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騎電動單車的少年

作者:憶舊林

2014年的國慶期間,我從外地回家看望妻女。一天,我騎着一輛破舊的電動三輪車,載着妻子和剛滿兩歲的女兒,從鄉下前往縣城逛街。村裡離縣城并不是太遠,有七八公裡的樣子,公路也是近幾年剛整修擴寬的,村裡人平日去縣城辦事多是騎電動車,友善又經濟。那天的天氣不是很好,陰沉沉的像是憋着一場大雨,氣溫倒很舒适。我不緊不慢地騎車前行,一邊和妻子配合着逗女兒說話。

車子走到“十裡橋”附近抛錨了,無法“加油門”,這裡剛好是村子到縣城的中間位置,進退兩難,非常尴尬。我隻好推着車艱難往前走,希望不遠處能找到個修車的鋪子。電動車騎着友善快捷,推着就不那麼輕松了,何況還載着人。這時候天越發陰沉,我依然故作輕松地和她娘倆聊着天,心裡卻是十分着急。這時候,從後面來了個騎着電動單車的少年,十八九歲的樣子,像是個學生,他在我身邊停下,說要幫我。我很吃驚,本能地随口說了句“不用了,走不多遠就會有修車鋪子”。“我知道前面兩公裡處有個修車的,但是天要下雨了,你還帶着個小孩”他很執着,表情真誠地說,“我騎車在你後面,用一隻腳搭在你車後面推着你走,到了修車的地方就行了”。我知道這樣做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但是這種“土辦法”在農村是經常能看到的,并不稀奇。我還是想拒絕的,但是妻子眼中的焦急,還有少年臉上的堅定最終還是摧毀了我那虛僞的自尊。

就這樣,少年一直把我們“護送”至修車鋪,這2公裡的路走了有十多分鐘,他就一直保持那種滑稽的姿勢。到地方,我們都松了口氣,我是心裡踏實了,他則可能是身體僵硬疲憊後的放松,亦或者是完成任務後的欣慰和滿足。妻子向他道謝,并讓女兒學着說“謝謝叔叔”,少年微微一笑,騎着車走了。妻子埋怨我沒有向少年道謝,說我不懂人情世故。其實我心裡是充滿感激的,卻不願把那兩個字說出口。

曾幾何時,我也是那個少年啊。也曾在火車上将我的座位讓給一對母女,自己站6個小時;也曾兜裡揣着幾十塊錢找工作,卻将一半的錢送給一個“落難的女學生”。可是,現實一次又一次摧殘着我的“少年心”,讓我變得提防心很重,甚至有點麻木不仁。望着少年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他能被生活溫柔以待,也試着說服自己要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下次遇到别人需要幫助時,自己也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