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最早講述出國生活的電視劇應該是93年播出的《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一批北京人在紐約奮鬥與掙紮的生存故事。
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就很奇怪,好好的為什麼要去國外吃苦受累呢?在國内好好待着不行嗎?
想要在國外賺錢立足,可是由于并沒有被國外社會認可身份,也沒有學曆證明,隻能在餐廳後廚刷盤子賺取勉強糊口的生活費。
更慘的是怕被查到隻能一直呆在家裡,連門都不敢出。想要有經濟上的突破,實作階層的躍遷,最後不得不妥協嫁給了老外,頗有一點金錢交易的味道。

是以為什麼非要出國?當然啦,不可否認,出國深造,海龜回國鍍金成功,名利雙收的也有很多例子。
但是現在随着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現在出國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旅遊度假,哪怕移民也似乎變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珍貴的海龜慢慢地變成了廉價的海帶。
那麼出國在外的中國人生活怎麼樣呢?真的像影視劇渲染的那樣,國外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淘金暴富輕而易舉?
或者像某音某手宣傳的那樣,有大别墅大花園遊泳池,沒事了就去參個展或者騎個馬,度個假更是稀松平常,生活處處都是惬意?
在國外的生活真的這麼美好?錢真的這麼好賺?
随着逐漸了解在國外中國人的生活,發現出國就是一個圍城。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被困在裡面的人即使有苦也不會說,“在裡面卻并不美好”。
因為說出來就是把自尊心扔到地下任人嘲諷與踩踏,然而外面的人想進來,卻也受到層層出國門檻的限制。
看看這四個遠在歐洲生活的中國人,你就知道,國外的真實生活到底如何,是如霓虹燈般炫彩華麗,還是隻是徒有其表的生活假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7">01 中餐館經營者兜兜</h1>
八年前,帶着對未來生活無限暢想的兜兜及妻子從河北省邢台市來到了意大利首都羅馬。
由于在國内的事業沒有起色,在九十年代出國掘金的風潮下,兜兜夫婦決定到國外打拼淘金。
看過綜藝節目《中餐廳》的想必會有所了解,在國外開餐廳需要種種稽核,手續繁雜。
經過多方簽證和手續的辦理,三年之後,兜兜夫婦終于來到了羅馬,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中餐館。
因為不舍得花錢雇人,是以餐廳隻能靠兜兜夫婦兩人操持,長年無休的狀态和國内夫妻店餐廳經營并沒有多大差别。
因為國際友人對中餐的接受程度并不像某音上那麼熱情,很多人是不怎麼吃中餐的。
是以兜兜夫婦餐館的主要消費人群還是國人同胞,是以客單價并不高,辛辛苦苦每個月攢下的錢并不多。
每個月攢下的錢,兜兜夫婦都趕緊寄回了國内,因為國内還有四個父母和兩個孩子需要養活。
賺錢—寄錢—再賺錢—再寄錢,就是兜兜夫婦的生活模式,二人的工作要養活除了自己之外的六個人,是以兜兜夫婦的工作不容懈怠。
休閑娛樂生活?在這裡已經8年了,兜兜夫婦卻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地旅遊過。
像不像從小鎮來到北上廣,想要打拼掙錢奔生活,最後卻連故宮長城這些著名景點都沒有去過,更别說周邊的水庫風景區露營燒烤了。
因為沒有這顆惬意的心!房租還沒有交呢,加班費也沒有,關鍵是車房露營也沒有車。
兜兜夫婦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與家人的視訊,看到父母與孩子的笑臉,才能給兜兜夫婦疲憊的生活有了一些安慰。
然而兜兜夫婦也很苦悶,雖然可以寄錢給父母,可是卻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畢竟父母年紀也越來越大。
對于二個孩子的陪伴也是缺失的,看着他們滿心歡喜地喊着爸爸媽媽,兜兜夫婦隻覺得非常愧疚。
但是現在回國的話,自己在這裡的積累就白費了,回國内重新開始,時間和精力也跟不上了,是以隻能繼續呆在這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02 進出口外貿公司張小春</h1>
是以為什麼要漂泊在外呢?在荷蘭經營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張小春是這樣說的,來歐洲就是他的所有夢想。
在國内的話,如果失敗了,那麼所有人都能看得見,那會是一件極其沒有尊嚴的事情。
