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大費/文

【1】
關于上海人對蘇北人有成見的問題,有兩個誤區,一是上海人對江北人有成見,而不僅僅是蘇北人;二是不僅是上海人,整個蘇南以南地區的人,都對江北人存有不良記憶。
原因要從清朝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說起,在此之前,江南地區,太平無事,秩序井然。由于太平軍出現,秩序大亂,生靈塗炭。
大清王朝時期,江南地區富裕,人所共知,否則,乾隆帝也不會六下江南,他是借調研考察的名義,前來旅遊度假。自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江南人民,尤其是滬蘇杭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有三股力量,對他們輪番搜刮、搶掠、屠戮,分别是太平軍、英法聯軍、清軍。關于英法聯軍惡行,已在《上海罵人話“赤佬”什麼意思?》一文說過,不再重複。
【2】
此文主要說說駐上海清軍的惡行。
1860年之前,上海的清軍兵勇,大多是兩廣籍,由于他們與太平軍是同鄉,又曾在上海多次準備起義,是以,上海官紳有"粵勇非善類”之說,想方設法将其遣散,緻使江北兵勇比例陡然增多,這些江北兵勇,包括皖北籍、蘇北籍。
上海的清軍,幾乎個個吸食鴉片,但是,買鴉片煙丸并不便宜,饷銀不高的清軍,哪來的錢?一個字,就是搶。軍官帶頭,上行下效。
當時,經常有躲避太平軍劫掠而逃難的民船抵滬,黃浦江上,有89條清軍水師船巡邏,經常有遭搶的小船,沿江漂浮,船上之人被水師兵勇砍傷後,光着身子,呻吟流涕,連衣服都被搶走了。在吳淞口,有十幾隻水師船,以搶劫難民船為能事。
上海的水路防衛,在李鴻章湘淮水師來滬接管前,由江南水師提督曾秉忠負責,其手下各營,均是明火執仗之徒,作案地點,主要在澱山湖附近。當時在上海海關供職的孫澄之,曾寫詩《兵官謠》:"帶兵官,體何胖?去年白刃劫行路,今年翠羽飄高冠。"
後來,李鴻章以此為借口,将曾秉忠趕離了上海。李中堂大人趕走曾秉忠,倒不是出于正義,主要是為了奪權,因為,他的淮軍部下,也不是省油的燈。
清軍在阻擊太平軍時,騷擾鄉民是常态。1862年3月初,一隊兵勇去七寶駐防,老總們不紮營而住民房,搶民房,擄光财物後,拆門拆梁,直至無物可擄、盡成瓦礫方休。此外,他們還将郊區鄉民冒充太平軍俘虜,肆意虐殺。1862年4月4日,王家寺之戰,清軍都司胡元壽,呈驗了33顆血淋淋的人頭,經過查核,僅11顆勉強認為是太平軍,也就意味着,他至少濫殺了22個無辜鄉民。另一位清兵則帶回15顆人頭,不知幾位是鄉民。
上海著名文人王韬在《臆譚·用兵》寫道:“今日之兵,紀律蕩然,跳蕩拍張,不就限制。遇民如虎,遇賊如鼠。入市一哄,入村一空。"王韬的“賊”,是指太平軍。
有時,清軍搶得興起,連外國洋人的資産也不放過。據《江南傳教史》一書,法籍修士施宣雲記述,“清兵在破壞和縱火方面,比太平軍更厲害。搶、砸、焚燒,似乎就是這次内戰的主要特征。"他在松江張樸橋天主教信徒聚居地,親曆清兵搶掠與縱火。張樸橋在上海開埠前,就有"小歐洲"之稱,該地天主教堂是江南教區最美、最大教堂之一,被清兵搶完之後,一把大火,燒成灰燼。
順便說一句,為什麼搶掠過後,還要縱火?一是掩蓋罪行,搶劫求财,殺人滅口,縱火滅迹,查無實據;二是便于嫁禍。太平軍推說是清軍幹的,清軍推說是洋人幹的,洋人推說是太平軍幹的,甚至英國人推說是法國人幹的,法國人再推是美國人華爾洋槍隊幹的,反正大家都在搶,搞不清楚誰是誰,最後,最凄慘的是老百姓,上海周邊以及蘇南蘇北縣城鄉鎮,赤壁數百裡,家毀人亡,隻好淪為難民,投奔上海縣城,無數人淪落街頭,食不裹腹,衣不遮體,能夠活下來,已經是福大命大。
李鴻章
【3】
1862年4月,李鴻章率淮軍抵滬,淮軍全是江北人。李鴻章還曾派人到蘇北招兵五營,加上他從太平軍招降的皖北同鄉,累計達五萬多人。前來投奔李鴻章的槍船幫,很多來自江北巢湖幫,這些人的紀律糟透了,上海人吃盡苦頭。比如,著名的西郊新橋紳士王萃元,家中物件,被淮軍搬空。其他紳民,損失無算。在淮軍兵營中,各哨老總,經常在晚上舉行賽珍會,在桌上堆起珍奇寶物,互相比賽,有時堆起幾尺高。
就連李鴻章也承認,“淮勇野氣未除,向多騷擾",然而,他不僅縱容,還經常用高價向部下收購軍米充當軍需,明知是搶來的米,也閉眼不問。淮軍從上海打到蘇州,一路殺,一路搶,以充軍需。戰後,李鴻章實地視察嘉定、青浦、華亭、婁縣等處,奏報清廷說,“無地不焚,無戶不擄,一望平蕪,荊榛塞路。"他卻沒有實話實說,其中,很多都是淮軍造的孽。
淮軍打下蘇州後,殺了8位太平天國降王,殺老百姓無數,一座座府第被搜括殆盡,民房整街整街焚毀,凡是遺存屋舍中的門窗,均被拆去。僅搶去的錫器,就賣出20萬斤。對這樣的江北兵,上海人、蘇南人,怎能不切齒痛恨呢?
總結原因,并非江北人的性本惡,原因很複雜,一是當時大環境太敗壞,壞到無可複加;二是戰争期間,清軍軍需嚴重不足,既無籌措之道,又無籌措時間;第三,也是最重要原因,清軍的軍紀松馳,無人限制,導緻人性之惡,全部釋放。
對比來看,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10萬大軍,不擾市民,全睡大街,這就是紀律嚴明。當時進入上海的主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是由新四軍和山東籍八路軍改編擴建而成,而新四軍的江北人,為數衆多!
(全文完)#上海頭條#
資料:
《上海,1862年》、《江南傳教史》、《瀛壖雜志》、《吳煦檔案選編》、《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英國在滬發行英文報《北華捷報》
後記:
近期,正在持續更新#上海3000年#。個人以為,一部上海史,同時也是長三角史,江南史,尤其在近代百年,緊密關聯着中國與世界。相關文章目錄及連結如下:
上海陸地浮出海面是什麼順序?
上海罵人話“赤佬”什麼意思?
上海川沙如何竟成為奶牛之鄉?
受歧視的上海閘北為什麼苦大仇深?
推薦:
春雨中我們該聊點什麼?
自媒體寫作是否需要蹭熱度?如何成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