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南韓電影的發展勢頭迅猛,推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比如:《辯護人》《我愛你》《寄生蟲》等口碑爆棚的影片。《寄生蟲》更是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相比之下,日本電影就顯得相對冷清。不過,這也不妨礙他們不時奉獻一些感人的影片,比如《小偷家族》。這部201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7,也榮獲了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金棕榈獎。

但是今天,我想推薦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0,但是卻又不太為人熟知的日本電影《紅鳉魚》。這是一部講述現代的年青人佐佐木信行投身立川派,學習日本傳統曲藝——落語的勵志故事。
落語,類似于中國的單口相聲,在日語中“落”就是抖包袱,它的最精彩之處就在于段子最後的“落”。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掀起了“漫才”熱(類似于中國的對口相聲),佐佐木信行在中學的藝能品鑒會上觀看了立川談志的演出,深深被他吸引。在上了高中之後,他決定辍學,跟随立川談志學習落語。
這部影片故事情節明快,充滿了笑點和淚點。脾氣古怪的師父和性格各異的徒弟們之間的故事平淡又感人。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看完影片,不僅為徒弟們努力學習,達成目标的過程艱辛而感動,更為他們身上的師徒情,手足情和親情所感動。
(一)外冷内熱的師徒情
在《紅鳉魚》中,最動人的是師徒情。
立川派的宗師——立川談志在落語界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他除了在表演時向觀衆低頭之外,生活中從不向任何人低頭。耿直的性格也讓他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是以被趕出了落語協會。
在脫離協會之後,他依然率性而為,标新立異。他創立了“立川流”,但不像其他的宗師一樣收“内弟子”,住到家裡照顧吃住。他收弟子,向弟子要學費,弟子們住在外面,還必須要家裡資助生活費。
身為高中生的佐佐木信行,第一次拜訪立川談志,就領略了談志老師“獨特”的一面。佐佐木信行拎着蛋糕去拜訪,碰到談志老師正在做咖喱飯,隻見他随意地将各種食材放到鍋内一起烹煮,包括辣白菜、豆瓣醬之類的,甚至連佐佐木帶來的蛋糕也被放到了鍋裡。
佐佐木不禁皺起了眉頭,暗想這樣的大雜燴能吃嗎?結果,在老師的邀請下,他嘗了一口竟然異常美味,他也不禁對眼前的宗師刮目相看。
立川談志對待弟子非常嚴厲,常常有人因為忍受不住,而退出師門。但是,有弟子大逆不道地準備轉投他人門下時,他不僅不阻攔,反而送上禮物,為弟子做引薦。
在加入立川門之後,佐佐木改名立川談春,他一邊辛苦送報,一邊努力學習落語。堅持不懈的精神看在師父眼裡,于是青睐有加,經常指點他如何表演。
但是,一次誤會,談春差點被趕出師門,後來被要求去築地市場賣魚丸,要待滿一年才能重回師門。
開始,談春心有不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聽到師父說:“現實就是答案”。才令他恍然大悟,明白了師父的苦心。
于是,他轉身回到築地,從此在那裡細心地體驗生活,一年後,他回到了師門。師兄弟們發現談春的性格大變,變得非常貼心,處處為他人着想,而且謙虛,即使是師弟們,有比他好的地方就不恥下問。
立川談志自己雖然對弟子們嚴厲,卻從來不允許外人對他們指指點點。有些評論家對立川派心存芥蒂,抓住弟子們的一些錯誤上門指責。立川談志不僅沒有把别人都争相巴結的評論家的指責放在眼裡,還跟他說“師父是師父,弟子是弟子”、“并不是你養活他們,而是靠他們養活你”這樣的話。評論家隻好悻悻而回。
立川談志的嚴厲讓我突然想起了在電影學院當過老師的黃磊。外表溫文爾雅的他,在教學中卻頗為嚴厲,至今令學生們“心有餘悸”。
但是,他教出來的學生卻很多成了大明星,比如海清、黃海波、姚晨、杜淳等等。
當談談、關西、談春、志樂等四人一起通過了二級演員的考試時,他們更加明白了師父的愛,是那麼低調又深刻。
