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2日上午10點半左右,時任公安部副部長的于桑突然接到緊急報告:人民大會堂遭到槍擊,具體情況不明。
頓時間,于桑的大腦一片空白,因為他清晰地記得,此時的周總理,正在人民大會堂接待外賓。

于桑
懷着無比忐忑的心情,于桑立即趕往人民大會堂,直到看見周總理安然無恙時,于桑緊張的心情才稍稍緩解,可當他檢查完槍擊現場後,整個人的心再次提了起來。
2月3日上午10點,周總理親臨案發現場,然後非常嚴肅地表示:“人民大會堂第一次遭到槍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号。必須晝夜不停,盡快查出結果!”
得到訓示之後,于桑立即帶着公安部,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以及北京衛戍區等部門的相關人員組成了專案組。僅用了4天時間,專案組便成功鎖定了槍擊案的“兇手”。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警方最後并未對“兇手”治罪。
不久之後,周總理親自下達訓示,随後全國立即展開了一項規模巨大的“收繳運動”,也正是這項“運動”,讓我國徹底成為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度。
周總理
“人民大會堂槍擊案”的兇手到底是誰?他槍擊人民大會堂的目的又是什麼?警方最後又為何要放過“兇手”?周總理當年下達的訓示又是什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險情發生,周總理親自部署破案</h1>
案發當天,人民大會堂内人來人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周總理和外賓身上,若不是服務員張善蘭的一聲尖叫,或許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那兩顆小小的子彈以及被打碎的玻璃。
張善蘭
這是張善蘭在人民大會堂工作的第7個年頭,當天的她像往常一樣,正在大會堂外圍打掃衛生,可當她打掃到山東廳北側的窗戶時,突然聽到一聲異常,随後她便看到旁邊有一塊玻璃出現了明顯的裂痕,而當趴近看了一眼後,她整個人頓時忍不住叫出了聲。
隻見玻璃上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圓形孔洞,雖然并非當過兵,可見多識廣的張善蘭當即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玻璃被子彈打中後留下的痕迹。張善蘭多年之後回憶當時的場景時依然心有餘悸:“我當時心裡害怕極了,因為周總理就在不遠處的房間内,我吓得連路都不會走了!”
接到報案之後,時任公安部副部長的于桑立即帶人趕到了現場,經過初步勘察,公安部門在玻璃的夾層處發現了一顆5.6毫米的彈頭,可是窗戶上明明有兩個彈孔,那另一顆彈頭去哪了?
彈孔
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另一枚彈頭竟因服務人員不小心,在打掃衛生時被掃走了。好在人民大會堂全是采用的雙層玻璃,是以這枚子彈并未對人民大會堂内部造成太大的破壞,可即便如此,周總理依然高度重視。
第二天一早,周總理便在時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楊德中的陪同下來到了案發現場,看着那一枚小小的彈頭,周總理非常嚴肅地表示:“麻痹大意、放松警惕,連槍響子彈打破玻璃的聲音都聽不見!這槍究竟是什麼時候打的?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直到服務員打掃衛生時才被發現,還把一個彈頭打掃衛生時掃掉了。”
楊德中
随後,周總理又親自對槍擊案的調查做出了緊急部署:“必須盡快請相關專家進行檢測,弄清楚武器類型,還要盡快鎖定射擊方向以及射擊位置,必須在一兩天内查出結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臨走之際,周總理還特别強調:“窗戶後邊就是宴會廳,幾乎每天都會有國事宴請,這次槍擊事件,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必須當成大事來辦!”
接到周總理的訓示之後,于桑立即召開了案情部署會議,會上,于桑做出了破案的四個關鍵訓示:
第一、調查2月2日從南長安街南口崗亭經過的所有車輛,不可遺漏;
第二、各相關部門立即調查是否有小口徑槍支和無聲手槍被剛剛使用過,一旦發現,立即上報;
第三、對人民大會堂周圍的高層住宅進行全面摸查;
第四、由專業人員對現場彈頭和玻璃上的彈孔進行勘察。
為了快速破案,專案小組立即人民大會堂内成立了臨時指揮部,而且還指令每天晚上8點召開線索總結會議。
要想查清兇手的身份,那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兇手的射擊位置,很快,相關技術人員就确定了射擊位置是在長安街上。為了确定具體位置,專案組還向當天長安街上的警衛人員進行了詢問,可所有人都表示當天并未聽見槍響,而且四周也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的情況,最終專案組判定,兇手并非站在快車道上開槍的。
長安街
快車道被排除之後,相關專家便推測兇手很可能是在車内進行射擊的,為了驗證這一推測,專案組立即組織大量人員,對當天經過人民大會堂的車輛進行了篩查,可是經過兩天時間,當天從人民大會堂旁邊經過的1000輛車全都被仔細篩查好幾遍,可卻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人員。
除了對過往車輛進行排查之外,于桑還專門組織相關人員在長安街上進行了真實模拟,可最終發現,不管是什麼款式的車輛,也不管車輛以怎樣的速度行駛,車上的槍手射出的子彈都不可能在人民大會堂的玻璃上留下跟案發現場相似的彈孔位置。
