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是中國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地級溫州市代管。這裡經濟發達,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這裡的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曆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陳志歲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迹。這裡不僅曆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曆史名人!
01
翁卷: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清人,南宋詩人。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後者過盡,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詩遊士大夫間。有《四岩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
02
趙士祯:
趙士祯,明代火器專家,字常吉,号後湖,浙江樂清人,趙錦侄子。他發明的“火箭溜”、“制電铳”、“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譜》、《備邊屯田車铳儀》等書,受到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高度評價。
03
章綸:
章綸,字大經,溫州樂清(今樂清雁蕩山北麓南閣村)人,明朝名臣、藏書家。
正統四年(1439年)章綸登進士第,官授南京禮部主事。景泰年間升任禮部儀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為當事者所喜”,在禮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遷。成化十二年(1476年),章綸辭官回鄉。
章綸少嗜學,晝夜誦讀不倦。聚書數萬卷,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藏書樓”于宅西空地,所藏自六經子史以至星曆醫蔔,皆搜羅。又有藏書、讀書之所名為“馬嶼書堂”,為雁蕩山南閣八景之一。
04
高友玑:
高友玑,字肅政,号南屏道人,樂清十二都高岙(今屬樂清北白象鎮)人。母病,朝夕侍奉湯藥,衣不解帶,以孝聞于鄉裡。
05
劉黻:
劉黻,字聲伯,号蒙川,溫州樂清大橋頭人(今樂清石帆鎮大界村人),淳祐十年(1250)試入太學。劉黻因曆史上兩次太學事件而揚名,是著名的忠貞之臣,《宋史》有傳。遺著有《蒙川集》10卷。
劉黻生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讀書時就伏阙上書抨擊權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将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存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的忠勇。他是溫州曆史上令人敬仰和懷念的人物,現如今,樂清市西聯鄉左原嶺頭還有劉黻的衣冠冢。
06
侯畐:
侯畐,字道子,号霜崖,宋朝時期浙江省樂清市缑山(今屬蒲岐鎮)人。三貢于鄉,兩試轉運司,皆第一,進禮部考試,未取,棄文習武。
善詩文,其《寒食》詩雲:“滿地落花收不得,子規聲裡抱愁眠。貧家無日不寒食,未必今朝始禁煙。”憂國憂民,可見情深,遺著有《霜崖集》。
07
瞿振漢:
瞿振漢,原名振海,字振潢,号碧泉,樂清人。粗通文義,且富膂力,和弟振山同習拳術,好交遊,揮金結客,以納赀為監生。太平天國軍起,振漢等準備響應。
08
王十朋(樂清史上第一位狀元):
王十朋,字龜齡,号梅溪,溫州樂清(今浙江省樂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
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官秘書郎。曾數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将領。孝宗立,累官侍禦史,力陳抗金恢複之計。曆知饒、夔、湖、泉諸州,救災除弊,有治績,時人繪像而祠之。
09
李孝光:
李孝光,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後代學者多稱之“李五峰”。溫州樂清人,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
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趨時尚,與楊維桢并稱“楊李”。早年隐居在雁蕩五峰山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名譽日廣。至正七年(1347),應召為秘書監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書監丞。
010
鄭邦彥(樂清史上第一位進士):
鄭邦彥 ,字國材,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凰嶼村人。博覽經籍,尤長于《易》,書法遒勁。
登宋政和戊戌1118年王昂榜進士,授滄州、台州教谕,均以丁憂未赴。宣和年間(1119年2月—1125)曾主持樂清鄉校,儒生從之遊者百餘人。後任婺州教谕,在婺州專心培育人才,卓有聲譽。高宗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1141)卒于婺州教谕任上。
011
錢文婉:
錢文婉,樂清白石鎮人,适賈氏(清光緒《樂清縣志》卷九)。生活于南北宋之間,樂清第一個女詩人。名儒錢文子曾祖姑、“樂清三賢”之一進士賈如規伯母。著有詩集,今已失傳,明《永樂大典》載有她的《登白石山》一詩。
登白石山
兩道蟠溪鎖碧山,飄如仙帶綠回環。
千岩林木溝渠下,萬頃滄田指掌間。
霜月天邊清興遠,金鐘雲裡夢魂閑。
夕陽歸步饒仙騎,懶拂煙蘿下玉關。
此外還有題詠市區小南門河雁池(今乘涼橋一帶)的名句“兩岸绮羅春縱目,一天星月夜憑欄”。
錢文婉的詩,既有恢弘的意境,又有大家閨秀的氣度,女詩人筆下玉甑峰挺拔的大氣,白石山水奇幻清麗的豐韻,能讓人感受到來自王族的大文化與白石壯美奇麗山水的融合。
你還知道哪些樂清曆史名人呢?
來源:百家号-萌貨說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