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每個人都看過那麼一兩部青春愛情電影,它們可以被說成庸俗、無聊、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同時也可以被形容為單純、美好、令人心懷浪漫。
從暧昧情愫到痛苦分手,無論是一晃而過的crush還是細水長流的戀愛,青春愛情電影總有辦法表現出浪漫關系中的那些令人記憶深刻的心動瞬間。而國内外的同類型電影表現重點的異同,也側面反映着不同地區愛情價值觀的差距。
美國的青春愛情片總是張揚的。《賤女孩》通過将心機鬥争展現到極緻的方式展現了獨特的“美式友誼”。
雷吉娜是校園裡最受歡迎的女孩,長得漂亮身材好,但喜歡在背後暗暗造謠生事,轉學來的凱蒂成為她想要拉攏的下一個目标。
凱蒂在家自學上課,沒有接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對于雷吉娜和她的美女小團體感到非常陌生,但是為了在學校合群,凱蒂選擇很快融入到小團體之中。
當然,看起來頑固的姐妹情深卻在凱蒂愛上雷吉娜的前男友亞倫時開始變味,在處理人際關系之外,追求愛情也成為凱蒂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假裝自己數學很差來讓亞倫教她做題、處心積慮地尋找話題、梳妝打扮去派對偶遇...
《賤女孩》的精髓在于将典型美國高校甜心的故事做了一個升華,集齊了chick flick的所有元素:金發傻妞、化哥特妝的藝術生、講話犀利有趣的gay蜜、肌肉運動男和天真純潔具有書呆子氣息的鄉村女孩。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似乎過于刻闆印象了,電影中的粉紅色毛絨絨芭比公主式審美也提醒着觀衆,這就是一部非常俗套的青春愛情片,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它很有趣。
《賤女孩》帶來的時代影響力不限于這部電影成為校園片典範火遍全美,很多經典場景作為“梗”被沿用至今,甚至有了同名音樂劇進一步推廣《賤女孩》的刻薄文化,滿足了觀衆的輕松觀影需求,一度被奉為cult電影。
而另一部《律政俏佳人》則塑造了一個更加“全能完美”的形象,讓傳統意義上的金發美女胸大無腦的形象得到轉換。
艾麗為了追求男友決定報考哈佛法學院,但是作為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以愛美打扮為主要生活的女孩,跟“書呆子”們競争顯得困難重重。
甚至在曆經辛苦考取法學院之後,她的生活也保持了沖突,一方面是保持自己的美好外表,另一方面是繁重的學業任務和老師同學的懷疑嘲諷,艾麗的大學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但是艾麗卻保持了對律政行業的熱情,但她也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美女”标簽,還是去做頭發做指甲買漂亮衣服,隻不過更加努力地學習,并且獲得了寶貴的實習資格,甚至在最後與那些曾經因為外貌對她抱有敵意的人和解。
為了将刻闆印象打破到底,《律政俏佳人》中的出現的主要案件在關鍵時刻由艾麗的“護膚美發知識”破獲,讓看似無用的、膚淺的學問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空間。雖然情節簡單,但是作為一部青春喜劇電影,這部電影塑造出的艾麗帶給觀衆的善意和女性之間的友誼依然很有意義。
當然,除了輕喜劇的風格以外,青春愛情電影也會有“問題意識”,在這些電影的故事體系中的校園愛情故事并不多失敗在撕逼和狗血三角戀上,而很有可能是因為懷孕、異地等現實層面的問題出現。
《朱諾》中的女主人公在高中的時候意外懷孕,卻大膽地選擇生下孩子,并且主動将孩子給願意領養的不婚女人,看似非常大膽、不可思議的舉動卻讓她在經曆過一切之後收獲了成長和愛情。
朱諾的成長環境非常自由,甚至在懷孕這樣的人生大事上,父親和繼母也僅僅作為陪伴者的角色提供支援和幫助,是去堕胎還是選擇生育、自己養小孩還是送養這樣至關重要的決定都有朱諾本人裁決,從一個态度很酷的小孩成長到承擔更多責任、看到家庭和愛的重要性,生育是一個推手,讓高中生身份的朱諾成為更加強大的成年人。
相較于對未婚先孕大驚小怪或者持極力批判的态度,這部電影非常有力地将主動權和選擇權交還給懷孕的女孩,讓觀衆看到一個并不糊塗的“她”。
甚至在最後,朱諾和孩子的生父之間也并沒有因為意外懷孕這樣的“錯誤”而分道揚镳,反而在互相了解下繼續發展戀愛關系。
另一部英國電影《愛你,羅茜》則聚焦于羅茜和青梅竹馬男友貫穿整個青年時期的暧昧關系。同樣是有意外懷孕的戲碼,女主人公也依然選擇了将孩子生下來,
但于《朱諾》不同,電影中對于愛情關系的展開更加占據主導地位,而懷孕和生孩子甚至以後的帶孩子過程都在為尋找“真愛”的主線服務,在羅茜因為孩子而不斷成長、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她也逐漸認清自己需要的家庭和戀愛關系是什麼。
而中國的青春愛情電影則更加看重氛圍感和校園中的暧昧關系,升學的困難是基礎設定,成績差距是必備要素,沒有捅破窗戶紙是常态,情感也更加細膩收斂,當然,該有的轟轟烈烈還是要有,但總是從其中一方的視角出發,即時看起來感情噴薄也依舊在暗戀的範疇中進行。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至今仍然是華語青春愛情電影的巅峰之作,柯景騰和沈佳宜兩人在漫長歲月中用細節串聯出的愛情、用遺憾鋪墊的友誼都非常真實地展現着在“早戀”還是問題的大環境下,在青春的摸索中探索愛情是什麼這樣複雜問題的艱難和快樂。
恰到好處的青澀在青春電影中是很難得的品質,文藝和清醒的自然結合比工業合成的“糖精”更讓觀衆能夠回到記憶中的青春情愫,這些比“甜”更容易“嗑到”。
是以《八月未央》的失敗就在于拍攝形式比内容更重要的時候,場景看起來美好了,立意看起來深刻了,連表白時的用詞都更斟酌了,卻讓人覺得矯情造作,甚至狗血。
在這一味标準的中式不及格青春愛情電影中,有熟悉的課堂元素、原生家庭糾葛和出軌懷孕戲碼,但不得不說,即使這些元素本身就玩不出花來,失戀以後在浴缸水池割腕的行為也太過于老套了,甚至說放在這樣的電影裡是一種對當代戀愛女性的侮辱,情緒的起落甚至沒有足夠的鋪墊,隻讓人覺得三個人都有點神經質。
小喬的性格陽光到幾乎有點傻,未央的性格沉悶到讓人覺得她是不是根本不用說台詞,如果想要拍友情的話明明可以很不錯地展現互補,而非要用閨蜜出軌多年男友這樣的故事喂觀衆蒼蠅。
青春愛情電影很難拍得出衆 ,美式誇張搞笑路線已經山窮水盡,不斷退步的華語青春電影也索然無味,但一次又一次地,觀衆依舊會走進電影院看那些帥哥美女在銀幕中大談特談校園愛情,或許是因為這類片子總還是能讓人抱有希望——說不定這部很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