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作者:點點電影f

1、1950年式沖鋒槍

PPSh-41沖鋒槍可以說是二戰蘇聯的标志性武器之一,北韓戰争中曾被志願軍使用,稱為“轉盤沖鋒槍”或者“四一式”。

仿制PPSh-41沖鋒槍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東北完全解放前。1948年,大連建新公司的裕華工廠制造了263支仿制PPSh-41沖鋒槍,當時的仿制型在外觀上與原版有較大差別。1950年,裕華工廠與宏昌工廠合并為八一工廠,又生産了300支這種早期仿制型。是以這種早期仿制型僅生産了563支。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早期的仿制型PPSh-41沖鋒槍,外觀上的特征包括槍管護罩為圓筒形、隻有四個散熱孔。

1950年6月,徐向前總參謀長率軍事代表團赴蘇聯談判争取援助,得到數種蘇式輕武器的技術資料,在當年成功仿制PPSh-41沖鋒槍,稱為50式沖鋒槍。1951年3月,50式沖鋒槍正式定型,并從6月開始量産并裝備部隊,當年共生産36,000支,第一批就交給了志願軍。

50式沖鋒槍發射的7.62x25mm托卡列夫彈,其仿制版後來被定型為51式手槍彈。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外觀上,50式沖鋒槍與PPSh-41沖鋒槍幾乎沒有差別;但是根據中國工業能力低下的國情簡化了一些生産工藝,例如一些鉚接部位被改為焊接。71發彈鼓被取消,僅用35發彈匣供彈。從1951年6月到1953年12月,50式沖鋒槍共生産了358,000支。

50式沖鋒槍火力兇猛但是比較笨重,它為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提供了猛烈的火力,又和其他仿制蘇聯槍械共同完成了解放軍輕武器制式化的曆史使命。

2、1954年式沖鋒槍

PPS-43沖鋒槍設計于條件艱苦的列甯格勒戰役期間,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生産容易。

注意,PPSh-41的“Sh”代表什帕金,PPS-43的“S”代表蘇達耶夫,兩款武器在設計上也有很大差別。

1945年8月,蘇軍進入東北。遠東方面軍第88步兵旅是原先退入蘇聯的東北抗日聯軍餘部,他們帶着PPSh-41沖鋒槍和PPS-43沖鋒槍又回到了祖國,後者在中國被稱為“鐵把沖鋒槍”或“四三式”。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後勤總部于1950年7月召開軍械會議,總結出蘇式沖鋒槍操作友善、火力兇猛;尤其是“四三式”,可以折疊、更加輕便。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在成功量産50式沖鋒槍後,中國又開始試制PPS-43沖鋒槍;由于尚未獲得圖紙,隻能測繪仿制,稱為“仿四三式”。1954年4月,PPS-43沖鋒槍的仿制工作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步入正軌,并在當年被正式定型為54式沖鋒槍。

1956年,由于56式“沖鋒槍”定型,54式沖鋒槍停産,沒能取代50式沖鋒槍。但它和其他仿制蘇聯槍械一起完成了解放軍輕武器制式化的曆史使命。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這大概是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一支54式沖鋒槍了(才怪!

3、1964年式微聲沖鋒槍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64式微聲沖鋒槍是我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沖鋒槍,屬于我國第一代微聲槍械。

機匣和發射機的設計都簡化自AK。機匣是用一整塊鋼加工出來的,消聲器也是鋼制的,是以全槍重量較大。不同于AK的“大撥片”,64式微沖的快慢機位于機匣左側;保險有三重,一是卡在扳機後方的手動保險,二是槍機自帶的不到位保險,三是卡住槍機的防塵蓋保險。

64式微沖采用自由式槍機。因為槍機行程不像54式沖鋒槍那麼長,而且槍機重量太輕,是以理論射速高達1000發/分。彈匣有30發和20發兩種,但是一般使用20發彈匣。

64式微沖采用翻轉式照門,準星和照門可以安裝熒光管以便夜間瞄準。準星和照門都裝在消聲器上,是以使用一段時間後射擊精度會降低,拆裝消聲器也會影響精度。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鋼制的消聲筒内裝有13個鍍鉻鋼制的錐形消聲碗,從後向前分為小、中、大三種規格。沿着膛線陰線在槍管壁上開有36個側孔,射擊時,火藥瓦斯從側孔排出一部分,使槍管噴出的瓦斯減少。從槍管噴出後,瓦斯發生膨脹,是以氣流依然是超音速的。

