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一直以來都深受“吃貨”們的喜愛,但要注意其背後暗藏的高脂高鈉陷阱!
近期,香港消委會測試市面上40款天然及加工芝士樣本,結果發現,發現有29款,即逾七成屬高脂之選,同時有逾六成高鈉,當中四成五更是既高脂又高鈉,其中city'super出售的羊奶芝士“Etoki Reserve Le Fromage Basque Sheep's Milk Cheese”是高脂榜首,“安怡高鈣較低脂芝士”則最高鈉,食半包便爆标。
若長期過量攝入的話,将增加患高血壓、心髒病和肥胖症等風險。
另外,有8款産品的營養标簽标示值,與測試結果有差距,甚至檢出未有标示的防腐劑。其中,總統牌的車打硬芝士片,反式脂肪酸含量檢出值高于标示值約83%。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測試樣品及名額</h1>
香港消委會從超市、食材店、百貨公司冰鮮櫃及芝士專櫃搜羅28款天然芝士及12款加工芝士樣本,測試芝士各種營養成分、黃曲黴毒素、防腐劑、微生物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18款芝士高脂兼高鈉</h1>
測試結果顯示,在40款樣本中,有29款樣本達到“高脂”水準,即每100克食物含超過20克總脂肪。
其中,超市city'super的羊奶芝士“Etoki Reserve Le Fromage Basque Sheep's Milk Cheese”樣本的總脂肪含量最高,每100克含37.7克,若成年人食用一份26克,便會攝入9.8克總脂肪,若每日食用七份便超标。
芝司樂是總脂肪含量最低樣本,每100克含13.4克,雖然标示較低脂,但仍未屬低脂水準,若成年人食用五片便超出每日攝取上限。
同時,city’super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亦是最高,屬于含量最低樣本芝司樂的3倍。
測試結果還顯示,25款芝士樣本達到“高鈉”食物水準,即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600毫克鈉,而加工芝士平均鈉含量比天然芝士高出一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9">8款标簽标示值與實際不符</h1>
測試還發現部分産品營養标簽标示值,與測試結果存在差距,如總統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于标示值約83%;Parmigiano Reggiano及Devondale的鈣含量測試結果,分别少标示值約24%及21%;La Cremerie的鈉含量的測試結果則高于标示值約44%。
此外,有4款預先包裝樣本的營養标簽标示反式脂肪含量為0,但測試結果顯示其每100克含超過0.3克反式脂肪酸,包括Essential Waitrose & Partners、Organic Valley、Tillamook及Sargento。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1款細菌量超标</h1>
灣仔意大利超市Mercato Gourmet的非發酵水牛芝士“Deliziosa Mozzarella Filone”樣本細菌量超标,每克含1300萬菌落形成機關,超出每克标準300萬菌落形成機關的上限,消委會形容衞生情況屬不滿意。
針對測試結果,香港消委會提醒,長期且過量地攝入脂肪,将會增加患上心髒病、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風險;長期過量攝入鈉則可能增加患高血壓風險,如不及時診治有機會惡化成心髒病、中風或腎衰竭。
據悉,香港食安中心已跟進了消委會轉介的12個樣本,認為4個樣本未有違例,已通知消委會調整報告結果,另已跟進另外8個樣本,如要求有關商戶停售涉事批次的産品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消費提示</h1>
天然奶酪(芝士)是牛乳經凝乳并排出乳清而制成的産品,天然奶酪按水分含量不同又可分為軟質、半硬質、硬質或特硬質奶酪。再制奶酪是以天然奶酪為主要原料,加入檸檬酸鹽等乳化鹽,經加熱、乳化等工藝制成的産品。兩者在營養成分、感官品質方面有一定差別:天然奶酪中的蛋白質、鈣含量較高,鈉含量較低;再制奶酪口感順滑,保存期限長,便于攜帶,可添加不同調味料,口味更加豐富。
消費者選購時,一是看産品名稱辨別,再制奶酪在包裝上會明确注明“再制奶酪”字樣;二是看産品配料表,一般情況下,配料表的第一位置标注為乳或牛乳的産品為天然奶酪,标注為奶酪或幹酪的産品為再制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