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勞”之計的精妙之處在“待”字,也就是說在時間上要有提前量,功夫全在合理安排時間上。這個提前量不是說早出發,而是要早到,不管你是使用何種前進方式,早到才是目的。隻有早到,才能在自身力量比對手弱的情況,利用自身時間上的優勢做好準備工作,以迎接對手的到來。

起跑
我們研究“以逸待勞”之計,不是為了講幾個戰争故事,而是為了看此的精妙之處“待”是如何實作的。有人說,不就是早到嗎?如何早到,搶跑可以嗎?搶跑是一種途徑,但要具體分析。“搶跑”是田徑比賽中的一個術語,搶跑就意味着違反遊戲規則。如果在一個競争環境遊戲規則透明的環境下,裁判是絕對公平且威信極高,那麼搶跑的人無疑是要受到制裁的。如果是在野蠻生長環境下,搶跑的人能夠獲得時間上的優勢,就具備了“以逸待勞”的可能性。
珠穆朗瑪峰
提高奔跑速度又是一種途徑,這種途徑是一條光明正大的途徑。企業的研發團隊設計準、生産團隊效率高、運輸團隊速度快,在糧食收獲季節之前搶在競争對手之前将優質的産品投放到市場上,那麼就有可能達到“以逸待勞”的效果。對于這種具有明顯周期性的産品來說,一旦錯過時間,就是再等下一個周期,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同樣,對于從事太空科研的科學家來說,發射航空航天器都是有發射視窗期的,一旦錯過視窗期,就要無限期等待下去。同樣,攀登珠穆朗瑪峰也是如此,有無數登山運動員因為在視窗期來臨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失去了攀登珠峰的寶貴機會。同樣,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世界杯等重大體育賽事也是如此。
劉翔
再往前捋的話,我們會發現“待”隻是“以逸待勞”之計的表面精妙之處,更為重要的是要做好準備。兵法雲:以正和,以奇勝。拿什麼和敵人拼?要有實力才行啊!狀元及第,那是因為有十年寒窗苦讀的積累。當我們在羨慕“飛人”劉翔的飛人般的速度時,我們是否去深入了解過他在訓練場上所付出的汗水呢?
透過現象看本質,要運用好“以逸待勞”之計,就是提前把功課做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同時,也要避免進入錯把“一勞永逸”當成“以逸待勞”的誤區。
碉樓
一戰結束之後,德國國力迅速恢複,引起了法國的警惕,法國朝野上下加強法德邊境防衛力量的呼聲日益高漲。于是,從1928年至1940年5月德國進攻法國時,法國在東部邊境建設了全長約390公裡的防禦工事,并以時任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姓氏命名為“馬奇諾防線”。法國人天真地認為,在法德邊境構築馬奇諾防線之後,德國人将被阻擋在法國邊境之外,即便他們要突破馬奇諾防線也需要至少兩至三個星期,這樣也能為法國争取一定的準備時間,可謂是“一勞永逸”。然而,法國人算準了德國人會進攻法國,也進行了準備,修築了馬奇諾防線應對,卻沒有算準德國人的進攻方向。德國人知道馬奇諾防線固若金湯,便沒有去碰這個硬釘子。1940年5月,德軍偷襲阿登高地,繞開馬奇諾防線,從法國北部攻了法國。原來給德國人準備的一道“硬菜”,德國人竟然連碰都沒有碰一下。曆史的經驗證明,法國修築馬奇諾防線就是愚蠢的一招,根本就不是“以逸待勞”。
竹判官《三十六計新坐标之不殆之道》原創第6篇
20211103
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