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淩晨了,在悄悄收拾完工具後。給大家寫下今天的小物件制作過程。上一篇動态附了一張圖,一顆大橄榄。
運用今天的半日假期,制作出了一隻向往自由的麻雀。
話不多說,還是從這一顆橄榄核說起。

橄榄核。
橄榄核雕又稱榄雕,是廣東地區漢族雕刻藝術之一,2008年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榄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征。其造型秀麗、雅緻,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态小巧玲珑;技法以浮雕、圓雕、镂空雕為主。
對于雕塑以及雕刻的興趣,更多源自于自己的内心,從孩童時代開始,就開始留意這些特殊的小玩意兒。
核是某寶買的,據說是巴西大橄榄核,聽起來蠻唬人的,由于自己的工具有限,再加上手藝太過于生疏,固然選擇了碼數最大的橄榄核。
雕刻過後發現,核的密度比想象中的要差,而且很容易就露出裡面的筋紋。
度娘查了一下,老手說這個核是用來榨油的,沒什麼人用來做雕刻。算了,不管了,咱們進入正題。
第一步,去皮,為了更好的看到橄榄核的整體情況,把皮去掉,看是否有裂痕。避免做到一半,作品會前功盡棄。整個過程大概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别的不說,橄榄核還是比較油潤的。
第二步,打底稿,除非駕輕就熟,建議大家還是認真花點心思,把結構線條标記一下。這樣能夠最大化的節省時間,不會因為後期的失誤,導緻作品的走形。
第三步,找出小鳥的基礎結構,把大的形體組成單獨剔出來,再去做細細的雕刻,由整體到局部 慢慢的去做深入。(羽毛的疊加感,一定要建立在正确雕刻步驟的基礎上。)
在大的形體雕刻完畢後,需要找到其中細小的部分一點點深入進去,降羽毛的層次感一點點理清。
找到眼睛的位置,定好标記。給小尾巴做出一點動态。
爪子的位置,也可以抽象一點去表現。
眼睛的位置,可以留作一個凹槽,以便于未來裝眼球。
爪子的細節,慢慢深入。
适當利用其它刀頭做一些具有裝飾感的線條。
鳥身上的細紋,可以用去皮刀一組一組的刮出(這個過程忘記拍照),個人以為,可以自然一點的去雕刻,羽毛紋理的感覺,可以在翅膀上做一些表現。
最後的呈現效果,本來打算拿老婆手鍊上的石榴石做眼睛,但是放上去看了看效果,覺得不太恰當,是以隻能暫時先留在這裡尋覓下合适的材料了。
生活裡面的樂趣并不少,哪怕一顆果核,都可以為你帶來無限的創作樂趣。
可能有些朋友會問,怎樣去抛光呢。
我在這裡用了鋼絲刷還有羊毛輪,個人拙見,雕刻作品,尤其是手把件,不需要完全抛光,太過于光亮的東西,反而會少了很多盤玩的樂趣。
那最後一步,當然就是直接上手盤玩了。
對了,大家如果有認為比較好的眼珠材料,可以多多給點建議,留言給我。
我來為小鳥裝上,以便于還它自由。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感謝大家留言哈。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