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作者:曆史客棧

在中國人心目中,“天涯海角”這四個字有着非常特殊的含義,它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标志,更在情感上有着不一樣的意義,比如對友情的珍惜、對愛情的向往等等。

今天人們提起“天涯海角”,都會想到位于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旅遊區,其實,在廣西的欽州和廉州,就坐落着“天涯亭”和“海角亭”,尤其是廣西欽州的天涯亭,比海南的天涯景點早了770多年,背後的故事,也更值得人們去探尋。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這座天涯亭坐落于廣西欽州市的中山公園内,始建于宋仁宗慶曆年間,由當時的欽州知州陶弼主持修建。

天涯亭高約5米,寬4米,南北兩面檐口上,各挂有一幅“宋迹三遷”和“天涯亭”的牌匾,其中,“宋迹三遷”這塊牌匾,以前是由民國政治家、書法家林翼中所題,但後來遺失了,今天的這塊牌匾,是由當代書法家王兆儒在1986年所書。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那麼,宋朝人為什麼要在廣西欽州修建一座天涯亭呢?此事還得從宋朝欽州知州陶弼說起。

陶弼是湖南祁陽縣人,在接到出任欽州知州的任命時,心裡非常複雜,提不起興緻來。按照常理來說,出任一州知州,對于官員而言是一件大喜事,可以施政一方,大展宏圖,造福百姓,可是陶弼為什麼卻提不起興緻來呢?

首先,欽州位于嶺南,距離中原内陸有千裡之遠,在那個交通閉塞、資訊匮乏的年代,人們自然視欽州為僻遠瘴疠之地。

其次,宋代的欽州,是流放罪犯、貶谪官員的去處,為此,在欽州城内還專門修築了一所“牢城”,是以在就職途中的陶弼,心中的憂愁蓋過了欣喜。

但是,到了欽州後,卻讓陶弼對欽州刮目相看,這個偏遠的小城,竟也很讓人陶醉。但是,欽州畢竟離家千裡之遙,在良辰佳節之際,陶弼心頭難免會泛起思鄉的愁緒。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陶弼在慶曆年間,于欽州平南古渡頭修建起了這座天涯亭,除了排解思鄉之情外,天涯亭還有着建功邊疆、教化一方的含義。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至于為什麼叫“天涯亭”,陶弼是這麼說的:“欽城南臨大洋,西接交址,去京師萬裡,故以天涯名,與合浦之稱為海角也。”

在之後的近千年歲月裡,天涯亭經曆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曾有過一段“三遷”的往事。

第一遷,發生在南宋中期的淳熙寶慶年間,從平南古渡口遷至城内東門内。

第二遷,發生在清代康熙年間,當時天涯亭損毀嚴重,知縣喻三畏便在原址平南古渡頭上重建天涯亭。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第三遷發生在民國23年,當時欽縣縣長章萃倫為了修馬路,将天涯亭拆除,重建于舊農會對面的西南角石墩上,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内。

曆經三遷之後的天涯亭能儲存下來,實屬不易!

濃厚的文化積澱,給天涯亭添上了一份厚重感,讓它在平淡無奇的歲月中熠熠生輝。根據明清到民國的欽州地方志略記載,曆代文人墨客贊頌天涯亭的詩文不下30篇,比如明代欽州知州王世守曾寫過:“江上孤亭落日間,白雲缥缈水潺潺。憑虛不見娥眉月,為阻天涯萬疊山。”

明代陶禹範所寫的《天涯亭記》,與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雖然詞句意境比不上後者,但也生動地描繪出了欽州的自然風光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畫面。

到了近現代,天涯亭也迎來了許多名人的造訪,例如大畫家齊白石,一生中曾三次到訪欽州,還專門刻了一枚“天涯亭過客”的印章。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在天涯亭旁邊的石刻上,還留有著名詞作家田漢寫的詩:“運河滾滾入湖來,設字危亭草滿階。詞客分明懷故土,欽州何必是天涯。”

另外,跟天涯亭齊名的海角亭,位于北部灣的合浦縣廉州中學内,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間,是為了紀念漢代合浦郡太守孟嘗的“去珠複還”故事而修建的。

“天涯海角”到底在哪裡?不是在海南,而是在廣西

至于海角亭這個名字的來曆,則與元代海南海北肅正廉訪使範惇有關,他在《重修海角亭記》中寫道:“欽廉僻在百粵,距中國而萬裡遠,郡南皆岸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

海角亭分為前後兩進,第一進為門樓,由一扇圓形拱門和兩扇耳門組成,正門上方書有“海天勝境”的匾額,第二進便是海角亭,亭上“萬裡瞻天”的牌匾,就是一代大文豪蘇東坡所寫。

當年,蘇東坡剛從海南儋州歸來,途經合浦時,在地方官紳的盛情招待下,登上海角亭,心情非常舒暢,便留下了這方彌足珍貴的墨寶。

欽州天涯亭與廉州海角亭,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已經不僅僅是一座亭子,而是曆史的見證者,就像雙子星一樣,在漫長的歲月裡,默默地守護着欽州和廉州,成為當地獨有的人文風光與精神寄托。#北部灣之星欽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