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東風勁起,将濟南和東營兩個城市緊密聯系到一起。5月26日,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簽訂合作共建協定。
簽約以來,雙方開發區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赢”的原則,以務實作風、實在舉措,堅定共赢發展“一條心”、畫好産業協同“一張圖”、下好資源共享“一盤棋”,推動雙方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提檔更新,聚力打造全省開發區合作共建新典範,為山東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性實踐貢獻園區力量。
制定先行先試“路線圖”
走在前列争當典範
年初,園區搶抓機遇、先試先行,第一時間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建立了聯系。經過充分協商、精心謀劃,5月26日,園區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舉行合作共建簽約儀式,緻力于打造成全省第一個東西結對共建典範開發區。
雙方以協定簽訂為契機,實作優勢互補、關聯發展,推進省級開發區東西合作共建的戰略銜接,實作共赢發展。合作内容包括産業合作、投資促進、人才交流、資訊互通、改革創新五個方面。簽約以來,園區圍繞架構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開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動,制定了雙方合作共建實施方案,明确了雙方責任部門和工作目标,切實推動合作共建提質增效。
建立良性互動機制架起合作“連心橋”
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深入合作從“人才交流”開始。
近日,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的3名年輕幹部收拾好行囊,去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展開了一場“挂職交流”。“挂職期是一個月,我們是帶着任務來的,走的時候必須得帶着成果,壓力還是很大的。”園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曲凱告訴記者,為了“搶時間”,他們一到崗,就立即深入聯合石化、赫邦化工、港城熱力及中國石油大學國重實驗室碳材料中試項目等重點企業、項目進行現場調研,同時與職能部門、重點企業座談交流,零距離感受了解先進,找差距、補短闆,學經驗、取真經,推動産業、招商、經驗交流等工作落實落地。
最終,他們不負衆望、滿載而歸,也為後期深層次的共建合作按下“加速器”。創新“飛地飛企”模式
強強聯合結碩果
在對标學習先進的基礎上,園區探索創新“飛地飛企”模式,引入智慧園區、綠色生态園區建設項目,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聯合招商引來優質項目,打造強強聯合共同體,合作共建碩果累累。
通過充分學習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智慧園區的先進經驗,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借鑒其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應用上的建設意見,編制了《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智慧園區項目建設方案》,将建構一個集大資料中心、綜合發展水準排程系統、産業分布管理系統、産業招商管理系統、重點項目管理系統、政企互通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平台。一期計劃投資300萬元,計劃明年1月建成運作。同時,對自有平台園區18座廠房房頂進行光伏發電改造,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預計建成後可實作年度發電約600萬度,節約标準煤0.26萬噸,降低碳排放0.7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推薦的高端材料項目已落戶園區;園區推薦的聚酰亞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碳纖維、高端管道保溫材料等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拟在園區成立外貿公司,主要進行新型建材項目原料自用和國内建材市場供應,預計可實作年外貿出口額2億元。
下一步,園區将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緊密攜手,發揮互動機制能效,用好用活飛地經濟,持續做好東西關聯這一篇“大文章”,争當踐行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排頭兵。(本報記者 張素芬 通訊員 潘延虎高文超)
來源:地方網.東營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