-1761),字質甫,常熟(今屬江蘇)人,官至東閣大學士。
此書著錄清宮所藏古代銅器一千餘件,包括鼎、尊、卣、爵、書鎮、儀器、表座、簠、簋、豆等。每器繪制一圖,圖後附說,繪圖精審,著錄詳明。《錢錄》則共收錄曆代錢币五百餘種,其考證取衆家之說,并糾謬釋疑,對後世青銅器研究頗有影響。
框高28.6厘米,寬22.7厘米。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四周雙邊,白口,雙魚尾。钤“乾隆禦覽之寶”、“避暑山莊”等印。國家名錄号08161。
金陵瑣事四卷 (明)周晖撰
清乾隆四十年(1775)張滏活字印本
周晖(1546-?),卒年八十餘,字吉甫,号漫士,又号鳴岩山人,上元(今江蘇南京)人。隐居不仕,早年與朱之蕃等結白門詩社。博古洽聞,多識往事。有詩集《幽草齋集》(已佚)、曲論《周氏曲品》等。
正文分四卷,專記明初以來金陵掌故。内容上涉國朝典故、名人轶事、先哲嘉言,下及街談巷議、民風瑣聞等,所記信而有征,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補正史之缺。
框高17.2厘米,寬11.1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四周雙邊,白口,上單黑魚尾。钤“臣傅勳印”。國家名錄号04178。
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 (南唐)徐锴撰 附錄一卷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汪啟淑刻本
盧文弨、汪啟淑、梁同書校,丁丙跋
徐锴(920-974),字楚金,揚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徐铉之弟,世稱“小徐”。仕南唐,累官至右内史舍人。精國小,擅篆書。
是書即《說文解字》注。正文分别為通釋、叙目、部叙、通論、祛妄、類聚、錯綜、疑義、系述。
框高20.1厘米,寬15.4厘米。半葉七行,行字不等,小字雙行二十一字。左右雙邊,上下黑口,單黑魚尾。钤“廬文弨”、“弓父手校”、 “元照之印”、“四庫著錄”、“八千卷樓”、“嘉惠堂丁氏藏書記”、“善本書室”等印。國家名錄号11531。
說文解字注三十卷 (清)段玉裁撰
清乾隆嘉慶間段氏經韻樓刻本
翁同書批并跋 存十九卷(一、三至二十)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又号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金壇(今屬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曾于貴州、四川等地任知縣。早年師事戴震,精通經籍考據,尤長于音韻、訓诂。有《古文尚書撰異》《毛詩故訓傳定本》《周禮漢讀考》等,大部分收入《經韻樓叢書》及《學海堂經解》。
段玉裁于乾隆四十二年着手編纂資料長編性質的《說文解字讀》,後在此基礎上加工精煉,于嘉慶十二年(1807)撰成《說文解字注》。曆時三十年完成。征引浩博,考辨精當,又多所創見,為其後治《說文》者奉為圭臬。此本為段氏原刻。
框高19.1厘米,寬13.4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钤“碧魯氏珍藏書畫之章”。國家名錄号11530。
仙屏書屋初集詩錄十六卷後錄二卷
(清)黃爵滋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泾縣翟金生泥活字印本
黃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樹齋,晚号一峰居士,宜黃(今屬江西)人。官至刑部、禮部侍郎。
翟金生,字西園,泾縣人,嘉慶間秀才。因受沈括《夢溪筆談》啟發,而産生以活字版印書之念,曆經三十年終制成五種規格、十萬餘枚泥活字,并排印出《泥版試印初編》《翟氏家譜》等書。
是書收詩千餘首。書前有牌記:“仙屏書屋/初集/泾翟西園/泥字排印。”校刊精審,為存世泥活字印本之代表。
框高17.5厘米,寬12.5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行二十一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黑魚尾。钤“江都李氏選樓藏書”、“江都半畝園李氏印”、“濱翁”等印。國家名錄号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