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中國的釀酒行業有着悠久曆史和輝煌曆程,每個酒企業也都有各自的酒脈源流和發展走向。在跟随時代步伐争取未來前景的同時,充分發掘文化資源,複原曆史影像,用最古老的釀造成就來印證當代中國酒業的神聖和偉大,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國酒史學家王賽時出版了兩版《中國酒史》,對中國的酒業釀造曆史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考察,為當代酒企業提供了珍貴的曆史線索和完備的酒史資料。現代很多酒企業也都在進行各自的曆史發掘,強化自身的文化實力,取得了可喜成果。

酒的曆史是一門科學,依賴的是曆史證據,而不能僅僅講故事。編故事可以有吸引力,但沒有曆史的真實性。那麼,酒企業怎樣發掘自己的真實曆史,把真實曆史作為酒業的文化根基而發揚光大呢?這就需要找到曆史的脈絡。

王賽時教授長期從事酒史研究,也給酒企業提供曆史證據。山東醉一鬥酒業就是在王賽時教授的指導下,發現了古老的釀酒遺迹,尋找到曆代的文獻記載,完成了自己900年釀酒的曆史追溯,由此而捧出山東最有說服力的古酒閃光點。下面,我們就與大家分享山東醉一鬥的曆史複原之路,看看在曆史寶藏中可以發掘出多少文化财富。

一、山東醉一鬥酒業的基本情況

醉一鬥酒業坐落于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現改成茌平區)的丁塊村,是一家規模不大,但朝氣蓬勃的民營酒廠,過去叫作茌平縣丁塊酒廠,出産丁塊酒。現在的酒廠已經浴火重生,開始了文化飛躍,成立了山東醉一鬥集團,下屬醉一鬥酒業,擁有釀酒進階工程師和二百名釀酒技術勞工,出産九糧芝麻香、富硒酒、龍元妙酒、洞藏原酒等系列酒品,獲得“山東曆史文化名酒”的稱号。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山東醉一鬥酒業的曆史文化園區

二、從浩瀚的曆史文獻中尋找“丁塊酒”的最早源頭

丁塊村隻是一個很小的地名,也曾叫做丁家巋、丁家崗,但就是這樣的小地方,在曆史上卻出産過著名的“丁塊酒”。遨遊于中國酒史,“丁塊”一名常常閃耀。

最早在金朝的時候,丁塊的酒務機構開始見載于曆史典籍,而“丁塊酒”也出現在名人歌詠之間。伴随着一縷美酒,“丁塊”開始為世人所知。這得益于金朝名流馬钰的題詩。馬钰(公元1123年-1183年),金朝山東甯海(今牟平)人,王重陽大弟子,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他與王重陽另外六位弟子合稱為“北七真”,也稱全真七子,在曆史上甚為著名,他的下一任掌門人、師弟丘處機還被成吉思汗聘為“國師”,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記載丁塊酒的曆史古籍

馬钰著有《洞玄金玉集》十卷,書中卷二有一首題為《醵博州荏平丁家塊務酒官轉與老姚仙飲》的詩,對當時的丁塊酒進行了絕妙的讴歌,其詩有雲:

傳滑辣更清光,兀騰騰乞化嘗。美馨香非米麴,麻修煉飲瓊漿。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金朝馬钰的題詩

全詩二十四字,字字珠玑,把當時的丁塊美酒描繪得風光無限。按金朝在荏平丁家塊設有酒務辦事機構,專門經銷丁塊酒,其主管官員稱為務酒官。馬钰與當時的酒務官以及名流老姚仙一起飲酒,有感而發,才流傳下這首别開生面的好詩。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金朝馬钰的題詩原件

值得注意的是,金朝的丁塊酒還處于中國發酵酒的階段,但品質極高,是以才會有滑、辣、清、光的美譽。這也足以證明,遙遠的丁塊酒,起步就是那樣堅實,名家吟詠增添了始源的分量。

馬钰為丁塊酒題詩,至今将近900年。山東醉一鬥酒業立足于丁塊寶地,承接曆史光環,自然靈氣倍生。

三、從尋找明代古井來發現丁塊酒的釀造遺址

曆史的長河催促着新酒種的誕生,到了元明兩朝,中國蒸餾酒興起于北方大地,丁塊這個小地方,又釀造出了規格極高的蒸餾酒,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白酒。

