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1936——1990),原名周克勤,四川簡陽人。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其成名作,該作品奠定了他在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被譽為是“中國新時期文學的一座豐碑”。

我,作為周克芹的同鄉和當代文學的編輯,自然感覺到這部書的價值和意義。在思索和分析之後,我決定“追蹤周克芹”(請參見本人之前另一篇拙文),認真寫一組評論文章,将這部小說及時推薦給更多的讀者。記得那是1980年,我先後在《文彙報》、《中國青年報》、《武漢師範學院學報》、《當代文學研究叢刊》(1981年第2輯)、《四川文學》(1981年第2期)等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評論文章……現擇選一篇分享給大家……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

  周克芹同志的新作《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載《紅岩》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簡稱《許茂》),打破了1976年後三年來當代題材長篇小說的沉寂,如一朵耀人眼目的報春花,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一股誘人的春天的氣息。這是那時我國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創作的新突破、新收獲。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最早刊登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紅岩》一九七九年第二期

一、題材的選取

選取題材曆來是文藝家們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魯迅先生曾經主張過作家“選材要嚴”。如何合理地選擇好題材,把握好藝術描寫的角度,對于開掘生活的底蘊,揭示時代的面貌,深化作品的主題,創造典型的形象,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茂》在題材的選取上頗有特色,其蘊含的意義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作品寫的是一九七五年冬天,整社工組進村到出村那麼一二十天時間的四川農村生活。這一年的下半年,是我國曆史的轉折時期,《許茂》反映了兩股潮流尖銳複雜的鬥争。代表守舊思潮的那股勢力,掀起狂風巨瀾,張狂一時,表面上占據主導地位,攪混了柳溪河,翻卷着葫蘆壩;代表改革潮流的那股力量,表現異常堅定,頂着狂風,迎戰激浪,沖破困難和險阻,抱着必勝的信心。小說借着一九七五年冬天這個沖突集中、鬥争劇烈的重要時刻,在捕捉時機、開掘題材、運用角度等方面,進行了适當的處理和有效的安排,使作品真實地再現出當時紛亂的環境和背景下各種社會力量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縱橫交錯的現實面貌和變化複雜的社會生活。這是小說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首版單行本

  小說選取一九七五年冬天這個重要時刻,展示出改革力量與守舊力量之間鬥争的起伏,力量的消長。改革力量經過曲曲折折的道路,反反複複的鬥争,終于頑強地戰鬥過來,露出了不可戰勝的生機,彙集齊朝氣蓬勃的隊伍,奔赴新的征程。守舊力量通過淋漓盡緻的充分表演,逐漸顯露出魑魅魍魉的醜惡嘴臉和卑劣低下的虛僞靈魂,及其必然失敗的命運。在這種鮮明的映襯、強烈的對比之中,展示出改革事業美好的未來,光輝的前景;透過作家明顯的傾向與态度,從生動、形象的藝術描寫中,給人以信心和力量,鼓舞和教育。

  小說選取一九七五年冬天這個重要時刻,為我們真實地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生活形态,各種各樣的現實狀況,塑造了多彩多姿的人物形象。不管是下台支書金東水的凄苦生活,還是“維持會長”、代理支書龍慶的艱難處境;不管是四姑娘許秀雲的熱烈追求,還是許茂老漢的幡然醒悟;不管是風雲一時的鄭百如的耍滑取巧,還是年輕的工作隊員齊明江的糊塗跟風……都是多麼真實而生動地描繪出當時的生活情景,當時的社會面貌。盡管小說隻是集中抒寫了一二十天柳溪河畔的農村生活,但卻相當典型地概括出十年浩劫中我國農村的社會面貌;盡管小說隻是着重剖析了許茂老漢這個家庭的命運和遭遇,但卻十分深刻地刻畫出億萬人民的辛酸苦樂和曲折經曆。看了《許茂》,猶如看到葫蘆壩社會生活的長篇畫幅,柳溪河的碧波漣漪,葫蘆壩的晨霧春雨,水鄉人民的種種生活狀況,山村老少的紛繁活場景,使我們感到明晰、親切,社會風光盡收眼底,時代風雲曆曆在目。總之,作家借助于對一九七五年冬天四川農村生活和鬥争的深入開掘與恰當處理,有效地增強了作品的時代感和現實感,提高了作品的思想價值和社會意義。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許茂》獲首屆茅盾文學獎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

二、人物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學創作、特别是小說創作的中心課題和重要任務。或者,換句話說,小說的成敗得失,與典型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否有着十分緊密的關系。典型,必須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要反映一定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富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典型,是有血有肉、生動活躍的個體,是新穎、獨創的,與别的任何藝術形象絕無雷同或類似之處,但他身上又不能不染上時代的的色澤。長篇小說《許茂》裡的人物典型,就是這種獨具特色的嶄新的藝術形象,是值得我們細細琢磨、好好剖析和深入總結的。

