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長達30米的絲襪長着1.8米寬的巨嘴在海中緩慢蠕動嗎?時不時還會閃閃發光。

巨型絲襪——火體蟲
想起來是不是略帶點詭異,但是不要害怕,這其實是一種浮遊生物——火體蟲,因其太過稀有,被稱作"海洋獨角獸",以至于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或是它另一個可愛的稱呼"海泡菜",不知道"我的世界"中海泡菜是不是以火體蟲為原型呢?
“我的世界”海泡菜的原型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彙處,有一片由幾千個島嶼組成的"珊瑚三角帶"。這裡海水溫暖,擁有深達5000米的深海盆地。"海洋獨角獸"就隐藏在這裡。
火體蟲
火體蟲(學名:Pyrosoma sp.):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pyro,屬于磷海鞘屬,形狀類似長長的鈴铛。
看起來無頭、無鳍,甚至連四肢都沒有,就像一直巨大的無頭蟲子,靠近觀察才發現是由數千個遊動孢子構成龐大的聚合體。
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像泵一樣給有機體提供水分和養分,使得這個聚合體能夠生存。火體蟲群體是浮遊生物,這意味着它們的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流,潮汐和海浪的控制。
沒辦法,既然體型龐大還沒有"腦子"和"手足",那就隻能随波逐流了。
在大環境中雖然隻能飄來飄去。但在較小的範圍内,每個群體都可以通過噴射推進的過程緩慢移動,這由所有個體自身的鰓籠中的纖毛的協調跳動而産生,這也産生了一種流派——進食流。
小火體蟲喜歡以更小型的浮遊生物為食,這讓它們學會了一項"噴射推進"的新技能,即通過吸水進食,再将廢物和多餘的水排出,通過擠壓開口排出海水提供的微弱推力,向閉口的方向移動,進而能在海中移動。
一吞一吐、一前一退在這個龐然大物身上倒是配合的如此得當。
海洋獨角獸的巨口
就這樣利用慢動作式的"噴射推進",通過直徑達1.8米,這個大到足以裝下一個人的開口排出過濾的海水,每吐一口前進一點,這倒是和許多海洋生物無差。隻是由于過于龐大的身軀,每個微小機關的互相配合,是以行動緩慢。随着海洋氣流漂移,呈現各種扭曲的姿勢。
潛水者巧遇巨型絲襪火體蟲
對于火體蟲是否還存在一個誤會呢?
1966年托德·紐伯裡教授在與一位被指派到驅逐艦Turner Joy号上服役的海軍聲納工程師的對話中了解到(當時參加了被稱為"東京灣事件"的Turner Joy号和馬多克斯号)。正是這次遭遇戰讓美國陷入長達十年之久的越南戰争。
火體蟲被認成魚雷 該生物曾将美國拖入越南戰争?
在Turner Joy号在被攻擊時,聲納顯示器捕捉到奇怪形狀的物體。其大小與魚雷差不多,但它們的移動方式與工程師以前見過的魚雷不同。這位工程師确信,軍方可能是誤以為受到襲擊,他們堅持認為的魚雷實際上是某種生物。
當時紐伯裡教授正在研究一種鮮為人知的海洋動物——海鞘,他聽到這個故事後,紐伯裡認為這種罕見的海洋生物與聲納兵的描述十分比對。而罪魁禍首可能是海鞘的神秘近親——巨型火體蟲。他認為火體蟲叢集在夜間漂浮的海洋表面上,因其龐大的身軀有着魚雷大小,導緻聲納産生了與魚雷相同的聲納圖像。而高速戰艦使得火體蟲感到不安,引發了其發光。
紐伯裡教授說:"這是一場誤會,是那些從來沒有聽說過火體蟲的人所犯下的錯誤。這是不可抗拒的,但故事需要講出來。"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隻能從這些科學家的講述中來聽說。沒想到美麗的"海洋獨角獸"還參與過這樣的故事。
在種類繁多的陸地生物中,以螢火蟲為代表,會發光的屈指可數。可到了海洋裡,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可以發光的。但是這麼大的移動發光絲襪卻是很少見了。
科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描述火體蟲時說:"我剛剛注視着最美時候的月亮,并看着那些更小的"月亮"——美麗的火體蟲就像水中的白熱氣筒一樣閃閃發光。"
顔色各異的火體蟲
這些火體蟲群體的顔色為無色、粉紅色、淺灰色或藍綠色。
每個火體蟲包含一對發光器官位于靠近外面的外衣,每個個體都會檢測光線,然後發出光線,在叢集中來回傳遞光線,我傳你,你傳我,一個發光,周圍的鄰居也會發光回應。放出明亮的光芒,最後形成了擴散的光漣漪,炫彩斑斓。
這樣的光刺激不僅存在于内部,對于海洋裡其他動物,火體蟲也會用發光來回應對方。亮光就成為了火體蟲特有的語言。"畢竟美也是要得到别人的贊賞吧。"
火體蟲肥胖、喜溫水。
2017年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至北極阿拉斯加的熱帶地區,火體蟲的數量大幅地增加,有人認為是由于沿海地區出現的異常溫暖的水超過了前幾年。火體蟲喜歡在溫暖的水域生活。而科學家們擔心,如果大量火體蟲死亡,體積龐大的火體蟲會導緻一個巨大的死亡區域,分解它們的身體可能會消耗周圍海水中大量的氧氣,導緻植物和動物無法生活進而引發未知的蝴蝶效應。
潛水者巧遇海洋獨角獸
可愛的"海泡菜"、神秘的"海洋獨角獸",長相穿搭雖然奇怪,張着大口,但目前還沒有聽說有攻擊人類的行為,若愛好潛水的人有幸見到它,就不要錯過這個與它玩樂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