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殷文學館展品故事9
蕭殷收藏的曹素功和汪近聖制“藏煙”古墨(中)
——墨錠上的文字與圖案有何故事?
陳家基
河源圖書館内的蕭殷文學館的一個展櫃裡找出蕭殷收藏的4個“藏煙”古墨墨錠,其中有三錠正面為文字,背面為圖案。這三錠分别為:“放颠欲拜”、“書換群鵝”與“此君玩研”。

蕭殷收藏的“藏煙”古墨的正面
蕭殷收藏的“藏煙”古墨的反面
這裡面有何典故呢?
1.放颠欲拜
這很可能是出自“米颠拜石”的典故。
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号稱古今第一石癡。他放浪形骸,舉止癫狂,人稱“米颠”。根據《無為州志》記載,米芾剛上任安徽無為知軍時,當地河裡有一塊造型奇特的怪石,周邊百姓敬若神靈,多年不敢随意挖取。他聽說後不惜工本,派人将此石移到州府而立,并沿石築庭,日日賞玩。米芾見此石形态奇異,峥嵘之中隐藏着磊落精魂 清瘦之中顯露出凜然骨氣,酷似一位久經風霜、正氣凜然的老者。米芾馬上設席正冠,虔誠下拜,并連聲高呼:“吾欲見為兄已二十年矣。”這就是著名的“米颠拜石”故事。米芾拜石不僅表達了米芾的賞石觀,也表現了米芾淋漓豪爽的為人。
放颠指放縱颠狂。将該墨錠上的“放颠拜石”了解為“米芾拜石”是可以的,因為一者米芾确實癡迷奇石,有“拜石”一說。再者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的書法家,也與墨有緣。墨錠上刻此圖案也是适得其所,相映成趣!對照一下《米颠拜石圖》與蕭殷收藏的“放颠欲拜”墨錠背面的圖案,便可知此說法有道理。
古畫《米颠拜石圖》
蕭殷收藏的墨錠“放颠欲拜”背面的圖案
2.書換群鵝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了隻鵝,叫聲很好聽,他想買而未能得,于是就帶着親友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竟把鵝烹煮了,準備招待他,他為此難過了一整天。當時,山陰有位道士,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去觀看時非常高興,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道士對他說:“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經》,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筆,寫好後把鵝裝在籠子裡回去了,一路上樂不可支。
蕭殷收藏的墨錠“書換群鵝”背面的圖案
3.此君玩研
從圖案上看,表現的是一位文人文人打扮的主人與他的書童,書童手中捧着一方硯台,應該是這位文人準備研墨。“玩研”的“玩”,是“喜愛,愛好”之意。這個“此君玩研”的文字和圖案,生動地表現了文人墨客對于研墨書畫的鐘愛。
蕭殷收藏的墨錠“此君玩研”背面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