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現出這位科學大師那深邃的目光和甯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将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内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谧。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随着合成器發出的标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正常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正常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台前,簇擁着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們深受感動的,并不是因為他曾經的苦難,而是他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和勇氣。人生如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如果誰總自以為失去的太多,總受到這個意念的折磨,誰才是最不幸的人。
《時間簡史——從大到黑洞》自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居暢銷書之列,在全世界的銷量達一千萬冊,這大學普著作的作者就是斯蒂芬·霍金。見到斯蒂芬·霍金教授的人往往會大吃一驚,因為這位被科學界公認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的最偉大的理論實體學家,竟然是一個喪失了語言能力,全身隻有三個右手手指可以動的殘障人士。那麼他是怎樣堅強而出色地表達了自己對真理的極大興趣?
在霍金二十一歲時,悲哀的事情發生了,他被确診患了罕見的、不可治的運動神經症。此病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簡稱ALS。醫生說他隻能活兩年半。那時的霍金在意志上曾一度低沉,他經曆了一場難以排遣的内心沖突,但最終他覺得“反正就是一死,不如做些像樣的益事”,結果,經年累月,他粉碎了醫生的預言,堅強地活了下來。
霍金慶幸地說:“幸虧我選擇了理論實體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他無法用筆,卻可以在紙上以精神圖像表達自己的思想。他說:“我工作主要依賴直覺,我試着證明自己的假說,有時我發現原來的設想是錯的,但它可以導緻新的思想。我發現同其他人讨論,對我的思想十分有益,即使他們沒提出什麼見解,但當我把自己的思想闡釋給他們時,能幫助我整理自己的想法。”
霍金對于宇宙學的研究很獨特,他極少用望遠鏡觀測天象,對此他不感興趣,卻總是更專注于以敏銳的思維探測宇宙,是以憑直覺和理智創造他的學說,就成為他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他畢生追求的神聖目标就是确立一個統一、完善的理論,他企圖用一組方程式囊括宇宙的一切奧秘。
針對愛因斯坦诠釋宇宙創生的名言:“上帝不擲骰子”(世間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可知的,萬事萬物的出現與發展自有其規律在);霍金的見解是:“愛因斯坦錯了。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有時候在看不見骰子的地方擲骰子。”(宇宙的産生不僅具有偶然性,而且有時候就在看似茫然中深含着絕妙的偶然。)在科技手段越來越高明的今天,在天文實體學的最新觀測中,宇宙所呈現出的風貌和實質正不斷證明霍金對宇宙的诠釋。這個坐在輪椅裡的人,其智慧之光直指人類理性的終極探問,并超越了一代科學巨星愛因斯坦。
在自己的肢體嚴重癱瘓,并嚴重地妨礙了與外界環境交流的困境中,斯蒂芬·霍金仍以驚人的智慧、熱情和毅力精彩地實作了自己的崇高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