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駱雲飛 攝
中新網海口10月30日電(記者 王子謙)目前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複雜變化,中國正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30日在海口表示,中國建構新發展格局将持續釋放巨大市場潛力,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他建議要以制度型開放推動建構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建構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30日在海口舉辦,遲福林在作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堅定推動高水準開放,既是擴大内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推動全球經濟穩定與複蘇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推進經濟全球化程序的戰略抉擇。
他說,中國現在和今後都将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中國仍處于經濟轉型更新的關鍵時期,消費市場等要素短期面臨較大壓力,但中長期蘊藏着巨大潛力。預測到2035年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有可能從2020年的42.6%提升到60%左右,由此帶來數萬億美元的消費增量。
遲福林說,中國産業結構正在優化調整,未來5-10年服務型、創新型、綠色型與開放型經濟形态将逐漸形成,由此帶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将對全球經濟的穩定與增長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者。現在是,今後也是。”遲福林指出,中國推進建設高水準開放型經濟體制有利于充分釋放市場的潛力與活力,有利于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推動建構開放型世界經濟。
他建議,中國在建構新發展格局的程序中,要推動高水準開放與高品質市場經濟融合,以制度型開放推動建構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需要在公平競争、反壟斷、市場透明、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強化制度性安排。如加快服務業領域與高水準國際規則對接,盡快打破服務業市場壟斷與行政壟斷;實作經濟政策由産業政策為主向競争政策為基礎的轉變,強化對經濟政策的公平競争審查;主動對接全球高水準經貿規則,并在自由貿易港(區)強化敏感領域的壓力測試等。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呈下滑狀态,未來能否有效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遲福林表示,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主引擎”的作用不會改變,他預測,未來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将分别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從現實來看,面對全球性危機的嚴重沖擊,需要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遲福林說,為應對新出現的能源危機、債務危機和供應鍊危機,需要主要經濟體加強能源的政策協調與國際合作,攜手推進世界能源轉型與能源技術創新;加強産業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加強貨币政策協調,防範全球性金融危機。(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