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學家蕭灼基逝世,曾是總理的論文指導老師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網站今天釋出訃告: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蕭灼基于11月14日23時34分去世,享年84歲。

經濟學家蕭灼基逝世,曾是總理的論文指導老師

蕭灼基,1933年12月生于廣東汕頭,1953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因品學兼優于三年級就被推薦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所學生,師從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宋濤教授。

畢業後,蕭灼基被配置設定到北京大學經濟系,僅用了7年時間,就從講師一步步晉升為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經濟學界為數不多的博士生導師之一,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

此前曾有諸多媒體報道:蕭灼基是李克強總理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1988年李克強以《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一文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論文正由蕭灼基指導。

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産權制度、涉外經濟等研究領域,蕭灼基發表了一系列創新觀點,撰寫了著作12部,論文300多篇,主編專著20多部,約1500萬字,在國内外産生很大影響。他還是中國較早從事證券市場理論研究的學者之一,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建設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蕭灼基不僅是一位著名學者,還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兼任許多社會職務,他曾擔任北京、雲南、吉林等省市的政府專家顧問、咨詢委員,以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治經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界》雜志社社長兼總編等職務。

改革開放以來,他參加了我國經濟理論界多個重大理論問題的讨論。盡管一些觀點在當時曾被有些人視為異端,但現在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确的。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内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始終論争不斷、難有定論。蕭灼基在1981年發表了《關于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的若幹設想》,在國内學術界最早提出了“國有企業兩權分離理論”,即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經營權)歸企業。這在今天雖已是市場經濟理論的常識,但在當時确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理論突破。

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深深吸引了蕭灼基,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攻讀研究所學生時,曾立下兩大誓願,一是通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是寫作兩位革命導師的傳記。

繼1985年出版《恩格斯傳》之後,2008年,正值馬克思誕辰190周年,蕭灼基出版了傾注他50多年心血的《馬克思傳》。這兩本書,均是由中國學者寫的第一本學術研究性的《馬克思傳》《恩格斯傳》,是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為了撰寫馬克思傳記,蕭灼基于1998年4月專程通路歐洲,沿着馬克思生活和工作的曆程,先後通路了馬克思的誕生地德國特利爾,馬克思就讀的波昂大學,馬克思創辦《萊茵報》的科隆,馬克思恩格斯撰寫《共産黨宣言》的布魯塞爾,馬克思從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産主義的巴黎,馬克思研究和撰寫《資本論》的倫敦,參觀了倫敦大英博物館,拜谒了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地。

蕭灼基認為,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研究經濟學必須學以緻用,理論與實踐結合。

他曾動情地指出,馬克思“并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興趣,也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無産階級革命的需要”。同樣,蕭灼基也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運用馬克思經濟理論,研究實踐中提出的現實經濟問題。

更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