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護你歲月靜好,我願負重前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臘梅 記者王斌報道 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白龍江河谷沿岸,油橄榄果已陸續成熟,喜悅洋溢在每個果農的臉上,到處一派豐收祥和的景象......時光飛逝如電,2021的深秋,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來襲。但這一次,我們的生活沒有按下“暫停鍵”,因為有醫護人員、公安民警、鄉鎮幹部、志願者......

隔離點的暖心守護者

本次疫情剛剛開始,武都公安民警就走上疫情防控最前線,進駐到2個隔離觀察點,開始24小時晝夜值守。從“搬運工”到“配送員”再到“心理輔導員”......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這是他們最真實而繁瑣的寫照,一日三餐隔離點簡單的便當,他們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沒有恐慌,也沒有害怕。

“我是警察,你們不要怕,我會每天都陪着你們,直到送你們健健康康離開這裡,我一直都會在。”30歲的公安輔警小李一邊執勤,一邊在微信群裡疏導隔離人員。目前,全區啟用隔離點2個共141間房,後備隔離點4個共566間房,嚴格實施單人單間集中隔離留觀,而小李他們則是隔離點上既堅固又溫暖的那道防線。

為防疫争分奪秒的檢驗人

樣本簽收、錄入、試劑配置、核算提取、點樣、上機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流程繁瑣,環節嚴謹,影響因素衆多。在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裡,檢驗師們正在不斷地重複着這些操作。

他們近距離接觸核酸檢測樣本,冒着被感染的風險,無暇顧及自身安危,夜以繼日、争分奪秒進行核酸檢測,力争檢測的準确性與實效性。10月18日至10月29日8時,武都區已累計檢測核酸樣本67312人次,結果均為陰性。

實驗室是有嚴格規定的,一旦進入裡面開始工作後,不能随便出來。面對種種挑戰,隴南市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檢驗師王苕珍堅定地說:“比赢得下更重要的永遠是扛得住,因為我們是與病毒打交道的微生物檢驗人。”

多重身份切換的黨員幹部

“您返程乘坐的是哪種交通工具?是那個班次?”“在郭河鄉的疫情監測點上,鄉鎮幹部們一邊仔細登記詢問摸排返鄉人員,一邊給他們測體溫、查驗健康碼。他們,既是摸排員,又是執勤員。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揉眼;積極配合疫苗接種,建立群防群控堅固防線。”在武都城區,一支由黨員先鋒組成的摩托騎行隊正在走街串巷地為轄區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他們,既是宣傳員,也是社群網格員。

戰“疫”号角拉響的那一刻,黨旗就飄揚在了武都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目前,全區共設立黨員先鋒崗756個,組建黨員先鋒隊733個,同時抽調市區幹部職工602人,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形成了交通聯合檢疫、發熱門診篩查重點人群管理、篩查檢測前移等以防輸入為重點的疫情防控防線。

勇敢逆行的“消殺戰士”

他們全副武裝負重前行,及時對疫情監測點及易污染場所進行徹底消殺,一個環節不減,一個步驟不丢,嚴防病毒擴散,他們,就是藍天救援隊的“消殺戰士”們。每次都要背着20多斤重的噴霧器,在隔離酒店等來回穿梭,這是體力的較量,輕者汗流浃背、重者虛脫,但他們毫不退縮。

“做好疫情期間的消殺工作,保護居民健康,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消殺作業也是抗疫防疫成敗的關鍵,把好這一關,就能助力戰勝新冠病毒。”隴南藍天救援隊副隊長成小康說。

大後方默默無聞的保障員

“你們還有防護服嗎?

“幫我們再協調一些口罩吧~”

“好的,我們立即協調落實。”......

為了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保障一線戰友生命安全,還有一群人在抗擊疫情的大後方默默付出。

“疫情目前,一線的從業人員也特别辛苦。我們能做的就是送去安全健康的食品,為他們保駕護航。”墾荒人隴南市場營運中心的負責人張秋華。

秋風瑟瑟,風雨無阻,你們送去的,不僅僅是一套防護服、一頓晚餐,而是這座城市的溫度。截止目前。武都區已撥付防疫專項經費950萬元,購買救護車35輛,負壓車2台,儲備口罩161.2萬隻、防護服1.5萬件、隔離衣1萬件、消殺用品2.6萬餘瓶、核酸試劑7萬餘份,愛心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在檢查口,進出的群衆主動出示通行卡和健康碼,測體溫。“不能成為抗疫一線的一員,我能做的隻有主動、主動、再主動!快速通過,減輕你們的工作量。”這也是我們大後方群衆内心最真實的寫照。

有大家才有小家,守護好這萬家燈火,才能置身其中不孤單。他,或許是你身邊擦肩而過卻不曾記下容貌的鄰居;她,或許是已經退休偶爾會去跳跳廣場舞的“大媽”;還有他,或許是人們眼中有個性的00後;還有她,以及他們......在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當下,他們站在了一個共同的地方——抗疫一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聲——護你歲月靜好,我願負重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