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作者:簡安觀影

作為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從小到大,别人家彩色的電視機裡播放着湖南衛視的節目時,在我家,永遠是黑白的電視機,台灣的節目,以及周末時,永遠被父母霸占,不能從音樂節目轉台。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母親偏愛江蕙、黃乙玲、鳳飛飛等女歌手,而父親則偏愛葉啟田、陳雷等。唯獨對于蔡秋鳳的歌,父母都很喜歡。

倆人也會從争執狀态轉為消停,就隻是安靜地聽着黑白電視機上蔡秋鳳的《金包銀》。

<h1>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h1>

從母親那聽來的,原來我小時候在她肚子裡時,她經常是一邊聽着收音機裡的閩南語歌,一邊不停地織衣服,補貼家用。收音機壞了一個又一個,一向摳門的父親居然舍得給母親買新的。等到妹妹也出生了,母親也開始離開家裡,去工廠裡找工作起,那台收音機就被閑置,甚至是荒廢了。一荒廢,收音機就老了,連同這段我未能記得的記憶。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直到黑白電視機出現在我家時,父母以前守在收音機前聽歌時的那種狂熱又回來了。他們守在電視機前。

很神奇的是,電視機上大多數的閩南語我都會唱一兩句,而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沒有特意記憶過。直到母親跟我說那胎教音樂的事的時候,我才明白。但在當時,也隻是一聽就忘了。

偶爾,當刮風下雨天裡,父親機關打電話讓父親去加班時,他一邊穿着雨衣,一邊哼着《金包銀》。我問父親,不去機關行不?外面風大雨大,小小的我很怕父親發生意外。

但父親說着,不去不行。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父親當時正唱到,“别人的生命,是鑲金又包銀。”

小時候的那些懵懂,直到今日自己工作了,無意中再次聽到《金包銀》時,才品出其中人生百味。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請回答1988》中,德善在寶拉的生日會上,聲淚俱下地控訴父母,為什麼寶拉叫寶拉,魯乙叫魯乙,就隻有她要叫做成德善。當時的德善一直哭個不停,控訴不停,父母大多時候隻是沉默。

而沉默裡,更多的是他們當下的内疚,沒能給自己的兒女們一個足夠舒适的家庭經濟環境。但最後,德善還是原諒了父母,并接受了自己是父母的女兒——這個無法否定的事實。

母親接住《金包銀》,唱到:怪我的落土時,遇到壞八字。

想到以前父母對這首歌的熱愛,不禁讓我遐想,是否當時的他們,也在心裡暗自感慨,為什麼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外婆在母親還沒結婚時,就過世了,而外公也在我出生後的3個月後就過世了。不知道母親在聽到這首歌時,是不是也回想起父母,想起她當時的家庭情況?

我知道父親一定會感慨的。

父親作為家裡中間的孩子,一直得不到奶奶的疼愛。爺爺很早時就沒了,是以爸爸13歲時,就開始外出工作,賺家用。有些同齡的小孩在還在快樂玩耍時,父親已經能跟着大人們下海打下手了。

“窗外的野鳥也為我鳴唱。”不知道這野鳥是否也會為父親而鳴叫。

貧窮的家庭不是父親能選擇的,不被母親疼愛,也不是他能左右的。無數的心聲,就隻能寄托在音樂中,在他唱歌時,試圖自我消化和釋懷。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蔡秋楓獨特的鼻音共鳴唱腔,讓束縛感更加強烈,也讓命運的不公平産生更多的無奈。

至尊寶放下頭箍,就無法救紫霞,但戴上頭箍,就無緣紫霞。這樣的人生無奈,但現實生活更無奈。

父親寫的字很好看。因為工整好看,每次新學期時,我都會讓父親給我的新書包書皮,寫學科的名字。每次,父親都很小心翼翼地幫我做好。而那眼裡,有他年輕時就遠離課堂的失落和無奈。

永遠有比較富裕的孩子,如金子銀子一樣,講話可以随意地大聲,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貧窮人家的孩子,永遠隻能是站得遠遠地,無法靠近。

“不值錢的生命,”荒涼而又悲傷。

<h1>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h1>

1980年左右蔡秋鳳推出的這首歌,由當時台灣著名的蔡振南作詞。蔡振南先生本身也是著名的唱片制作人以及演唱者。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相對于父母那一輩的青春傷痛與無奈,蔡振南先生更是将他這首歌的視角落在當時台灣社會的當局。

十三歲就出門工作,因為對吉他的喜愛,而在歌舞團擔任吉他手,跟着歌舞團走遍台灣各地。輾轉于台灣中下層家庭裡,看盡人世間的太多無奈與繁華,他最終将自己的所見所聞寄托于音樂上。

他的歌詞裡,很多描寫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日常。

蔡秋鳳當時唱的這首《抹看破-什麼樂》就很寫實地寫出當時台灣,甚至大陸福建閩南地區很多人沉迷賭博的風氣。

為了賭博,原本該早早去市場擺攤子賣東西的人,都拖着晚去擺攤。大家呆頭呆腦地上街,一大早就去寺廟裡抽簽,嘴裡念叨着他昨晚夢見的生肖。傍晚又去看無蹤影的“字。”

閩南語神曲《金包銀》:唱出父母的酸甜百味,唱出父母的一生父母非金非銀的青春蔡秋鳳和蔡振南的江湖人生

大家癡迷賭博的背後,是大家不願意面對痛苦、貧困的生活,甯願相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通過好運氣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心态。

大家瘋癫的狀态,都被蔡振南看在眼裡。

蔡秋鳳從小就出道,雖然家人起初不同意她年紀小小就出去“賣藝,”但最後看她對唱歌的喜愛,也就同意了。漁民、出海捕魚的生活,讓蔡秋鳳小小年紀就學會懂事,明白貧苦人家的生活不易。

當她唱《什麼樂》時,采用的是類似于歌仔戲的調子,配合她獨特的酒落喉歌聲,唱出了“正風行”的社會風氣。

蔡振南和蔡秋鳳,一個用歌詞唱出群眾的心聲,一個用歌喉引出群眾的情感。

而我的父親母親隻是作為其中的個體。

他們以及所有當時那一輩的人,永遠是在哼着這首《金包銀》時轉身,迎着大風大浪,沉入一家又一家粉土飛揚的工廠裡,為自家的經濟來源心甘情願地埋頭工作,灰頭土臉。但擡頭看着别人的奢靡生活時,又不甘願地唱起《金包銀》。

直到今日,借着這首歌的拐角,自己才重新一瞥父母當時的青春與辛酸。

該以什麼樣的聲音回答你們呢,我的父母?那就再聽一次《金包銀》吧。

我是簡安,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