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毕大费/文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1】

关于上海人对苏北人有成见的问题,有两个误区,一是上海人对江北人有成见,而不仅仅是苏北人;二是不仅是上海人,整个苏南以南地区的人,都对江北人存有不良记忆。

原因要从清朝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说起,在此之前,江南地区,太平无事,秩序井然。由于太平军出现,秩序大乱,生灵涂炭。

大清王朝时期,江南地区富裕,人所共知,否则,乾隆帝也不会六下江南,他是借调研考察的名义,前来旅游度假。自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江南人民,尤其是沪苏杭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有三股力量,对他们轮番搜刮、抢掠、屠戮,分别是太平军、英法联军、清军。关于英法联军恶行,已在《上海骂人话“赤佬”什么意思?》一文说过,不再重复。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2】

此文主要说说驻上海清军的恶行。

1860年之前,上海的清军兵勇,大多是两广籍,由于他们与太平军是同乡,又曾在上海多次准备起义,所以,上海官绅有"粤勇非善类”之说,想方设法将其遣散,致使江北兵勇比例陡然增多,这些江北兵勇,包括皖北籍、苏北籍。

上海的清军,几乎个个吸食鸦片,但是,买鸦片烟丸并不便宜,饷银不高的清军,哪来的钱?一个字,就是抢。军官带头,上行下效。

当时,经常有躲避太平军劫掠而逃难的民船抵沪,黄浦江上,有89条清军水师船巡逻,经常有遭抢的小船,沿江漂浮,船上之人被水师兵勇砍伤后,光着身子,呻吟流涕,连衣服都被抢走了。在吴淞口,有十几只水师船,以抢劫难民船为能事。

上海的水路防卫,在李鸿章湘淮水师来沪接管前,由江南水师提督曾秉忠负责,其手下各营,均是明火执仗之徒,作案地点,主要在淀山湖附近。当时在上海海关供职的孙澄之,曾写诗《兵官谣》:"带兵官,体何胖?去年白刃劫行路,今年翠羽飘高冠。"

后来,李鸿章以此为借口,将曾秉忠赶离了上海。李中堂大人赶走曾秉忠,倒不是出于正义,主要是为了夺权,因为,他的淮军部下,也不是省油的灯。

清军在阻击太平军时,骚扰乡民是常态。1862年3月初,一队兵勇去七宝驻防,老总们不扎营而住民房,抢民房,掳光财物后,拆门拆梁,直至无物可掳、尽成瓦砾方休。此外,他们还将郊区乡民冒充太平军俘虏,肆意虐杀。1862年4月4日,王家寺之战,清军都司胡元寿,呈验了33颗血淋淋的人头,经过查核,仅11颗勉强认为是太平军,也就意味着,他至少滥杀了22个无辜乡民。另一位清兵则带回15颗人头,不知几位是乡民。

上海著名文人王韬在《臆谭·用兵》写道:“今日之兵,纪律荡然,跳荡拍张,不就约束。遇民如虎,遇贼如鼠。入市一哄,入村一空。"王韬的“贼”,是指太平军。

有时,清军抢得兴起,连外国洋人的资产也不放过。据《江南传教史》一书,法籍修士施宣云记述,“清兵在破坏和纵火方面,比太平军更厉害。抢、砸、焚烧,似乎就是这次内战的主要特征。"他在松江张朴桥天主教信徒聚居地,亲历清兵抢掠与纵火。张朴桥在上海开埠前,就有"小欧洲"之称,该地天主教堂是江南教区最美、最大教堂之一,被清兵抢完之后,一把大火,烧成灰烬。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抢掠过后,还要纵火?一是掩盖罪行,抢劫求财,杀人灭口,纵火灭迹,查无实据;二是便于嫁祸。太平军推说是清军干的,清军推说是洋人干的,洋人推说是太平军干的,甚至英国人推说是法国人干的,法国人再推是美国人华尔洋枪队干的,反正大家都在抢,搞不清楚谁是谁,最后,最凄惨的是老百姓,上海周边以及苏南苏北县城乡镇,赤壁数百里,家毁人亡,只好沦为难民,投奔上海县城,无数人沦落街头,食不裹腹,衣不遮体,能够活下来,已经是福大命大。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李鸿章

【3】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沪,淮军全是江北人。李鸿章还曾派人到苏北招兵五营,加上他从太平军招降的皖北同乡,累计达五万多人。前来投奔李鸿章的枪船帮,很多来自江北巢湖帮,这些人的纪律糟透了,上海人吃尽苦头。比如,著名的西郊新桥绅士王萃元,家中物件,被淮军搬空。其他绅民,损失无算。在淮军兵营中,各哨老总,经常在晚上举行赛珍会,在桌上堆起珍奇宝物,相互比赛,有时堆起几尺高。

就连李鸿章也承认,“淮勇野气未除,向多骚扰",然而,他不仅纵容,还经常用高价向部下收购军米充当军需,明知是抢来的米,也闭眼不问。淮军从上海打到苏州,一路杀,一路抢,以充军需。战后,李鸿章实地视察嘉定、青浦、华亭、娄县等处,奏报清廷说,“无地不焚,无户不掳,一望平芜,荆榛塞路。"他却没有实话实说,其中,很多都是淮军造的孽。

淮军打下苏州后,杀了8位太平天国降王,杀老百姓无数,一座座府第被搜括殆尽,民房整街整街焚毁,凡是遗存屋舍中的门窗,均被拆去。仅抢去的锡器,就卖出20万斤。对这样的江北兵,上海人、苏南人,怎能不切齿痛恨呢?

总结原因,并非江北人的性本恶,原因很复杂,一是当时大环境太败坏,坏到无可复加;二是战争期间,清军军需严重不足,既无筹措之道,又无筹措时间;第三,也是最重要原因,清军的军纪松驰,无人约束,导致人性之恶,全部释放。

对比来看,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10万大军,不扰市民,全睡大街,这就是纪律严明。当时进入上海的主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由新四军和山东籍八路军改编扩建而成,而新四军的江北人,为数众多!

(全文完)#上海头条#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资料:

《上海,1862年》、《江南传教史》、《瀛壖杂志》、《吴煦档案选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英国在沪发行英文报《北华捷报》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后记:

近期,正在持续更新#上海3000年#。个人以为,一部上海史,同时也是长三角史,江南史,尤其在近代百年,紧密关联着中国与世界。相关文章目录及链接如下:

上海陆地浮出海面是什么顺序?

上海骂人话“赤佬”什么意思?

上海川沙如何竟成为奶牛之乡?

受歧视的上海闸北为什么苦大仇深?

上海人为什么会对苏北人有成见?

推荐:

春雨中我们该聊点什么?

自媒体写作是否需要蹭热度?如何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