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司空高密人孫朗!

東漢時期,今天濰坊大地上孕育了衆多的世家豪族,特别是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有衆多的北海子弟角逐于亂世,立下豐功偉績。以孫朗為代表的孫氏家族為其翹楚。

孫朗,字代平,東漢北海國高密縣都鄉安持裡人,官拜司空。孫朗先世為商代名臣比幹後裔,據宋代趙明誠《金石錄》所收錄的《孫根碑》雲:“厥先出自有殷,玄商之系,子湯之苗。至于東凹,大虐戕仁。聖武定周,封幹之墓,胤裔分析,避地匿軌,姓曰孫焉。”其先祖“各以文憲将相諸國”。孫朗家族遷居高密的時間具體不可考,東漢時期散居今天高密、安丘、昌邑、諸城、臨朐、濰坊一帶的北海孫氏,家族鼎盛,名人輩出。

據《後漢書·桓帝紀》記載,孫朗在永壽初年任太常。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漢代因太常事重職尊,其位列于諸卿之首。永壽三年(157),孫朗升任司空。東漢時,司空與太尉、司徒并稱三公,地位顯赫,類同于唐宋時期的宰相。延熹二年(159)漢桓帝逼死大将軍梁冀,孫朗與太尉胡廣、司徒韓演都受牽連下獄。梁冀,字伯卓,安定人,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曾協助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梁冀代父親成為大将軍,因漢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将軍”,被他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梁冀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且大封梁氏一門為侯為官。延熹二年(159年),漢桓帝借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逼死梁冀,其全族一并被殺。孫朗因在事變中阿附梁冀,沒有及時保衛宮廷,而是在長壽亭止步觀望,本應處死刑,漢桓帝格外開恩,被減死一等,以爵位贖罪,免為庶人。

孫朗家族為仕宦名族,孫朗有一弟曾任樂安太守。孫朗長子孫根(111~181),字元石,曆任谏議大夫、議郎,拜荊州刺史,遷安平國相。孫根胞弟孫琮,字威石,官至漢陽太守、侍禦史。孫琮墓位于孫氏集聚地高密城陰城不遠的濰河西岸,其墓出土的髡刑、庖廚、谒見三塊漢畫像石圖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高密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孫仲隐墓志的主人公青州從事孫仲隐無疑也是高密孫氏族人。東漢時期,高密孫氏為豪強大族。據記載,漢獻帝初平年間,北海相孔融征聘王修任高密縣主簿,代理高密令。高密孫氏門客多次犯法,百姓有遭搶劫的,案犯逃進孫氏家,官吏不敢捉拿。王修帶領官吏百姓包圍孫氏庭院,官吏百姓畏懼不敢靠近。王修指令:“有敢不去攻打的人和劫賊同罪。”孫氏害怕,于是交出劫賊。與此同時的安丘孫氏也是地方大族,《後漢書》記載,安丘人孫禮“積惡兇暴,好遊俠”,曾殺死東漢經學家安丘人郎顗。而同時代的安丘人孫嵩,因救助趙岐被其舉薦為青州刺史,後官至豫州刺史。孫嵩,字賓石,應與孫根(子元石)、孫琮(字威石)為同族兄弟輩。孫嵩曾自稱:“阖門百口”其家族在安丘當時亦是不小的家族。曹操在兖州陳留郡襄邑縣意欲起兵時,孫嵩曾嘲笑曹操。

東漢司空高密人孫朗!

孫朗裔孫,魏晉時期仍為名門大族,據趙明誠《金石錄》所收錄的孫根碑陰題名,孫姓者達二百多人,出仕者數十人。特别是三國時期,北海孫氏角逐于亂世,多有大成者,東吳有開國宰相孫邵、蜀國有秉忠将軍孫乾。孫邵(163~225),字長緒,北海(具體何縣不詳)人,早年為北海相孔融功曹,孔融贊譽他有廊廟之才,漢末随劉繇渡江,拜廬江太守,累拜車騎長史,為吳國開國宰相,封陽羨侯,曾與張昭等采周漢典章撰定朝儀,谥号“肅”。孫乾,字公佑,北海(具體何縣不詳)人,劉備入主徐州,同鄉鄭玄推舉給劉備,辟為從事。劉備入主益州,拜為秉忠将軍。《三國志》評曰:“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于世。”(作者 李金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