  首先,小說塑造了兩個主要的文學典型——四姑娘許秀雲和她的父親許茂。這是兩個嶄新的文學典型,不僅在這之前的中外文學史上未曾見過,而且在當時衆多的文學作品中也是我們最早見到的。他們,不是我們那時常常見到的英雄人物,也不是當時正興的控訴“四人幫”、帶着傷痕的那類藝術形象,不是從落後到轉變的所謂“中間人物”,也不是我們屢見不鮮的那類落後人物以至反面人物……總之,這是我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一類嶄新的文學形象。然而,這樣的人物形象,對于我們并不陌生。他們在中國大地上泥裡生來土裡長,帶着我們民族的氣質和風韻,與我們周圍的人民群衆有着共同的思想感情,也即是别林斯基所稱譽的那種“熟悉的陌生人”。

  四姑娘許秀雲,是被當年那種時代風雲扭曲、壓抑,而又帶着農村婦女純潔、質樸品性的一個獨特的女性。少女的純貞被糟踏,是紛亂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妙齡的青春受折磨,是動蕩的年月裡出現的;被離棄,受歧視……。她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曆史條件下生活過來,真是飽經風霜。因而,她的性格複雜,充滿着種種沖突:在痛苦中滿懷信心,在迷茫裡尋找幸福;凄惶與歡樂,憂愁與信念,希望與追求……諸種複雜的性格沖突,緊緊地交織于一身。她身上無處不是獨特的,但又無處不是帶着當時社會的和時代的鮮明色彩,無處不是反映着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時代氣氛。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由《許茂》改編的同名連環畫

  許茂老漢,是帶着濃郁的四川農村鄉土氣息和中國農民的脾性、品格的一個文學形象。他對黨對社會主義有深摯的感情,曾經是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時候的積極分子,當過光榮的作業組長。但是,在遭受當年社會風雨的沖擊之後,他從迷惘到失望,由本分變得自私,在痛苦中含着頑強的固執,相信實際而盼着美好的将來……。這是經曆長期嚴酷的現實生活培育起來的農民性格。他處處從實際出發,去觀察現實、認識現實、了解現實,是地道地道的“現實主義者”;他永遠不忘自己的根基,自己的重擔,自己的責任,是樸實而勤懇的莊稼人;他關心自己及自己一家的生活現實,也關心葫蘆壩、從上面來的工作組以及整個國家的社會現實;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忘莊稼人的本分,但也渴望柳溪河的變化、國家政策的修明。他複雜而沖突的性格,也明顯地打着時代的印迹。看了關于許茂的種種描寫,我們真切地感到:這是那十年中國農民性格的典型;也隻有在那十年中,才能産生許茂老漢這種獨特的中國農民的性格。

  其次,是關于兩位農村基層幹部的藝術形象——金東水和龍慶。如果說,下台而不忘黨的神聖職責的前支書金東水。我們在過去的文藝作品中似曾相識(當然,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金東水與過去見過的那類英雄形象相比,氣質和個性也有許多的不同),那麼,龍慶這位代理支書而被人稱為“維持會長”的文學形象,則完全是十年風雨和動蕩中的特殊人物。但是,從總的方面來看,這兩位都是我國特定曆史時期的特定人物。他們不愧為葫蘆壩人民群衆的主心骨,農民的意願和利益的光榮代表。作品對他們的描寫是成功的。他們身上鮮明的時代特色也是不容忽視的。

  再次,是幾位不同的年輕人的藝術形象。純潔、樸實而向往美好未來的九姑娘許琴,腳踏實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家鄉面貌的吳昌全,受當時風氣影響、隻知追求個人生活安逸、遭到挫折想要改弦更張的七姑娘許貞,跟風随俗、同時要以守舊思想強加于人的工作隊員齊明江,以及許貞的朋友、招搖撞騙、投機取巧的小朱……這幾位個性不同的青年人,從不同的角度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的生活側面,不同的思想狀态,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現實表現。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青年的不同典型,不同代表。這些形象,也都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意義和現實根據的。

  總而言之,刻畫人物形象鮮明而獨特的不同性格,塑造富有時代特色和民族氣質的不同文學典型,對于真實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時代精神,使作品具有廣泛的普遍意義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具有重要作用的。這是小說取得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時代文藝出版社版本

