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是特殊的一年。
所有中國人,沒人會忘記這一年,沒人會忘記這一年發生過什麼。
這一年,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抗日戰争的序幕;
這一年,北平、天津等地相繼淪陷;
這一年,淞滬會戰爆發;
這一年,日軍占領南京,開始了長達六個月的瘋狂屠殺;
這一年的中國,山河飄搖,滿目瘡痍。
電影《幸存者1937》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年,發生在1937年。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設伏,重創号稱“鋼軍”的闆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史稱平型關大捷。這一戰,遲滞了日軍進攻速度,徹底打亂了敵軍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戰略部署,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電影《幸存者1937》,就是以“平型關大捷”為背景,講述了八路軍的一支7人小分隊,營救國民黨密碼專家的故事。
在劇情設定上,《幸存者1937》和好萊塢戰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有很多相似的之處,比如都是孤軍深入敵後去救一個很重要的人;比如都是以大戰作為故事背景,《幸存者1937》的背景是平型關大捷,《拯救大兵瑞恩》的背景是諾曼底登陸。
正是因為這兩部電影有這些相似的地方,是以現在有些觀衆,稱《幸存者1937》是國産版《拯救大兵瑞恩》。
當然,如果就電影的整體水準而言,《幸存者1937》和《拯救大兵瑞恩》還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兩部電影無論是從整體立意還是戰争場面,都不在一個水準線上,畢竟一部是大導演大投資的院線電影,一部隻是小投資小制作的網絡電影。
雖然和《拯救大兵瑞恩》有着很大差距,但也不能否認,《幸存者1937》的确是一部不錯的抗戰電影。
首先,電影《幸存者1937》作為一部抗戰電影,在大方向上沒有任何問題。這部電影并不是那種打着戰争片幌子的愛情電影,主角沒有雪茄抽,沒有别墅住,戰士們上了戰場會害怕,子彈打在身上他們也會流血犧牲。
就憑這些,這部電影就已經和其他那些網絡大電影拉開了距離,同時也要比大部分抗戰劇和抗戰電影強得多。
另外,《幸存者1937》之是以在上線後能驚豔全網,還有3個加分項。
第1個加分項,這部電影的服化道做的非常好,主角的頭上沒有發蠟,他們臉上有土有灰,身上的衣服也是髒的破的。
第2個加分項,這部電影的戰争場面做的非常好,真實而且場面足夠大。網絡大電影一般投資都不多,是以《幸存者1937》能在大場面上做到這個程度,實屬不易。另外,除了大場面之外,戰争細節方面的展示,也很不錯。
第3個加分項,是這部電影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到位,特别是憨娃和鄭忠這兩個角色,尤其出彩。
憨娃這個角色,不容易就不容易在這次的八路軍戰士,終于是個人了。在之前的很多神劇中,我們的戰士都是神一般的存在,這次的憨娃更加真實。鄭忠這個角色則更加有深意,他的思想轉變,代表的是一類人的轉變,代表的是一種精神的升華。
電影《幸存者1937》的優點雖然不少,但也有很多缺點。
比如整體劇情雖然還算可以,但具體細節卻太經不住推敲,就拿電影最開始那場大戰來說,戰争場面有了,服化道也很到位,但日軍進攻時,排成一個長隊給主角們當靶子,這就有點不太真實。這樣的戲份,弱化了日軍的戰鬥力,同時也弱化了我軍當年抗戰時的艱苦程度。事實是當時的日軍除了裝備有很大優勢之外,他們的戰略戰術也更科學更先進。
其實對于像《幸存者1937》這樣的電影來說,與其把投資全放在大場面和特效上,不如多花點錢請幾個靠譜的編劇。
劇情上的邏輯問題,要比大場面更重要,因為大場面是為劇情服務的。如果劇情沒做好,再大的場面,再好的特效,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就像電視劇《亮劍》,沒什麼大場面,也沒什麼特效,可大家依然看完一遍看兩遍,看完兩遍看三遍。
不過,總體而言,《幸存者1937》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該電影已經在7月1日,于騰訊視訊上線,現在播放量已經破億,通過這個資料也可以看得出來,這部電影還是很受歡迎的。
希望以後的網絡電影,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