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暴力美學”你第一印象會想起誰?如果是我的話,第一肯定是香港的吳宇森,要說國外的,就是美國的昆汀,還有日本的三池崇史和北野武。當然,今天我們不說暴力,我要推薦給大家的也是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所拍攝的一部溫情電影《菊次郎的夏天》。

電影《菊次郎的夏天》于1999年6月5日上映。影片的故事線索十分簡單,小男孩正男自幼喪父,和婆婆兩人一起生活。而媽媽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婆婆告知在另外一個城市工作。 暑假到了,朋友們都和家人一起出去玩,而婆婆又在工作,對于正南來講,接下來的假期隻剩下無聊和孤單。
偶然間在照片上發現媽媽的位址。 于是,正男決心去尋找住在海邊城市豐橋市的媽媽。 鄰居阿姨發現後,由于路途遙遠,擔心正南有危險,就給了丈夫5萬日元,讓丈夫陪着正南一起去,自此,一段大叔與小正太磕磕絆絆又啼笑皆非的旅程開始了。
生性遊手好閑的大叔拿到錢後并沒有立即上路,而是拉着正男去賭自行車,一番操作後輸掉了身上幾乎所有的錢,兩人隻好搭順風車前往目的地。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猥瑣男光頭佬,“被好心”的大堂經理,熱心的情侶,全國旅行的“詩人”還有暴走族蠢萌二人組。整個故事,好像并沒有高潮部分,但導演娓娓道來,又讓人深陷其中,不知不覺陷在一個又一個诙諧搞笑又溫情的小故事裡。
在飯店外,大叔以正義的形象,暴力救下了正南,轉頭又好奇猥瑣男想幹嘛,跑回去想體驗一番,得知情況後反而搶了猥瑣男的錢包。
到了酒店,強行去遊泳池,為了面子,逞強遊泳,結果差點被溺死。
為了博同情,大叔給正南畫了一張大花臉,剛得到情侶的同意,大叔從另一面竄出來,立馬鑽進車裡,滑稽至極。臨出發,為洩憤,還孩子似的用石頭砸壞了大車司機的車窗玻璃。
在草地上情侶給正南表演節目,抛橘子和機械舞,還送給正南帶有天使翅膀的書包。本來畫面挺溫馨,結果鏡頭拉遠出現了“立入禁止”四個大字,原來他們是在一塊不被進入的草地玩耍。
和上面鏡頭相似的,還有和“詩人”的相遇,大叔彎着腰琢磨着把路邊的車氣放了,囑托正南去找釘子,結果,鏡頭一拉遠,車主就在車尾。
在老舊的巴士站,大叔用橘子偷偷更換了護衛員的飯團,在人走後,遞給正南兩個,表示自己是大人,能捱得住餓,本來想樹立一個光輝長輩的形象,結果轉頭借尿遁跑到車站外獨自享受剩下的飯團,為了撿掉落的飯團,沒想到自己還跟着掉到了坑裡。
為了攔到車,大叔不僅假扮盲人;還在路上放釘子,本來想借着紮胎幫忙的名義讓其他人載他們一程,結果事情做過了頭,直接紮到了溝子裡。這應該也算是碰瓷兒界的老baby了吧。
這部影片某網站評分8.8分,如果隻有搞笑幽默成分,那完全不夠看,讓我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是在小男孩見到媽媽之後,在返程路上,我們發現原來那個惹人讨厭,中年落魄的男人外表下,也有着細膩的溫柔與善良。
正南滿心歡喜地期待着能看到媽媽,但是卻看到了媽媽和其他人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失望,正南傷心地低下頭。他明白,自己被抛棄了。
而大叔也一改常态,沒有了往日大條的神經和魯莽,安慰正南,之後搶走了兩個蠢萌暴走族的鈴铛(天使之鈴),并把它送給正南,撒謊說,媽媽已經搬走了,這個是媽媽留給他的。
兩人垂頭喪氣往回走,正南緊跑幾步跟上大叔,并且牽起了大叔的手。也許,從這時起,正南才真正接納眼前這個不着調的大叔吧。
晚上兩人來到夜市,大叔作弊破壞市場規則,遭到毆打,後來渾身是傷回到正南身邊,撒謊說自己是不小心從樓梯掉下來的。正南看了看大叔,沒有作聲,默默地到藥店給大叔買藥,并給他擦拭。大叔先是回複他“謝謝”,然後是“對不起”。謝謝你為我治傷,對不起,我這麼大的人還需要你來照顧。
我覺得從這時候開始,兩個人的身份互換了,之前是大叔陪伴小男孩的旅程,現在開始是小男孩陪伴大叔的露營了。喜歡寫小說的詩人、蠢萌的暴走族肥佬和光頭佬,大家聚在一起不約而同地都借着為了孩子的借口玩了起來,甚至比孩子還積極,這也為了彌補自己的童年吧。
大家繼續遊戲,釣“魚”,跳舞,外星人,蕩繩子,裸體13木頭人,敲西瓜,小正南的心情也從和幾位大叔的遊戲中,逐漸走了出來,臉上也開朗了起來。
而正南的遭遇也讓大叔想起了自己的母親,讓肥佬載自己去養老院,在那裡他看到了孤僻的母親,兩人沒有相認,也沒有說一句話。大叔轉頭離開了,這次他讓肥佬自己騎車回去,自己則徒步回露營地。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影片的配樂《Mother》,真是相得益彰。
随着夏天的結束,幾人相繼分别,兩人也終于回到了淺草,大叔答應下次繼續幫正南去找媽媽,正南很高興,分别時,正南問大叔叫什麼名字,大叔笑罵到“菊次郎,他媽的,滾吧”。我第一次觀看這部影片時,看到這,着實一驚,一直以為菊次郎小男孩,沒想到卻是大叔。也沒想到我花了兩個鐘頭陪這個老痞子過了一個夏天。更沒想到,之後的日子裡我又花了一個又一個的“兩個鐘頭”去過他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創作曆程中最具自傳性質、最富溫情的一部作品,北野武的童年一如劇中的正南,都不曾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靈感取材于自己的父親(北野武父親名叫菊次郎),形象與劇中的菊次郎相比,那是有過之無不及,粗魯,無禮,髒話,酗酒,家暴,這樣的環境也塑造了北野武荒誕不羁的性格。
而北野武印象最深的還是兒時,父親帶自己去海邊的一趟旅程。從此,大海和藍色便充斥了北野武絕大部分的影片。與其說這是菊次郎的旅程,不如說,這是北野武給父母的一封和解書。至于說為什麼是和解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檢視下北野武與他母親佐紀的故事。
這部影片同時儲存在我的電腦和手機裡,我看過不下十遍,當然還有其他電影,這裡按下不表。也寫下過幾百字的觀後感,但最後我都抛棄了。隻因為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句話 “這是一部看完會産生幻覺的電影,任何不遺餘力地形容都将陷入平庸。”這句話我也用來形容這部影片,裡面的情感真的是要你親自去看才能慢慢感受到。相信我,看這部電影,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父母,我們可能真的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期望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讓他們過早的失去童年應有的快樂,對孩子來說,也許陪伴和一個完整的童年比成績要來的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