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努力過卻失敗的人才是落語的主角,落語本來就是對人類懶惰的肯定啊”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落語作為日本的傳統曲藝形式之一,以其獨特的語言藝術,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受到了日本群眾的喜愛。作為日本的民間傳統語言曲藝,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内容,都與中國傳統的單口相聲極為相似,據說落語中有不少段子都和中國淵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國明末作家馮夢龍所編的《笑府》。落語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江戶時期,同樣也是反映人民最樸質真實的生活面貌。

現代關于落語,人們更多的是從影視劇中了解,2015年日本電影《紅鳉魚》上映,讓不少日本年輕人了解到了“落語”這個傳統藝術文化。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影片講述日本落語演員立川談春年少時拜師學藝的經曆,情節取材自立春談春的回憶随筆集。他的師傅立川談志,是立川派的掌門人,是落語史上極富盛名且特立獨行的宗師級人物。

故事開始于1984年,那時的日本,落語藝術的熱潮正在席卷全國,高中生佐佐木信行在學校舉辦的曲藝欣賞會上邂逅了立川談志,喜愛落語的他不顧父母的反對,離家并退學,拜入立川談志門下,以“立川談春” 藝名開始了學藝生涯。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劇情簡單到沒有任何讓人意料的轉折與沖突,一個個真誠、微小的細節撐起了整部影片,對于中國觀衆來說,并不了解什麼是“落語”畢竟中日文化存在根本上的不同,但電影卻很好的傳遞了落國文化背後的故事,這部電影目前豆瓣得分9.0。

<h1 class="pgc-h-arrow-right">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h1>

先從影片名字說起,電影之是以叫做《紅鳉魚》,也是一個意象。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紅鳉魚是一種很廉價的魚,它長不大,互相之間又弱肉強食,唯一的特點就是和金魚幼苗很像,是以常常被魚販子拿來冒充金魚。在電影中立川談春因為把師父給他買金魚的錢拿去吃烤肉了,就騙他師父立川談志,說這是最好的金魚。但師父立川談志畢竟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這點小手段還是能看得出的,師父也沒有揭穿他,而是優哉遊哉地把鳉魚放在魚缸一直養着。

其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紅鳉魚”,看上去很有賣相,卻注定隻是一隻平凡的魚。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紅鳉魚》講述的是一個成長的故事,立川談春雖然聰明伶俐,但沒有天分,更重要的是他性格浮躁,且幼稚自命不凡,這樣的人真的能出息嗎?很多觀衆看電影的時候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不過這就要看師父的了,北野武扮演的立川談志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首先讓他做大量瑣碎的家務,比如去超市買東西、擦窗戶、修理浴室裡壞掉的水龍頭、去捉樹上的毛毛蟲、或是拔掉壞了的杜鵑花、還有趕走野貓……僅僅是記住這一件件瑣事就夠費勁的了,還要照顧喜怒無常的嚴厲師父,談春雖然有苦說不出,但這畢竟是他選擇的路。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之後,他被打發去市場賣了一年的燒麥,在人擠人的魚市裡幹了一年,這能收獲什麼呢?電影中經曆了一年的曆練,談春很明顯的變了一個人,用句話來說“變成了一個會辦事兒的人。”,從毛頭小子成長為一個能說會道的成年人。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當然他也不是不會生氣,比他後來的小師弟都得到了師父的教學,談春心情複雜的趴在門口聽師父教小師弟,而師父也知道他在門外,便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來教你吃醋,也就是嫉妒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付諸行動,揪着對方弱點不放,落得下作,這就是嫉妒。本來為了與對手相匹敵并超越對方而努力,日複一日,這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但人總是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嫉妒比較輕松。但你記好了,現實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時,社會不公,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現實就是現實,要了解現狀并且分析。”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談志訓徒的 “紅鳉魚哲學”:“鳉魚就是鳉魚,再努力也成不了金魚,但也正因為這樣,你才如此讨人喜愛。”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是金魚,有人是紅鳉魚,在你确定自己是誰之前,就要非常努力的尋找自己的方向,學着去接受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在哪,就算是一條平凡的紅鳉魚,我們也有資格驕傲的活下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h1>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紅鳉魚》中所表達的價值取向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學會甘于平凡,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每一種藝術形式的傳承和創新,都不是短時間内很輕松可以實作的,而對于藝術和夢想的追求,充滿了艱辛,痛苦和自我超越,放下身段,不忘初心,這種精神放在哪裡行業或領域都是相通的。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說實話國内也不是沒有這樣動人的故事,但總是落了俗套,《紅鳉魚》這樣的風格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不得不承認,日本電影題材廣泛,且不斷地在挖掘,向落語這樣的傳統曲藝一直受人關注,也和線上傳播脫不了關系。

作為傳統藝術的一種,落語也有着與《百鳥朝鳳》中的唢呐相似的生存困境。應該說這是所有傳統藝術的困境,面對電視電影以及其他現代娛樂業的沖擊,很多傳統曲藝越來越不景氣,日本落語藝人一直面臨着收入低或者随時轉行的巨大壓力。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同樣這樣的傳統藝術,就算是拍成了電影,也不一定會有人感興趣,但也正是因為它最真實,才最吸引人,自古以來,人們的娛樂方式就這麼幾種,看電影是為了陶冶情操,聽歌劇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有藝術氣息,要說相聲、獨幕喜劇還有古代戲劇也是普通人消遣時光的方式,都是因為真實有趣才會去了解,就像是劇中師父說:“人啊,即使在不能睡着的情況下也會不知不覺睡着,即使知道不能喝酒被勸了還是會喝,即使知道暑假作業按計劃完成會輕松很多,也不會那樣做,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會出人頭地,就是這些人才會來看落語,而落語中的主角就是這些人,記住,落語就是對人善惡行為的肯定。”

這和中國相聲所說的「理不歪笑不來」是一個道理。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近百年來,相聲也經曆了興起、發展、成熟、高潮、低谷等各個階段,現如今相聲發展出新的傳播方式,正是之前的探索,給了人們經驗,目前喜愛相聲的人也會去關注德雲社的其他衍生,而日本落語也是因為電視劇《龍與虎》、電影《紅鳉魚》等受人關注。

相聲和落語一樣存在着圈子過小,後繼人才不足的問題,當然所處的物資基礎不同可以作為腳注,護佑傳統似乎已經成為日新月異發展的一部分現代人的使命。時代在變化,人也在變化,不變的是傳統藝術,不管是新式的還是舊式,能夠發展就是最好的。

高分日影《紅鳉魚》這才是“德雲社”涉足影視該走的路線吧從手藝到做人一直循循善誘傳承文化與文化自覺

傳統與規則下不一定産出創造型人才,但一定會有貫徹傳統精髓的人。

鳉魚永遠長不成金魚,那就以鳉魚的身份活着吧,承認差距,認清現實,“這就是立川派”。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