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與擴散 野外危害與識别及應急防控技術
草貪婪夜蟲是糧農組織全球警示的一種主要農業害蟲,屬于鱗翅夜蟲屬的灰翅夜蟲,而甜菜夜蟲、斜紋夜蟲是同屬有害昆蟲,具有雜食性、遷徙性、爆炸性特點,其危害遠遠超過後兩種害蟲。草蛭貪夜蟲對幼蟲食植物形成危害,宿主範圍廣泛,包括玉米、水稻等谷類作物在内的42種186種植物,一般造成作物産量下降20%~30%,嚴重造成滅絕。草原貪婪夜班的大規模入侵和蔓延勢必威脅到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亟待做好草蛞蝓的防治工作。
1 草貪夜蛾發生和擴散的現狀
草貪夜繭宿主較寬,并分為兩種生物類型,即主食玉米高粱玉米型和主要食用水稻牧草型。目前,已遷入我國的草原以玉米型為主,但随着水稻生産季節的到來,稻型人口很可能加入。5月8日,四川省第一批草地夜蛾在西昌裡州的玉米田中發現并确認,截至5月22日,全省有涼山、泸州、宜賓、攀枝花、遂甯、内江、南城、成都、資陽、德陽、達州、廣安等12個市縣40個區縣,查明草原貪婪夜蛾的分布和危害情況, 初步調查發現玉米田植株受害率達30%以上,葉洞數量多,心葉嚴重,直接影響植株生長和後期産量。
草原貪夜蟲平均溫度範圍為11~32°C,能适應高降雨量和幹旱等惡劣條件,預測草原貪夜蟲将形成我國年度繁殖區和夏季發生區,該省磐西地區、四川南等大片地區有冬季條件,可能成為草貪夜蟲的一年生繁殖地。全省玉米全年保留春玉米、夏玉米和秋季玉米種植,全省統計面積180萬hm2,四川南部和高粱20萬hm2,适宜的溫度和豐富的食物給草原貪婪的夜莺提供了豐富的條件,未來南風氣流和不規則降雨,将極為有利于草原貪婪夜蛾繼續從緬甸遷徙, 雲南、貴州等地進入四川省或從四川省低緯度地區遷至高緯度地區。據預測,除甘孜巴縣、涼山縣部分高原地區外,四川盆地和盤西地區草原可能有害,昆蟲區可占全省總面積的40%以上。
2 草原貪夜蛾田危害及鑒定
玉米型草蛾适合吃除植物根部以外的所有地上部分。草幼蟲是典型的完全發育的昆蟲,覓食危害階段是幼蟲期, 6 歲幼蟲是危害最嚴重的。

草在晚上腐敗
幼蟲是有害的葉子,留下半透明的薄膜"窗洞"(以甜菜夜蟲引起的類似危害為特征的窗洞),3歲以上的幼蟲叮咬在葉子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孔(與玉米繭引起的穿孔有顯著差異),心葉或雄性尖刺可以看到大量的顆粒狀糞便, 幼蟲隐藏,幼蟲也咬玉米和穗果。幼蟲被确定為具有兩個不同的特征,一個是黑色(或橙色)頭部具有獨特的黃白色倒"Y"圖案,另一個是腹部末端前部有四個黑色斑點呈方形排列。幼蟲變化很大,無法識别。幼蟲被錯誤地死亡,在受到幹擾後蜷縮成"C"形。雄性成蟲和斜紋夜蟲的特征最相似,體長約15mm,明顯小于後者,最大的差別在于斜紋前翅在環和腎形斑點中間有3個明顯的白色斜線,但草貪婪的夜蟲沒有。
3 應急防控技術
1.在全省範圍監測、預警和技術宣傳草原貪夜蟲入侵四川、各級農業和農村主管部門、管理人員和農業生産主體收集資訊,通過各種媒體宣傳蟲害動态,預警遷徙風險,并引導安裝誘捕監測裝置;逐漸開展現場教育訓練班,使生産主體或監測人員通過野外草的形狀特征對田間貪夜莺有初步識别,可疑及時送達樣品,DNA鑒定。
3. 2 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美洲的草夜蟲對有機磷、拟除蟲菊酯、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産生了很高的抗藥性,目前推薦的防治藥物主要有殺菌劑、Bt、甲基鹽、氯蟲苯二氮卓類、拟除蟲菊酯、氯氟烷化物等。施藥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晨和傍晚,主要是噴灑玉米心葉和穗狀,如果幼蟲處于早期(1~2歲),效果最好。玉米田、草原貪夜蟲與玉米繭、甜菜夜蟲、粘蟲等混雜現象,注意合理用藥。如果你想多次施用藥物,記得使用藥物輪換。
3. 3 加強田間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
田間合理的肥料水分管理,促進作物健康生長,提高作物自身的抗蟲性和抗蟲性,減少受害損失。
3. 4 有效利用傾向性誘殺裝置技術
草貪夜蟲晝夜外出,用尋光燈,建議在野外安裝殺蟲燈,每2~3hm2安裝1盞殺蟲燈。同時,安裝資訊素捕集器,1套/667m2,監測和控制兩用,對減少野外成蟲數量有顯著效果。疏水閥有誘瓶、三角粘闆、船型粘闆等,正确安裝誘導芯,粘性闆稍粘,減少蟲害逃逸。
3. 5 使用假死人工捕獲幼蟲
被打擾後,草貪夜蟲幼蟲迅速卷起,呈"C"形,帶有明顯的假死感。利用幼蟲的這種特性,幼蟲可以直接捕獲并與田間農業作業相結合進行殺傷。
3. 6 保護和利用捕食者
種植非大學作物,增加大田作物的多樣性,豐富天敵庇護所,結合化學農藥的科學應用,及時發現、保護和耕種草原貪夜敵,進而優化農業生态,對草原貪夜雁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