“兇手”既不是站在長安街道上射擊,也不是坐在車内射擊,那“兇手”的射擊位置究竟是哪裡?一時間,專案組的調查工作陷入了死胡同,而就在這時,一名年輕警察的大膽推測,讓案件出現了新的轉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走投無路,新的線索</h1>
當時那個年代,我國的彈道分析技術并不發達,勘察所用的技術基本都來自于蘇聯以及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教科書,之前的案件調查中也基本上都驗證了教科書上理論非常準确,而就在所有調查人員對教科書上的内容深信不疑時,一名叫陳建華的年輕警察突然提出了質疑。
陳建華當時隻有26歲,從警時間并不長,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是以他才能看到一些老警察發現不了的東西。在之前的現場勘察時,細心的陳建華發現人民大會堂那塊受損玻璃的破碎程度并不均勻。
陸建華
陳建華根據自己之前掌握的知識推測:子彈的軌迹很可能不是直線的,應該是從很遠的位置射過來的。由于人民大會堂内的玻璃都是雙層的,是以子彈在打穿第一層玻璃後,力量和角度都發生了變化,是以需要重新鎖定“兇手”的位置。
陳建華闡明了自己的新觀點之後,專案組的成員頓時恍然大悟,其中于桑對陳建華的觀點格外贊同,為了驗證陳建華的推測,于桑還專門申請了特别經費以及北京西山靶場的場地進行模拟實驗。
為了保證明驗的真實性,2月5日上午,兩卡車跟人民大會堂完全相同的玻璃被運到了西山靶場,然後于桑又組織專業狙擊手進行射擊實驗。
人民大會堂
根據陳建華的建議,狙擊手從不同的距離以及不同的角度分别對玻璃進行射擊,從最開始的100米一直到後來的500米,實驗進行到最後,模拟的結果和槍擊現場的情況越來越相似,最終确定:真正的射擊位置是在長安街以北400米的距離。
對于這次實驗的結果,專案組所有人都深信不疑,随後,長安街北面的居民區就成了專案組的重點摸查對象。
經過對鎖定範圍内的調查走訪,槍擊案的真相越來越清晰,在向區域内的居民進行詢問時,有不少人都表示當天上午确實聽到了槍聲,而且是好幾聲,可當問到具體位置時,所有人都表示分辨不清楚。
專案組鎖定的區域内,住戶非常多,人員非常複雜,而且流動性也非常大,這無疑就大大增加了專案組的調查難度,而就在專案組人員都無計可施時,一個門衛大爺的一句話讓專案組所有人都頓時提高了警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真相發白,不再追究</h1>
在南長街南頭的西側,有一個特殊的大宅院,這裡住着一些身份比較特殊的人,為了以防萬一,專案組還是敲開了宅院的大門,可剛進門之後,傳達室牆上的一把小口徑獵槍頓時讓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南長街
經過專案組人員的對比發現,這把小口徑的獵槍跟槍擊人民大會堂的武器并不相同,而就在專案組人員準備離開時,傳達室的師傅突然說道:“這幾天院子裡的孩子總是在房頂上用槍打麻雀。”
聽到這句話,專案組的人員立即爬上房頂,經過觀察發現,這裡距離人民大會堂剛好跟實驗結果顯示的距離一緻,種種線索表明,槍擊人民大會堂的“兇手”肯定就是這群孩子裡的一個。
為了查出真相,也為了防患于未然,專案組立即對宅院内的所有孩子進行了一一詢問,經過抽絲剝繭,最後終于鎖定了槍手,可對方的身份卻讓專案組所有人都犯了難,因為這起槍擊案的“兇手”竟是一名年僅16歲的高中生。
經過對這名高中生的詢問,對方很快就承認了自己在2月2日上午開槍打麻雀的事實,為了保險起見,專案組還對這名高中生所使用的槍支進行了分析,最後确定:人民大會堂槍擊案确系由這名高中生槍擊麻雀時無意造成的。
最終,鑒于這名高中生年紀尚小,而且又沒有造成太嚴重的不良影響,是以警方隻是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未追究其法律責任。但是這起意外的案件卻給周總理提了一個醒。
2月5日,“人民大會堂槍擊案”徹底結案,于桑立即向周總理做出了詳細的彙報,周總理先是嚴肅地表示:“人民大會堂周圍人來人往,怎麼可以用槍打鳥呢?萬一傷到了人就是大事,必須引以為戒。。”
緊接着,周總理又訓示道:“槍支彈藥管理不當,後患無窮,公安部門必須盡快制定一個槍支彈藥的管理辦法來。”
為了提高各部門的警惕性,周總理後來又做出了兩點訓示:
第一、組織各部門親臨槍擊現場進行參觀,務必引起各機關的重視,想盡一切辦法把所有安全漏洞都堵上;
第二、公安部門對所有槍支彈藥進行摸查,登記造冊後進行彙報,将這次意外當做警鐘,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槍擊案結案後不到1周,國管局便組織召開了傳達會議,相關上司原封不動地傳達了周總理的最新訓示,并且要求所有部門,必須在2月15日之前主動上報槍支彈藥情況。
在短短6天時間裡,國管局政治處就收繳了上百支各式各樣的槍支以及近2萬發的子彈,這次“收繳行動”,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北京地區的安全隐患,同時對社會治安也起到了很好的穩定作用。
槍支
不久之後,在周總理的親自訓示下,公安部門快速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登記管理試行辦法》的起草以及試行,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下,我國從1981年正式在全國範圍内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辦法》,所有公民都不得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等武器,不然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起充滿離奇的槍擊案,卻意外成為了一件“好事”,不過,最應該感謝我們偉大的周總理,正是他的先見之明,正是他下令收繳槍支,才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了最安全的國度,也讓我們的人民獲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