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灼基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11月15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官方網站變成了黑白色,學院用這種方式向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的去世表示哀悼。
在北大經濟學院的訃告中,蕭灼基的頭銜多達10多項,包括著名經濟學家、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特聘顧問、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等。此外,他還是我國最早研究和主張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專家之一,首次提出并系統論證了國有企業所有權和使用權(經營權)“兩權分離”的改革。
自從2008年卸任全國政協常委之後,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在最近十年内再未公開露面,蕭灼基的學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透露,蕭老至少在五年前就已病重住院,并幾乎喪失語言能力。
即使是在他最有名的弟子——李克強在去年4月15日通路北大時,在當日公開的報道中,沒有見到蕭老的身影。
那一天,重返燕園的李克強回到了自己碩士、博士期間就讀的經濟學院。在經濟學院,總理獲贈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蕭灼基教授的個人影集,在北大的新聞報道中,李克強專門向學院的老先生們表達了深情的問候。
28年之前,還是北大經濟學院研究所學生的李克強以一篇《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一文獲得經濟學碩士,指導老師正是蕭灼基。
在這篇論文中,李克強多次提到“城市化”的概念。他分析“城市化”的意義時認為,實作結構轉換的最根本問題之一,在于占我國人口80%的農村居民的現代化。
而農村和農民問題,也是蕭灼基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他曾建言取消農業稅、主張“利益回歸”,認為農民通過各種方式為改革開放所作的貢獻和所受的損失,理應得到相應的補償。在一篇文章中,蕭灼基曾提到,“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對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貢獻很大,但沒有得到相應補償。”
2003年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蕭灼基做了題為《加大财政支農力度 提高農民收入水準》的發言,提出大幅減免農業稅,免費供應農村國中和國小生教科書、練習本和其它文化體育用品。三年之後,在中國延續了千年的農業稅被廢除。
2008年卸任政協常委後,蕭灼基很少在公開場合發表對時局的看法,不過,孫祁祥在其回憶文章中稱,在病中,蕭灼基還曾給國務院原總理溫家寶、全國政協原主席賈慶林等人寫信,談他對國家金融安全、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除了李克強之外,蕭灼基的知名弟子還包括廣東省政府黨組成員陳雲賢。1988年,陳雲賢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所學生,師從蕭灼基。蕭老曾這樣評價自己的學生:“1991年畢業的陳雲賢博士,在國内經濟學界率先提出證券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互相關系規律。他不僅研究投資銀行理論,而且從事投資銀行實踐。短短幾年,他管理的證券公司高速成長,效益顯著。”
而在孫祁祥看來,他的導師蕭灼基是那種特别開明的老師,他鼓勵自己的學生們要獨立思考,要敢于提出新的理論和觀點。他始終堅守“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