古時釀造白酒,對水質的要求特别強烈。丁塊打出的井水,天然甘冽,清澈甜美,釀酒最為得力。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釀酒大師在這裡打井釀酒,所用的井水叫“酒泉”,有一位宰相為此親筆記錄,呈現一段風流佳話。這兩位可都是名人,同為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進士。釀酒的人叫程紹(程肖莪),記載的人叫朱國桢。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明朝程肖莪的題字

朱國桢(公元1558-1632年),浙江吳興人,萬曆年間累官國子監祭酒,天啟三年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改文淵閣大學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是為明朝名相。他在所著《湧幢獨幕喜劇》卷一五記載:“東昌府茌平縣西北有丁家崗,出泉甘冽,釀酒甚美。諺雲:茌平丁塊酒。又稱曰:酒泉。餘同年程肖莪嘗就崗下造酒以歸,号為天下第一。餘過訪飲之。真絕品。”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王賽時為醉一鬥酒業題聯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丁家崗有古井,号曰“酒泉”,“出泉甘冽,釀酒甚美”,是以“号為天下第一”。那麼,這裡的酒泉古井如果還存在,對應明代文獻,就是釀酒界難得的四百年古迹。王賽時教授親臨現場,在醉一鬥的廠區内找到了這口古井,明磚環砌,深幽可鑒,古物蒼然,黙聲相視,于是欣然為之題聯寫賦,考證足據。現在醉一鬥的酒泉,已經成為遠近知名、訪客絡繹不絕的古迹了,這對于拉近曆史與現代的距離,用曆史感染力來提升當今知名度,可謂是事半功倍的做法了。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王賽時題寫的《丁塊酒泉賦》

四、利用古代名家詩詞烘托出“醉一鬥”酒業金字招牌

“醉一鬥”的酒業名号,來自乾隆皇帝的題詩。當年乾隆下江南,路經茌平,向往丁塊,專門為此題詩一首:

杏花村外青簾有,賣得茌山丁塊酒。

李白狂歌樓上眠,想複此間醉一鬥。

詩載乾隆《禦制詩二集》卷二《茌平道中雜詩》。乾隆一生寫詩42613首,可謂數量極多,但他親自為地方名酒題詩者并不多,由此可見“丁塊酒”的厚重程度。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乾隆皇帝的題詩镌刻在醉一鬥酒業的碑牆上

圍繞着茌平丁塊酒,還能搜尋出衆多的古人詩篇,如清初茌平名人王曰高《槐軒集》卷十《茌巅酒泉》詩雲:“甘泉自昔羨如渑,今得茌颠勝事增。饒有中山千日醉,讵疑北壑萬層冰。主人興盡留髠後,從事名高丁塊陵。白堕何勞終日駕,桔皮狂叟應重登。” 王曰高(—1678年),号北山,茌平縣北八裡村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曾當過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他還有詩序雲:“茌山上有古泉三眼,今存其一,用以釀酒,香冽異常。”《茌平縣志》卷一二《藝文》也曾彙集了若多詩詠,歌詠丁塊酒的風韻。如孫朝棟《茌巅酒泉》詩:“天恩醍醐渥,醴泉瀉芳潔。常愁人不醒,誰謂泉斯竭。”周之桢《丁家巋》詩:“山下曾出泉,茌山巅上有。若逢飲中仙,又誇丁巋酒。”這些詩章,通過美妙的韻律,把當地美酒烘托的熠熠生輝。

結語:

山東醉一鬥酒業與中國酒史學家王賽時教授聯手,共同發掘丁塊酒的曆史遺産,取得豐碩成果。王賽時教授這樣認證:“丁塊酒是山東釀酒曆史上的輝煌品牌,具有産源明确、承傳有序的曆史記載,并留有酒泉古井的曆史見證,史志對其有詳細記載,曆代名人也為之記述和稱贊,至今留下豐厚的文化遺産,這在山東釀酒傳統中具有極強的标志性。”

山東茌平醉一鬥酒業複原九百年釀酒曆史

2016年,王賽時教授專門為醉一鬥酒業舉辦“茌平丁塊古酒泉文化研讨會”

如今,山東醉一鬥酒業在強勁的曆史動力助推下,奮發有為,開拓出系列酒類産品,知名度越來越大,銷售途徑越延越廣,其曆史文化仍在釋放無窮的能量。(李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