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我國的老虎亞種數量雖然仍舊位居世界第一,共擁有4種,分别是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及印支虎,但若從數量上看,還不如俄羅斯、印度這些有虎國家的零頭。
我國的野生虎大多數分布在東北少部分地區,以及西南邊境一帶,野生個體數量最多的是東北虎,大約有30隻左右,受限于基數小、老虎繁殖能力差等原因,短時間内是無法快速增長的,是以我國大多數森林中,是不存在老虎的。

虎
<h1>老虎的消失</h1>
我國老虎的大量消失,主要集中在20世紀50-70年代之間,在50年代以前,幾乎全國的森林都有老虎分布,從南至北,由東到西,隻有一些平原開闊地帶,以及沙漠等不适合老虎生存的區域才沒有。
50-60年代的時候,全國的老虎數量還算比較可觀,單單是1956年,全國就收上了1750張虎皮;但是到了70年代時,根據專家的估計,老虎的野生個體數就隻有百餘隻了,其中原本數量最多的華南虎,也僅剩20多隻。
華南虎
老虎的消失,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人類要發展,大量開荒拓土耕種,導緻野生動物的栖息地急劇減少。二是少了栖息地、沒了食物的老虎,不得不将目光盯向勞作的人們和牲畜,于是在這個階段内,頻頻爆出老虎傷人捕食牲畜,于是便遭到了人們報複性捕殺。
老虎被當成了人盡皆知的“害獸”,人們在全國範圍内大肆捕殺老虎,導緻老虎數量銳減,到了1977年國家宣布禁止狩獵時,全國的老虎已經剩下兩位數了。當然,跟虎一起遭殃的還有豹子等猛獸。
<h1>金錢豹的大量減少</h1>
金錢豹是我國對豹子這類動物的統稱,全國的豹子大緻可以分成4個亞種,分别是華北豹、華南豹、遠東豹和印支豹。
豹子的消失是緊随老虎之後的,它們是同類型的捕食者,是以命運大抵相同,但與老虎的消失不一樣的是,老虎是真的從全國多數森林中消失了,而豹子卻還在西南腹地、太行山脈等少部分人迹罕見的密林裡仍殘存一些,在後來生态逐漸得到修複,豹子的數量也會上升。
金錢豹
20世紀50年代以前,雖然人們也常常捕殺金錢豹,但受限于狩獵方式原始、規模不大等原因,一直未對豹子的種群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而在50-60年代間,金錢豹迎來了最大的危機,由于人們的大肆捕殺,導緻豹子數量銳減,在往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多地的豹子絕了迹。
到80年代時,根據全國收上的豹皮分析,保守估計也僅剩數百隻了。不過與虎相比金錢豹算是比較幸運的,它的數量從未低于過三位數。
<h1>豹子數量日益增多</h1>
豹子雖然曾在我國多數森林裡大量消失過,但它們卻從未野外滅絕,後來随着國家的大力保護,以及人們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豹子的生存也迎來了轉機,紛紛在豹子的栖息地設立自然保護區,如今我國大約有474個大大小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其中含有豹子的保護地就高達95個。
得益于國家對環境建設和動物保護的成效,豹子在這些保護地裡面生存得很好,數量也在逐漸增多。
1995-2000年時,國内的一些專家對全國的哺乳動物生存情況進行過調查評估,得出了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不适合金錢豹生存的結論,但到了2010年時,在19個省份裡都能發現金錢豹的蹤迹了,并且在往後的歲月裡,不斷傳出好消息。
根據專家的評估,發現全國豹子的種群都呈現出了恢複的态勢,西南地區的豹子在增多,太行山脈的豹子也在增多,相信随着生态逐漸變得完善,豹子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多。
豹子的數量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實,另外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态廊道的修複和完善,一些原本生存過金錢豹,但後來滅絕的區域,如果環境變得再次适宜豹子生存,那麼這些地區的豹子将可能再次回歸。
生态廊道的作用之一就是有利于物種的遷徙和幼獸的散布,這也是貓盟“帶豹回家”項目,将山西的華北豹通過太行山脈等重新引入北京郊區能實作的前提。
<h1>野外難再見猛虎</h1>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既然以前有,後來滅絕了,但随着生态廊道的修複,豹子就有可能重新回歸,那麼老虎有沒有可能重新回歸呢?
其實豹子的回歸和老虎的回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最直接的差異就是豹子從未在森林中全部消失,雖然數量少,但仍有一些種群,随着環境得到修複,種群是可以恢複的。
而我國多數森林裡的老虎是真的消失了,即便是秦嶺、太行山等人迹罕見之處,也未有一隻老虎。
東北虎
人們所問的“野外還能不能再見到老虎”中的虎,一般指的是華南虎,畢竟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在我國均有野生個體,而華南虎是真的野外滅絕了,要想重回野外,隻有一條路,那就是野放,但縱觀華南虎的野放工作,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我認為野化技術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反倒是老虎本身,當初人們之是以大肆捕殺老虎,就是因為“人虎沖突”嚴重,老虎是頂級的猛獸,會傷人,從當代有虎的一些國家來看,“人虎沖突”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是以華南虎的野放工作,前路漫漫。
非洲老虎谷的華南虎狩獵
<h1>新晉森林之王</h1>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是人盡皆知的一句俗語,但現實是山中無老虎,豹子稱大王。作為阿爾法級的捕食者,豹子的實力不低,雖然除遠東豹以外,我國多數的豹子體型都不是很大,多集中在50千克上下,但沒有了老虎,豹子自然在繼承“森林之王”的第一順位上。
另外,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豹子的種群在恢複,栖息地在擴大,根據對架設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2015年以來的拍攝資料分析,該地的金錢豹領地在不斷擴大。
太行山脈的金錢豹
當代所有金錢豹的栖息地裡,都是不缺食物的,雖然這些年來,四川、山西等地不斷有豹子下山捕食牲畜的新聞出現,人們也将豹子下山的原因歸結為缺乏野生獵物,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西南的豹子和山西的豹子都不缺獵物,尤其是西南的豹子,甚至可以稱之為“富豹子”,不僅栖息地大片連貫,而且盤羊、馬鹿、林麝、野豬、白唇鹿等有蹄類獵物應有盡有。
豹子的數量雖然在恢複,但遠未達到栖息地容納的飽和度,相信在未來,它們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長,當然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随着生态廊道的修複,一些适宜豹子生存的森林,也将會得到重新引入,屆時這一新晉的森林之王,不斷“收複失地”,将以王者的姿态回歸全國,你們認為又需要多少年呢?
(關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