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洞庭湖現在是短覆寫的胖鯉魚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8月8日電(徐亞平張德東)"有人知道這是什麼魚嗎?"今天11時30分,洞庭湖副巡視員李思宏在微信上釋出了一段視訊和一條"怪魚"的照片。副巡視員王建輝立即回複并告誡道:"食人族,外來物種,化學釋放!

該圖像清楚地顯示了魚掌大小,小頭,不顯眼的下颚,尾鳍後緣上明顯的大黑邊,以及類似于人類臼齒的牙齒。

洞庭湖現在是短覆寫的胖鯉魚

李思宏告訴記者,這條魚是嶽陽縣巴林社群的漁民李明在洞庭湖水域捕獲的,這樣的魚最早是在洞庭湖看到的。記者随後聯系了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進階獸醫謝從軍、水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顧濤,他們證明該魚被稱為"短蓋胖鯉魚",屬于一種外來物種,可能養殖逃往洞庭湖。

短帽肥鯉,又稱淡水白鲱魚、假食人魚,屬于肥鯉、胖鯉,屬于淡水魚,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流域,産量非常大,為當地常見的食用魚,并已引進在許多國家進行養殖,同時可作為觀賞魚。

記者聯系了華中農業大學魚類研究者黃其琛,他告訴記者,魚類入侵現在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他提醒養魚戶注意不要讓外來魚類流入當地水域。外來物種繁殖迅速,缺乏天敵,一旦進入該地區的自然水域,它們就會嚴重侵占本地魚類的生存空間,進而威脅到本地魚類的生存,破壞生物多樣性,并對當地漁業資源和生産造成重大損失。

(編輯:何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