瓦斯在遇到第一個消聲碗後,受到壓縮而降為亞音速;與此同時,瓦斯産生激波,使瓦斯蘊含的能量降低。經過一個消聲碗後,瓦斯再次發生膨脹、氣流再次超音速,直到遇到下一個消聲碗,再重複上述過程、消耗瓦斯的能量。經過反複的壓縮和膨脹,瓦斯的速度和壓力都大幅下降;從消聲筒口噴出時,瓦斯對外界氣流隻能産生較小的沖擊,進而達到降低槍口噪聲的效果。

大量的硝煙會留在消聲筒内,直到慢慢逸出,而硝煙在消聲器内産生的污垢也很難清理。消聲碗屬于消耗品,當戰場上難以獲得備用品時,有些士兵會拆掉消聲器、把該槍作為微型沖鋒槍使用;由于槍管壁上的每個側孔都是一個噪音源,是以拆掉消聲器後的噪聲會比普通沖鋒槍更大。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64式微沖配用64式微聲彈,這是一種彈頭重量較大的亞音速彈,和51式普通彈同為7.62x25mm。64式微沖也可以使用51式普通彈,但是彈道性能和消聲性能會改變。雖然采用傳統的銅被甲+鉛套+鋼芯結構,但是鋼芯幾乎占滿整個彈頭,是以被一些外國資料稱為“穿甲彈”(AP)。該彈采用雙基球形發射藥,并且減裝藥,是以槍口火光較小。

4、1979年式輕型沖鋒槍

這是個圍繞着各種流言的玩意兒,在網上的争議程度絲毫不亞于QBZ95。

抗美援越期間,我國軍事顧問獲得了遺留在印度支那的法國MAT-49沖鋒槍,并打算仿制這款輕便的沖鋒槍,然而上級部門希望采用自主設計的“叢林沖鋒槍”;1965年8月,“叢林沖鋒槍”的研發工作正式開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研發工作因為受到嚴重幹擾而被迫中斷;1967年,按照上級要求恢複了研發工作;1969年,項目下馬。1970年3月,總參二部要求研制一種供偵察兵、通信兵、空降兵、炮兵、公安等人員使用的、便于攜行的槍械,于是“叢林沖鋒槍”項目在當年4月再次上馬,并改名為“7.62毫米輕型沖鋒槍”(發射51式7.62mm手槍彈)。

1971年,空軍方面向研發機關索要輕型沖鋒槍圖紙;9月13日,林彪出逃并機毀人亡,事後發現在上海藏有上百支私造7.62mm沖鋒槍,全都是仿制的輕型沖鋒槍。1976年2月,國防工辦提出由上海方面改進和試制輕型沖鋒槍;粉碎“四人幫”後,發現這批武器實際上流入了王洪文集團。下圖是三種不同款型的上海造沖鋒槍,經過測試,上海造沖鋒槍的改進設計并沒有價值,而且射擊精度較差。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從1971年12月開始,經過四次國家靶場測試,輕型沖鋒槍終于在1978年6月通過定型試驗,并在次年9月25日被正式命名為“1979年式7.62mm輕型沖鋒槍”。1981年試生産,1983年正式生産,到1992年共生産了接近二十萬支。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79式沖鋒槍采用短行程活塞導氣式原理、槍機回轉式閉鎖,安全可靠、運作平穩;槍機活動部件的質心接近彈膛軸線,有利于提高射擊精度;槍機後方設有橡膠緩沖墊,有利于降低後坐力。由于79式沖鋒槍采用導氣式原理和閉膛待擊,與廣大采用自由式槍機和開膛待擊的沖鋒槍相比,具備天生的精度優勢;而且扳機力很輕,有利于發揮槍支本身的精度。實戰中,79式沖鋒槍具備優秀的單發精度,甚至在一些人質事件中被警方用于較近距離的狙擊。