但是隻要人在國外,國内的家人就會引以為豪,頭頂就會戴着耀眼的光環。
起初因為經營不善,張小春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經常虧錢,在積蓄都快賠光的時候,張小春想着幹脆放棄吧,就回國了。
回國之後的張小春非常不甘心,又選擇回到了荷蘭,吸取了經驗教訓,張小春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終于扭虧為盈。
經過多年經營,現在的張小春已經在當地買了房,并且娶妻生子了,算是在荷蘭站穩了腳跟。
隻是生意難免起起伏伏,生活也會有捉襟見肘,需要拆東牆補西牆的時候。
但是誰的生活不是這樣的呢?是以張小春也說不清楚是否後悔出國,畢竟當時自己孤身一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創業失敗是多麼令人絕望的一件事情。
張小春也會想要是當時就留在了國内,生活會不會不一樣,現在的自己如果面對失敗肯定不會再用勇氣重新開始了。
但是,張小春說,“我不能回國,一旦回國就是承認我失敗了。而且在這裡也已經十幾年了,再回到家鄉也不會過那種平靜的生活了,已經回不去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1">03 理發店老闆曉楠</h1>
五年前,曉楠從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來到了荷蘭鹿特丹。
說起當時出國的原因,曉楠說自己一直對荷蘭有夢想,暢想着近距離看看風車,看看滿地的郁金香。
因為自己曾經在國内學習過美容美發的技術,有實際的工作經驗,是以到了荷蘭為了賺錢生活,曉楠開了一家理發店。
因為荷蘭這邊房租貴,稅收高,沒有任何經濟積累的曉楠為了多賺點營業額,隻能延長營業時間,經常開店開到淩晨一二點。
因為國外的法定節假日比較多,員工一到放假就必須休息,員工也根本不願意加班,每天隻願意工作八小時。
再加上高昂的加班費用支出,曉楠也不舍得,是以隻能自己看店,為此十分忙碌。
曉楠說,“在國外要想掙錢,就得加班加點,就像在富士康流水線上上班的勞工一樣,要想工資高,那都是拼加班時長拼出來的。”
由于國外制度法規和國内不一樣,曉楠為此非常頭疼,還發生過被處罰的事情。
曉楠的外語不好,但是不服輸的精神讓曉楠不能輕言放棄。是以曉楠就一邊學習英語一邊經營自己的店鋪,中間發生過很多艱難的事情,還好都扛過來了。
所幸,經過五年的打拼,曉楠的店鋪生意愈來愈紅火,曉楠也舍得請了兩名員工幫忙看店,自己可以清閑一些。
“請人的話,肯定會少賺一些,但是我也得學會生活不是,享受慢生活。”曉楠笑着說道。
對于以後的生活規劃,曉楠除了把店鋪經營好之外,也會把時間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
對于曉楠來說,自己出國,孩子能夠跟着過來受到比較好的教育,算是可喜可賀的出國成就。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4">04 國外餐廳廚師阿光</h1>
阿光在英國倫敦當廚師已經八年了,因為阿光語言不通,再加上也不想深入當地生活,隻想工作賺錢。
是以阿光在國外的生活相對單純,與同僚多是點頭之交,下班後各有各的生活,更是省掉了同僚結婚生子等份子錢。
再加上自己也很少逛街消費,是以除去基本花費與寄錢回家之外,阿光已經積攢下來了一百多萬。
面對家人親戚朋友,阿光很驕傲地說出了這句話,“我賺了一百萬。”
這在安徽的小村莊裡面可是一筆大數目,前年阿光回了趟家鄉,蓋房子買車子,這是當地人根本就不敢想的事情。
阿光的衣錦還鄉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畢竟在同村外出打工的人們還在找包工頭要錢讨薪的時候,阿光已經是村裡的百萬富翁了。
圖檔取自網絡
對于阿光來說,出國工作就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看了上面的故事發現,在國外真的事事順心,完美無缺嗎?
不盡然,出國在外的生活,有思鄉之苦,語言不通,社交障礙,這些都會讓人痛心不已,國外的生活,冷暖自知,有人歡喜有人憂。
能不能擁有好的生活跟是否有拼搏努力創造生活的勇氣有關,跟在哪裡沒有關系,如果隻是想要好的生活,不出國也可以。
當然,如果想要見識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喜歡當地的獨特文化,就想留在那裡,當然也可以,全靠個人選擇。
出國就像圍城,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最後都會後悔,願意在圍城裡還是圍城外,全憑個人意願,不糾結就好,選擇了就去好好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