  三、深刻的思想

  選擇好題材,并且進行深入地開掘;塑造好人物,進而有力地展示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再進一步,還需要包孕豐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現實意義……這些方面,是構成一部思想和藝術完美結合的文學作品必不可少的幾個重要因素。《許茂》通過反映十年中的四川農村生活,表現出深刻的思想意義和社會内容,這是小說取得成功的再一個重要因素。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的社會意義決不隻是局限于某一地區,它的思想價值也不隻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像恩格斯對巴爾紮克、列甯對托爾斯泰的高度贊揚,說他們的作品是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那當然是不易達到的。但是,《許茂》這部小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義,那也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我們說,它有力地概括了十年中的中國農村生活,集中地反映了十年中億萬群衆的命運和遭遇,突出地表現了十年風雨中我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意志,并且從許多不同的角度揭出深廣的思想意義和豐富的生活内容,這是毫不過分的。比如,這裡有賭棍加流氓鄭百如的趁風得勢,以及他設陰謀、使詭計的卑劣行徑,這裡有年輕幼稚的跟風派齊明江極左思想面目的種種表演,以及他們身後的林彪、“四人幫”勢力和當時廣闊的社會背景……這些,有力地表現出那些年魔怪張狂、鬼蜮橫行的生活現實,勾畫出故事發生的具體環境和曆史背景。作品中,有剛毅、忠誠的前支部書記金東水,被迫下台,仍忠實于一個共産黨人的職守,堅持鬥争,忠貞不渝;也有堅、正直的代理支書龍慶,為了群衆的利益,甘冒風險,忍氣吞聲,“維持”着葫蘆壩人民最起碼的生活水準;還有婦女老黨員金順玉的剛直不阿,心懷赤誠,有話憋不住,有活争着幹的高尚品格……這是我們黨培養起來的農村的主要骨幹,是我們黨的忠貞兒女,他們身上任何時候都展現出我們農村現實中的一股正氣,是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和中堅分子!在這裡,還有許茂老漢那種勤懇、樸實的老農民的典型形象,四姑娘許秀雲那樣飽經波折和磨難而頑強鬥争、熱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新一代女性的代表人物,許琴、許貞、吳昌全等一代年輕人種種不同的表現……這些,又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多麼富而寬廣的社會生活和現實鬥争。這不正是《許茂》的藝術描寫中,所描繪的那種“霧茫茫”、“雨潇潇”、“夜深沉”而富有獨特特色的社會現實面貌嗎?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百花文藝出版社當年再版

  小說第七章《雨潇潇》的開頭一段環境描寫,既是描繪當時的自然景色,又是概括當時中國農村的社會風雲,既是描繪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和背景,又是點明當年祖國大地的政治氣候和氣氛,它與小說第一章《霧茫茫》、第九章《夜深沉》等章節以至整部作品一樣,其藝術價值和思想意義蘊蓄頗深,寓意豐富。試想想,枯草返青、柳樹抽芽、麥苗吐穗、群雁歸來、小鳥媒戲、燕子銜泥………多麼鮮活的春天的氣息,多麼誘人,多麼清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但是,在目前,“冬天卻遲遲不肯離去”,“纏纏綿綿的細雨一直下個不停”,生活的道路仍然曲折,征途上免不了還有艱難險阻、荊棘橫生。這是呼喚人們撥開迷霧,掃蕩煙雲,鼓起繼續進軍的勇氣!從這一段具體的藝術描寫,我們足可以看見《許茂》這部小說的藝術表現力和概括力、普遍性和典型意義之一斑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這些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作家長期觀察生活獲得的深湛認識,然後,通過具體而生動的形象描繪表現出來的。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其政治傾向不是“特别把它指點出來”,而是“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優美的藝術描寫與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如上所述,小說中一些具體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具體的故事情節的描述,具體的自然景色和社會背景的勾畫等,都是“自然而然流露”的有力例證。這是一反當年從概念出發、從路線出發的創作原則,一掃僵化的文藝思想的結果,是以,《許茂》不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而是按照藝術規律行事,認真掌握藝術的特點所創作出來的一部思想深刻、富有價值的嶄新的藝術品。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同時,我們也應當不避忌諱地指出:《許茂》這部長篇小說,還存在某些明顯地缺陷與不足。也許是作家初次涉足于長篇創作領域的緣故吧,他在駕馭長篇藝術的整體結構上,有不夠集中、不夠完美的地方;有某些愛情糾葛顯得用墨過多,遠離了小說圍繞四姑娘、金東水與鄭百如這個主要沖突和故事發展的主線;有幾處故意追求情節的離奇,離開了人物性格發展的中心脈絡,多少顯得有點人為的痕迹等等。在哲理性抒情性議論的運用上,有的相當精彩,頗含深意,那是好的、成功的;但也有的議論太直,過于淺露,甚至作家站出來直接對人物或事件評頭論足,品評優劣或是非,有關處理似欠斟酌。當然,總的來看,瑕不掩瑜,《許茂》仍不失為一部成功的長篇力作。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同名電影海報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同名電影海報

補記:八一電影制片廠和北京電影制片廠同時決定改編和拍攝《許茂》;兩廠競拍,很快又都在1981年全國上映,這在我國電影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放映後,更引起了人們對《許茂》的廣泛注意和研究。

農村生活長篇創作的新收獲——讀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首屆茅盾文學獎頒獎禮上的周克芹(右一)

據1980年3月16日撰寫評論修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