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加快推動政務服務向企業和群衆需求導向轉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 通訊員 粵市監
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局在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聚焦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衆需求導向轉變,打破事項辦理屬地限制,便利企業異地辦理業務、跨地區開展經營,服務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對10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先證後核”
如何簡化準入審批,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問題?今年7月1日起,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在全省範圍内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寫清單管理,将中央設定的52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以及廣東設定的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改革範圍,并按照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多種方式分類推進。
其中,實行告知承諾方面,在中山市、廣州市番禺區等地對食品、特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經營許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對首批11類證明材料實行告知承諾,将現場核查改為發證後15個工作日内實施。食品經營領域審批周期從10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内完成,實作“準入即準營”。
優化審批服務方面,對10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先證後核”,申請人承諾經營場所符合許可條件,審批機關先行發放許可證件,在一定時限内開展現場核查,進一步簡化流程,壓縮辦理時限,部分業務可當場辦結。凡省内政府部門發放的證照,由審批部門通過資料共享擷取,不再要求申請人送出,在前置審批環節(如辦理營業執照)已收取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請人重複送出。目前,共120個事項免于送出營業執照、前置許可證件等材料。
跨省、跨境業務不再“折返跑”
企業異地辦理業務時,又該如何避免跨省、跨境“折返跑”?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市場監管系統已與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8個市(區)相關部門簽訂合作協定,開展點對點合作對接,提供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跨省通辦”服務。完善線上合作機制,在政務服務網開設跨省通辦專欄,提供異地辦事統一入口。優化線下服務,通過“收受分離”,企業可在當地政務服務大廳送出申請材料,通過郵遞等方式寄屬地部門完成業務辦理,確定收件、辦理兩地權責清晰、高效協同。建立政務服務資訊互查通道,實作市場主體資訊、行政許可資訊及相關業務檔案資訊等互查互認。
同時,打造“灣區通辦”服務品牌。創新推出粵港、粵澳“銀政通”服務,依托商業銀行在港澳地區的網點資源,代辦市場主體登記業務,代為收取、轉遞申請材料,實作企業登記“灣區通辦”。目前,港澳企業和居民可通過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7家商業銀行境外網點辦理廣東省營業執照。深圳、珠海、江門等地還分别推行“深港通注冊易”“珠澳通注冊易”“智能灣區通”服務,為投資者提供商事登記、商務備案、線上遠端輔導等“一站式”服務,避免企業跨境“折返跑”。
清稅“承諾制”解決企業“退出難”問題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企業開辦時間持續壓縮,市場準入更為便利,但企業因清算難導緻的“退出難”問題依然凸顯。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管局以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為抓手,會同稅務部門制定《廣東省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率先實行清稅“承諾制”。
按照稅收征管法規定,企業登出登記前必須清算完畢,向稅務部門送出清稅證明,辦理清繳稅款、罰款、滞納金和繳銷發票等事項。清稅“承諾制”實施後,企業申請稅務登出,稅務機關未在20個工作日内完成核查或者未将結果告知企業,企業全體投資人書面承諾對企業債務及稅收清繳承擔清償責任的,免于送出清稅證明,破解企業退出難。同時,強化企業和投資者的主體責任,提高稅務登出和企業登出的工作效率。
另外,企業通過清稅“承諾制”方式申請辦理登出登記的,市場監管部門在受理之前,線上查詢稅務部門對該企業是否适用承諾制的意見。如企業未辦理涉稅事宜、已有清稅文書或稅務部門在企業提出稅務登出申請20個工作日内未辦結的,可按清稅承諾制流程辦理。市場監管部門完成登出登記後,将相關資訊回報至稅務部門,實作雙向資訊共享、深度業務協同。
編輯:正龍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