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80歲的老奶奶寒冬獨自騎行一天一夜,飯都沒吃!民警一問,忍不住心疼

作者:水瓶座之心

都市快報訊 見到朱奶奶時,民警高雲樓很吃驚:年近八旬的她,一天一夜沒吃沒喝,獨自騎着一輛小三輪,騎行了近百公裡。

當時,老人家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湖邊,一臉茫然,臉頰還帶着擦傷。

湖邊的風又大又冷,她身邊的一輛迷你小三輪車上,裝滿了白菜蘿蔔,估摸不下三四十斤重。

12月10日早上八點多,浙江餘姚警方接到一個報警,稱有位老太太一直在湖邊來回走,擔心她有危險,牟山派出所民警高雲樓接警後,和同僚們趕到現場。

報警人是來這裡垂釣的王先生。他說,早上8點多,他來湖邊釣魚。

自從竺山村拆遷後,這裡除了釣魚愛好者,平常人迹罕至,湖邊意外出現一個老太太,一直在徘徊,王先生出于關心報了警。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老人說的是慈溪方言,和餘姚話有很大不同。高警官和同僚們聽了半天,才弄清楚老人說的大概意思,老人說她姓朱,慈溪浒山人,快八十歲了。

朱奶奶說,她家是一幢獨立小樓房,自己前一天一大早出門,本來是去菜市場賣菜,順道去親戚家串串門,結果騎着車越騎越遠,“我騎了一天一夜,沒有找到家……”

民警們很震驚:從慈溪浒山到餘姚牟山,将近一百公裡遠,老人騎着小三輪,一腳一腳蹬了這麼遠的路。

整整一天一夜,那麼這個寒夜,老人是怎麼熬過來的?

朱奶奶說,“我看見有亮光和大路的地方,就不停地往前趕路,累了就歇歇接着趕路,想早早回家,老伴還在等着我……”

她還說,“我吃過早飯的,别擔心我。”

高警官一細問,忍不住心疼起來,事實上,老人是前一天吃過早飯的,然後一天一夜粒米未沾。大家趕緊把朱奶奶帶到派出所,給她買來了饅頭和小菜。

老人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又特地叮囑民警,“我迷路的事,千萬别告訴我的孩子們,他們會擔心的。”

高警官聽了,心頭又一酸。

朱奶奶随身沒帶任何證件,高警官和同僚們展開調查。

老人的方言,大家聽得不是很明白,高警官就根據她的發音判斷,一個一個浒山的地名去查。

當天上午十點半左右,終于聯系到浒山街道一個綜治網格員,網格員證明:朱奶奶是浒山鎮鳴山社群的居民。

兩個小時後,獲知老人下落的親屬們,陸續從慈溪趕過來。

最先趕到的,是老人的大兒媳史女士。一見面,她就抱着婆婆哭起來,“媽媽,我們一直在找你……”

老人的親屬告訴民警,朱奶奶是12月9日早上出門的,當天下午,老伴發現她沒回家,馬上報了警。

所有親戚都驚動了,大家一天一夜沒睡覺,和當地的民間救援隊到處尋找朱奶奶的下落。

朱奶奶的二兒媳許女士說,“我婆婆這輩子,是個很勤勞的人。盡管年紀大了,但一直閑不下來,喜歡種種菜,和我公公生活,從不願意依靠下一輩人。這兩年,她有點健忘,我們隻是想,這麼大歲數,又騎着小三輪,她不可能走遠。沒想到,她居然走出這麼遠。”

“其實,我們家條件還不錯的,拆遷後分了幾套房子,婆婆和公公住的都是上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平常,我們做小輩的,好幾次勸她,不要下地勞動。我們隻希望她能安享晚年。但趁大家上班後,媽媽又偷偷下地幹活了。”

朱奶奶向民警描述自己記憶中的家:慈溪市浒山鎮鳴山社群一座獨立小樓房。高警官說,老人講的那個家,隻是她記憶中的那個“老家”,早些年已經拆遷了,如今那裡已經建起連成片的居民樓。

雖然時過境遷,忘記回去的路,但老人還是記得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那個家。

臨走時,朱奶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舉動:她顫巍巍地從口袋裡掏出兩元錢,說這是買食品的錢,要給高警官,但高警官拒絕了。

“老人能夠回家,比什麼都好。”高警官說,每個人都會那麼做,因為每個人都會老的,都會有需要别人幫助的時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