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訊連結位址
上期我們講到,梁山打敗方臘後,阮小七穿起方臘丢下的龍袍,惡搞起來。其實,這就是阮小七的特色,你想一想,他的兩個親哥哥,關系那麼好,全是征方臘戰死了,是以他看到那個龍袍,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恨不得把它剁個108刀,再把它燒成灰,這樣才能宣洩他心裡的那些不滿,可是他呢,他是把那個龍袍穿在身上惡搞了一通,但是仔細想一想,阮小七的内心肯定也很苦悶,因為他是個草根,什麼都沒有,還什麼都要被别人決定,他心裡有不滿,怎麼辦呢?就是惡搞。咱們在前面講了,這個惡搞呢,有利于心理宣洩,可是這個地方,咱們反過來審視這個惡搞,也特别值得咱們去替他感歎,因為這恰恰說明阮小七生活得很無奈,他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碰到不高興的事,隻有忍着忍着,又忍不下去啊,那隻有一個辦法-去惡搞。
在《《水浒傳》》的最後,這個玩慣了惡搞的阮小七,終于因為自己最後的這個惡搞,玩得太大了,連宋徽宗都看不懂了。
他又變成老百姓了,變成草民一個,诶,這倒是命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了,他倒不用再惡搞了,因為他心平氣和了,沒有什麼惡氣了,他就隻剩下他快樂的那一面了。他對這個命運,他很高興,他不像别人,如果這樣一弄,還要去喝毒酒自殺,還要跑到宋江墳頭去上吊,他沒必要,他覺得,诶,這蠻好,這個本來就是我的本色,這就是我,顔色不一樣的煙火。
阮小七,帶着他的老娘又回到家鄉石碣村,又去過他那個快樂的打魚生活,而且,他還得享天年,活到了60歲才去世。也許,他和宋大哥告别的時候,說的是這樣一段話: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獸。但人人都想像天使,不幸的是個個都是禽獸。哥哥,保重!
《水浒傳》全書中,革命性最堅決,反剝削反壓迫最徹底,真正代表了貧苦底層勞動群眾的,必推阮氏三雄;三阮中,小七的直爽最鮮明。金庸的《笑傲江湖》,所要發掘的正是華夏所固有,而被曆代統治者摧殘壓抑,又不絕如縷的自由主義傳統,懷戀這個民族曾經的好時光,《水浒傳》中不羁無束縱情跑馬的阮小七,正是《西遊記》中那個大鬧天宮手指玉帝“那個位置他坐得,我便坐不得?”的孫大聖。孫大聖終究被壓在五指山下,阮小七終究還是被“追奪官诰,複為庶民”。可能小七在決定參與打劫生辰綱時,對着天說過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我變成流氓,請告訴别人,我純真過。還好,他沒有改變,他還是曾經那個少年。
水浒裡的好漢,你沒打開書的時候,他們都安安靜靜的做着鉛字,你一翻開書,他們就生龍活虎的跳出來,市井裡草莽的英雄們,三碗酒過後,都不免讓人要大哭一場。有時,想着說,人生苦短,何不像小七一樣,痛痛快快地做回自己,但當一個一個規則擺在你面前的時候,才發現,做自己太難,不需要掩飾、遮藏什麼,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發自肺腑,真真切切,幾乎不可能。
阮小七的一生,看起來是大起大落,但最終的結局呢,卻恰恰是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的阮小七呢,倒還真是一個最可愛的阮小七。無論生命怎麼粗糙,他活得最驕傲!怎麼開心怎麼過,怎麼潇灑怎麼活。金聖歎評點水浒,說水浒裡那麼多好漢,他最喜歡的就是阮小七,心直口快,是水浒裡的第一個快人,這應該說是對阮小七的一個非常精彩,也是非常準确的一個評價。阮小七确實也很像《水浒傳》當中的一粒開心果,一盤開胃菜,他的存在,沖淡了《水浒傳》當中的那些陰霾氣息,或者是暴戾之氣。
抛棄他的惡搞不說,其實我們都可以去思考思考,阮小七的豁達和大度,即使是平淡的生活,咱們也分出幾分别樣的滋味來。
最後,緻敬央視《水浒傳》劇中阮小七的飾演者李冬果老師,他飾演的阮小七,完全符合讀者心中頂天立地、光芒萬丈的活閻羅形象。
視訊觀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