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越:紀念我的曾祖父吳昌碩

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百年誕辰之際,作為吳昌碩先生的後代,我要寫一寫黨對昌碩先生的藝術傳承和發展的高度重視,以表達對黨的無限感恩之情。

吳越:紀念我的曾祖父吳昌碩

吳昌碩篆刻《強其骨》印

吳昌碩先生是中國近代書畫藝術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他是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繼承者和近現代中國繪畫藝術開拓者。吳昌碩以“一耕夫來自田間”的寬闊心胸,虛心好學,克服求學道路上千辛萬苦,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衆友,勤學苦讀,善于藝術創作,敢于破舊創新,使其在詩、書、畫、印“四絕”藝術融于一堂,為中國近代書畫藝術帶來新的面貌。其教育成果也是桃李天下,受其教育指導和藝術影響,先後培養了齊白石、張大千、陳半丁、潘天壽、劉海粟、王個簃、梅蘭芳、沙孟海、荀慧生等一批優秀的弟子,成為海内外敬仰的集詩書畫印和教育的“五絕完人”。

吳昌碩先生積極支援共産黨。1925年,中國共産黨在上海發動了勞工運動,5月30号,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上海美專學生到吳昌碩家裡募捐,盡管年事已高,且在病中,但他馬上抱病作畫義賣捐資,連夜寫下長詩《五卅祭》,憤怒譴責殖民者的血腥暴行,呼籲“畫界豈有鴻溝風”,率先積極支援勞工運動。在他的帶領下,康有為,章太炎,曾熙等均提供義賣作品。

吳越:紀念我的曾祖父吳昌碩

吳昌碩為支援聲援五卅勞工運動作詩

吳昌碩先生愛國愛民,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爆發,他以五十歲的年齡投筆從戎,出征山海關抵抗日軍侵略而保家衛國。

1919年秋,豫鄂皖蘇浙五省山洪暴發,災民無數,他和王一亭合作《流民圖》義賣赈災。先生對浦東感情很深,他為創辦浦東醫院(現東方醫院),解決浦東人民求醫難,多次創作義賣,集資助醫,展現了一位藝術家的寬宏心胸,以民為本,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先生的愛民助民之舉事迹豐富。

自1957年開始,浙江省和上海市先後建立了杭州西泠印社吳昌碩紀念室、安吉吳昌碩紀念館、餘杭超山吳昌碩紀念館和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近年還恢複了安吉縣鄣吳鎮吳昌碩故居和上海靜安區吉慶裡吳昌碩故居(陳列室)。

吳昌碩先生愛黨愛國的事迹,影響并教育了吳氏家族,其三子吳東邁(我的祖父)性格保守嚴謹,為人謹小慎微,處處遜退謙讓。可逢大難,卻能挺身仗義,絕不計較個人安危,在革命浪潮席卷而來時,他表現出過人的膽識。他在擔任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期間,曾多次設法營救學生地下黨員,他的學生邱英傑,是廖承志的得力部下。邱英傑被奸佞出賣,被捕入獄。吳東邁先生依仗吳昌碩社會聲望,兩次出面營救,還積極支援學生在校建立黨支部,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來保護地下黨組織。新中國成立後,他緊跟黨熱愛黨,積極響應黨的号召,化私為公,無數次向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安吉吳昌碩紀念館慷慨捐贈珍貴的家藏藝術品,得到黨和政府的嘉獎,陳毅市長聘請他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政府又任命他為上海博物館顧問和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他的生活得到黨和政府的熱情照顧和關懷。

吳越:紀念我的曾祖父吳昌碩

吳昌碩(中,手抱幼孫吳長邺)和子吳東邁夫婦和孫女合影

我的父親吳長邺繼承先輩光榮傳統,勤奮追求藝術,積極向上為黨工作。他對浦東情有獨鐘,1990年浦東改革開放起步,政府重視吳昌碩藝術的發展,1994年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在浦東建立,他非常高興,發動吳氏家族全力給予支援,他把吳昌碩先生的初本詩集“紅木瓜館初草”和名貴書畫,吳昌碩自用家具和珍貴家藏捐贈浦東新區政府,還把家藏吳昌碩自刻田黃印章十二方和吳昌碩書畫篆刻作品捐贈國家,撰寫許多研究吳昌碩藝術的文章。他被聘請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2020年安吉縣委、縣政府主辦了紀念吳長邺先生百歲誕辰書畫展。

吳越:紀念我的曾祖父吳昌碩

上海吳昌碩紀念館(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我們深深銘記黨對吳昌碩藝術的重視,對吳氏後裔的關懷,點點滴滴滋潤心田。一百年來吳氏家族與黨同心,緊随黨指引的目标前進,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講話:“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虛心學習老一輩愛黨愛國夫妻民的壯舉,以吳氏前輩愛黨愛國愛藝的精神為楷模和動力,不忘初心,奮勇前進。

今年新春為祝賀中國共産黨建黨一百周年,上海市在中華藝術宮舉辦了“吳昌碩與上海”藝術特展,展期三個月觀衆逾十五萬人取得圓滿成功。吳昌碩先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精神,影響着後人。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題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檔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