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榜樣·走近預報員丨中央氣象台副首席預報員董全:在紛繁中探索未知真相

藍色、深藍色、紫色錯落有緻分布在7月25日的降雨落區預報圖上,每一種色彩的标注,都傾注了中央氣象台副首席預報員董全的心血。看似簡單的線條勾勒,卻經過了多次的内心“博弈”。憑借這張圖的精準判斷,也包括過往的無數張圖,董全在台風“煙花”應對工作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中國氣象局通報表揚。

緊張時刻的“純粹”

7月23日到24日,台風“煙花”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25日淩晨3點,董全接班後看着江浙沿海的台風外圍雲系——台風“煙花”即将登陸!一個新的問題擺在眼前:登陸後降水落區在哪裡?

根據要求,25日5時30分之前需要向公衆釋出暴雨預警。預警内容需要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把關,橙色及更進階别的預警還需要中心值班上司稽核,因而留給董全的時間隻有兩個小時。作為黨員的他,感到責任重大。

跟無數個過往一樣,董全迅速投入工作,沉浸在龐雜的資料和繁複的圖中。“那個時候既是最緊張、又是最平靜的時刻。”他回憶說,“我的世界純粹到隻剩下預報技術了,調動所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大腦高速運轉起來,完全沉浸在預報之中,那是最享受的時刻。”

憑借着12年的工作經驗,他準确繪出全國強降雨落區預報圖——浙江中北部、上海、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台灣島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浙江北部、上海、江蘇東南部、安徽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浙江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

第二天TS評分資料顯示,暴雨落區評分為0.377,高于GRAPES模式、歐洲中心模式和客觀預報産品。再看行動,根據“煙花”降水強度和落區預報,水利、應急管理、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防範,部門合作的防災減災成效明顯。

榜樣·走近預報員丨中央氣象台副首席預報員董全:在紛繁中探索未知真相

董全全神貫注檢視雲圖資料。圖/吳卉

團戰才是“王道”

對于此次獲得的先進典型榮譽,董全坦言,這不僅僅屬于他個人。

每一次成功的預報,都是中央氣象台“團戰”的結果。譬如此次降水落區的确定,非常依賴台風路徑的準确預報,每一次的位移變化都“牽動全身”,而這離不開中國氣象局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支援配合。

夜入五更,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進階工程師周冠博和董全仍在就“煙花”行走路徑激烈探讨着,針對模式形成的預報圖反複确認;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中心值班上司魏麗對落區圖和釋出的文字層層把關;應急崗任宏昌主動攬下除落區預報外的其他工作……團隊每個人的付出都為更精準的結論助上一臂之力。董全深感:團隊遠比個人更重要,預報必須是集體努力的結果。

事實上,機會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每次預報後,董全都會對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尋找自己的不足。他對于預報工作有一套流程化系統——專注解決80%的正常問題,不斷探索20%的新問題。

“這些年,正直、敬業、高準确率這三個詞是他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他就是個全能型人才,做得了預報業務,幹得了技術開發。”同僚們談起董全都贊不絕口。

“愛恨交加”的預報工作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董全,談起預報工作,那是又愛又“恨”。

“恨”的是每天2點多擾人的“起床氣”,而當真正坐在電腦面前時,他的“恨”又自如地切換至“愛”,全身心投入到繁雜資料的世界中。

預報工作其實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破解未知的行為不僅給自己帶來新鮮感,還能夠幫助大家降低對事物判斷的不确定性。

董全2009年入職至今,在他看來,經曆了預報技術的三次“變革”。第一次預報以全球模式為主,但當時預報錯位的情況時常出現;第二次是中尺度模式的出現,偏差情況有所改善;第三次是客觀模式應用的不斷成熟。面對技術的更新,他表示,預報員對于模式需要摒棄抗拒心理,學會适應與利用,但對于個人的技巧能力也是愈發嚴格,預報工作的難度從另一角度來說則是呈上升狀态。

董全認為,未來大資料、人工智能将是對預報技術的下一輪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預報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成為一位“雜家”,會從千頭萬緒中尋找“真相”。同時不要害怕失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預報員真正的成長必然是在不斷失敗的過程中得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