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口11月1日電 (記者 黃藝)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正在此間舉行的國際研讨會上,國内外專家學者建言海南與粵港澳大灣區未來要在規則制訂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共同市場,聯手共建免稅購物産業鍊、供應鍊等,更好地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建構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國際論壇及“對标世界最高水準開放形态與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創新”論壇近日相繼在海口舉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海南應打造中國與東盟兩大市場的交彙點,服務于國内大市場的免稅購物、醫療健康和國際化教育服務等需求,打造與東盟市場、東盟産業、東盟人員往來的聯結點。
在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将海南打造成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樞紐和交彙點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
“‘雙循環’需要規則的對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這些年來海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産業等方面積極推進合作,未來要在規則制訂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共同市場,更好地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遲福林建議,海南應在重點服務貿易領域率先實作市場連接配接的突破,争取将海南打造成為中日醫療健康合作區;與香港聯手共建免稅購物産業鍊、供應鍊;建立海南-新加坡服務貿易全面合作區,建立與新加坡接軌的服務業管理标準體系等。
中歐論壇發起人、歐洲學院客座教授莎達表示,海南在促進中國、東盟、歐盟互聯互通方面存在很大潛力,建議開展海洋安全合作,以貿易自由化為重點推進東盟、歐盟、中國三方合作,使海南成為和平和合作的中心。
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今天,與會專家認為,海南應利用生态優勢和國家政策專注低碳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建議,啟動海南碳中和先行區的相關研究和探索。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在綠色金融發展上,海南有望成為全球的标杆。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建議海南盡快建立能源消費監測體系,提升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低碳化産業結構的轉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