(二)終于和解的父子情
在談春學習落語的過程中,最強烈反對的是他父親。但學習過程中,最擔心他的也是父親。
佐佐木信行高中還沒畢業就去學習落語。父親是強烈反對的,因為,他深知學曆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兒子做出這麼輕率的決定,對父親來說是斷然不能接受的。
由于,立川派要求弟子學藝時,必須經過家人同意,由家裡資助學藝期間的生活費。于是,佐佐木信行隻好欺騙師父,說自己父母已經去世。他一邊靠夜晚送報紙賺去生活費,一邊堅持白天上門來學藝。
早已識破謊言的師父談志,故意不拆穿他,認為他可能堅持不了三個月。但是談春一直堅持了半年,這半年中師父教了談春不少段子,然後勸他去跟父母和解,讓他們同意他學習落語。
談春回到家,跟父親做了四年的約定。如果四年後,他不能成為立川派的二等演員,可以獨立演出,他就再也不學落語。
在四年之期快要到的時候,談春回到家,發現月曆上畫滿了記号。慈愛的母親告訴他,其實别看父親強烈反對他學習落語,但是在約定期限到來前,最緊張的反而是父親,每天都在月曆上做記号,等待兒子成功的消息。
父子之間的感情總是這樣,以最生硬的方式,表達最深沉的愛。
在表面上,他總是強烈地反對兒子做的決定。實際上,那是他怕兒子做了錯誤的選擇,而放棄了美好的人生。
一方面他逼着兒子離家出走,一方面又怕孩子受冷挨餓,讓老婆把做好的飯團放到兒子的旅行包内。
在兒子最終成功的時候,他又是最替兒子高興的那個人。
小時候,我們總是不懂父愛,也不懂父愛如山的含義。長大後,我們才會為他們默默付出的一切所感動。
(三)患難與共的手足情
在影片中,還有一種感情就是師兄弟之間的手足情。
他們一起朝夕相處,伺候師父,同時又互相競争,生怕被後入師門的師弟趕超自己而丢臉。他們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談春曾經因為嫉妒師弟志樂而生氣,卻聽到了師父說:“何為嫉妒,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諸行動,揪着對方的弱點不放,連自己也落得下作,這就叫作嫉妒。本來為了和對手相匹敵并超越對方而努力,日複一日,這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但人總是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嫉妒比較輕松。”
談春大悟,從此他不再嫉妒别人,而是虛心向任何比自己強的人學習,終于讓自己技藝大進。
但是,師兄弟之間更多的是互相的幫助。在成為二等演員之前,他們要背會五十首傳統的落語段子,并從中随意選取一首取得老師的滿意。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互相鼓勵,又互相支援,一起努力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邁近。
他們互相競争,有互相促進。但是,誰遇到困難時,每個人又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
在幾個師兄弟中,談談雖然是師兄,卻經常讓師弟們請客,在一次談春他們看到他為了躲避别人的追債而落跑中,才明白了他生活的負擔。
在終于成為二等演員,并拿到獎金之後。師弟們都将自己的獎金交給談談師兄,讓他早日還清債務。這令談談感動落淚。
這部影片雖然講的是如何學習落語,但也傳達了做人的道理。
紅鳉魚雖然就是紅鳉魚,不會長成金魚。但是它也有它的動人之處。就像立川談志在介紹落語的時候所說的。落語裡有四十七義士複仇的故事,但是,除了這四十七人,更多的卻是轉身逃跑的人,而落語講的卻是那些膽小懦弱的普通人。
人在不該睡的時候依然會不小心睡着;即使知道不該喝酒,被勸酒還是會喝;即使知道暑假作業有計劃的去做,之後會更輕松,但卻總也做不到;雖然努力了卻依然不能出人頭地。這些人,才是落語的主角。
落語是對人類弱點的肯定。這部影片,讓身為平凡人的我們找到了共鳴,即使不能成功又能怎樣,畢竟成功的人寥寥無幾。
像紅鳉魚一樣活着,也有自己的目标,為之付出努力,他們不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樣轟轟烈烈,但是平凡的人生,一樣有着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