然而,79式沖鋒槍存在射速過高的問題,理論射速高達1000發/分。一是因為槍機行程過短;二是因為槍機重量過輕;三是因為導氣孔位置靠後,導緻膛壓峰值較高。這三個因素共同導緻79式沖鋒槍的槍機運作速度過快,而産生這三個因素的禍根則在于過度追求輕量化和短小化;我個人設想過延長導氣筒來降低膛壓峰值,但是如果做出這樣的修改,槍托折疊後的固定方式也要改進,因為導氣筒前端的氣塞卡銷具有輔助固定折疊後的槍托的作用。彈匣容量隻有20發,火力持續性較差,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但是79式沖鋒槍的扳機力較輕,有經驗的射手在連發模式下很容易通過控制扳機來打出單發或者兩發點射(貼吧裡的靶場玩家 緻遠快船 現身說法)。

至于說79式沖鋒槍沒有空倉挂機,射速這麼高如果沒有空倉提示容易害死人……首先,我個人認為會是以而犧牲的軍警人員自身也存在技能問題;其次,MP5、Uzi等著名沖鋒槍也沒有空倉挂機,但是我個人沒聽說過因為這個死人的……

凡事皆有兩面性,較高的射速有利于近戰: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三名攜帶79式沖鋒槍的解放軍偵察兵突襲越軍一處哨所,一名偵察兵闖入室内擊斃四人、另一名偵察兵在室外用弧形掃射擊斃四人并且打斷一人雙腿,整個過程約40秒。

雖然輕量化和短小化導緻了射速過高的問題,但是79式沖鋒槍在這兩點上确實很成功……空槍重量隻有1.75千克、裝滿彈藥後的重量隻有2.1千克;槍托展開後的全槍長度隻有74厘米,槍托折疊後便于隐蔽攜帶。在槍托折疊時也能可靠地射擊,平戰轉換性好、出槍速度快。

79式沖鋒槍在研發過程中主要克服了三個難題:

一是拉機柄容易斷裂。由于拉機柄在連發時高速且反複受到撞擊,其品質縱向分布必須“外小内大”以便盡可能減小轉動慣量,是以拉機柄形狀比較尖;但這樣降低了強度,且容易劃破手指或衣物。于是研發機關在拉機柄底部開槽,并且增加厚度,基本解決了這一問題。網上依然有人反映拉機柄容易劃破手指,但我懷疑這個厚度的拉機柄怎麼能劃破手指。

二是卡殼問題。51式手槍彈在生産過程中,彈底厚度控制不嚴,導緻79式沖鋒槍在拉殼和抛殼時存在障礙(而采用自由式槍機的沖鋒槍就沒這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采用了加大拉殼力;嚴格控制拉殼鈎位置;使槍彈被抱緊後存在偏心和傾斜(這樣一來存在尺寸偏差的子彈也能被抱緊);彈殼撞擊機匣蓋的位置盡量靠近彈殼尾部(這樣一來彈殼更容易抛出槍外)。

三是卡彈故障。由于采用槍機回轉式閉鎖,為了給閉鎖凸筍旋轉讓出空間,子彈入膛行程較長且容易卡滞。解決方法有二:一是調整彈匣托彈簧的施力分布,使子彈在準備入膛時的“體位”正确;二是在生産過程中嚴格控制抱彈口尺寸。然而,彈匣抱彈口在因磕碰而變形後,依然容易出現卡彈。

由于大量的庫存,公安部門至今仍大量使用79式沖鋒槍,但是一些特警機關對其進行了現代化的改裝。

沖鋒槍曆代改變,性能提升顯而易見,為什麼現在軍警不配備呢?

B站的視訊連結:79新的魔改套件

這是2014年推出的一款新型改裝套件,特點是保養維護時無需拆卸導軌。

說到現代化改裝,我想吐槽的一點是,怎麼就沒有廠商提供30發或者容量更大的彈匣?那些額外安裝小握把的79式沖鋒槍怎麼還保留着那個彈匣座?怎麼沒有把彈匣座擴口成喇叭形以便更換彈匣?

部分槍支由于服役較久而存在可靠性問題,是以我個人認為網際網路上反映79式沖鋒槍存在的一些可靠性問題,其實是老槍沒有得到适當的維護,或者老槍本來就會有這些問題……例如上面的連結視訊裡的79式沖鋒槍,原版槍托因為使用時間過長而磨損嚴重,是以才獲準更換新槍托(真省錢)。

79式沖鋒槍發射DAP51B手槍彈時可以擊穿美國NIJ ⅢA級防護的芳綸頭盔和軟質防彈衣。

順便一提,79式沖鋒槍在投産初期的品質控制做得并不好,導緻連續兩年沒有生産出合格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