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作者:國尚文化

在明人書法中,王寵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一位。王寵(1494~1533),字履仁,後更字履吉,号雅宜山人,蘇州吳縣人。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明代中葉“吳門四家”之一,出生于“吳門書派”正在崛起的時代,活動于“吳門書派”全盛時期。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擅長小楷,行草,是一位具有創造性的書法家。雖然年僅40歲而早亡,但其傳世作品很多,其中以小楷為最,筆下小楷婉麗遒逸、疏秀有緻。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在當時的蘇州,如趙孟頫、倪瓒等人都能寫的一手漂亮的小楷,在明代與王寵亦師亦友的文征明同樣寫的一手漂亮的小楷且名聲在外,而且明初以書取士,在科舉制度上無形的在書體要求他們擅長小楷,使得王寵生活的地區文化形成了濃厚的小楷傳統。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自身天資聰慧,氣質高朗明潔,讀書又勤奮,詩文書畫皆能,他寫文章取法司馬遷和班固,寫詩則以盛唐為标準,要求自己取法乎上。他人品高曠,治學勤奮。是以,王寵短暫的一生雖并未在官場仕途上留得青名,卻在書法藝術領域留下了屬于自己不可抹去的一筆。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在吳門書派人才輩出的環境裡,能夠形成迥異于時人的藝術風格,成為吳門書派中僅次于祝允明、文徵明的中堅力量。這其中包含了他獨特的審美追求。所謂“書為心聲”,其獨特的人生際遇、高曠的品行修養與超脫的審美追求造就了他“疏淡”的書風。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小楷給人的整體感受是“淡”。這種“淡”主要來源于其在用筆、結字、章法這些形迹上的“簡”。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的小楷不像王獻之、趙孟頫的小楷一樣有精緻的起筆、收筆。他似乎把筆鋒的牽絲都隐藏或簡化了,筆畫之間的結構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筆畫極其短小,甚至許多筆畫都省簡成了點。正是因為這樣,王寵小楷才在整體上呈現出疏朗之感,其作品中的空靈、疏淡氣質也由此而生。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渾圓與含蓄也是王寵小楷的首要特點,他師承鐘太傅、二王、智永、虞世南等諸家,形成了頗有晉人韻味的用筆風格,用筆厚實,多中鋒。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他筆下橫折轉折的地方多用圓筆,渾厚圓轉。而不論是斜鈎還是豎鈎,鈎劃都很含蓄,出鋒短而淺。有些地方似鈎非鈎凝重渾圓,隻露出一點點出鋒的痕迹,藏而不露。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的書法雖然相比于文、祝,個性雖稍弱,但直可以“法帖”示之,如他的草書可與王羲之《十七帖》互參,他的小楷可與鐘王同賞,是以就書法“正脈”的承傳言,王寵具有其獨特的意義。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的一大特色是守古而能“寫活”古,字字有來處,而字字又隐見己意,就這一點言,王寵于今天書法學習者更有借鑒意義。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今人常感歎于今天書展風格的“少味”,展覽中隻見師法對象,技法淹沒了藝術性與個性。如何了解師古而不泥、并世和而不同,王寵的字就是他的了解與答案,值得我們學習品鑒。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王寵|明朝“書法奇才”,以疏淡高古之筆墨傳書法之正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