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載于《中國青年》雜志2021年第19期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整體的政策邏輯,有其提出的堅實社會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漸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共同富裕的标準,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多”。第一是人數多,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第二是内容多,共同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第三是步驟多,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而在共同富裕的實作方法方面,會議明确提出實作共同富裕要靠高品質發展,制度性安排,實作先富帶動後富。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收入配置設定要更加均衡,基層保障要更加精準。要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緻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緻富帶頭人。強調要鼓勵勤勞創新緻富,并作出重要部署,将實作共同富裕宏偉目标與每一個人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聯系起來,必将激勵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為共建共享共富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會議指出,要建構初次配置設定、再配置設定、三次配置設定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榄型配置設定結構。
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之間存在怎樣的邏輯關系?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與北歐國家福利制度之間有怎樣的差別?未來十年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如何落地?青年向上流通的通道在哪裡?三次配置設定制度會為青年帶來哪些機遇和利好?如何引領青年的精神富裕?青年在高品質發展中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在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青年感受到了怎樣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帶着這些問題,《中國青年》采訪了專家學者、青年緻富榜樣、公益事業踐行者和受益人、青年藝術家、行業優秀青年、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青年群體等,集青春之力量,顯青年之擔當。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前行,為實作共同富裕不懈奮進!
"共同富裕,青年讀本"系列報道⑦
凃潔:當“非遺”不再小衆
@文/本刊記者 于丹
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産鈎編技藝傳承人 凃潔
一根鈎針,一團毛線,常見的材料在武漢“80後”青年凃潔的手中上下翻飛,織就活潑靈動的作品形象。幾年前,她從外婆、媽媽手中接過這門民間藝術,成為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産毛線鈎編技藝(以下簡稱“非遺鈎編”)第四代傳承人。這些年,凃潔在傳統鈎編與年輕人的喜好中探索,将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吉祥物“兵兵”與鈎編技藝相結合,把小衆藝術推向了更廣闊的舞台。
目前,凃潔創立了武漢市靈犀社毛線研究所用于傳播非遺文化,将毛線鈎編技藝課程開到了高校,期待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實作非遺藝術的傳播。緻力于非遺事業發展的凃潔,在藝術的實踐中對于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有着自己的獨特了解——
“就‘遺産’二字而言,意味着稀少和消逝,我希望非遺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它應該在傳承與普及中煥發光彩,成為一種普及性藝術。”
在凃潔看來,當今非遺傳播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讓每一個非遺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但從共同富裕标準“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這一條來看,目前很多年輕人的狀況是“失衡”的。
凃潔告訴《中國青年》雜志記者,對“入坑”鈎編技藝的年輕人來說,形容為“用愛發電”也不為過。從收入配置設定上而言,已經成為行家的大師們都有自己的保障性收入,但現在的年輕非遺人雖然從精神生活層面而言十分富足,但有一個短闆就是收入并不穩定。
“在發展非遺的過程中,年輕人經常遭遇養家糊口的問題,但磨煉技藝的時間成本是不可壓縮的,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穩定收入,很容易磨滅文化創作者的匠人精神。”凃潔說。
造成收入不穩定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樣化的。在藝術傳播方面,非遺文化産品不能量化生産,隻能作為一種藝術品出現在大衆視野中。因為當下對于藝術品創作的知識産權等問題跟進并不及時,在新的創作産生時,山寨産品的批量複制讓非遺人不勝其擾。如果要靠此生存,不僅僅是傳承問題,還要保證傳承者能夠有相應的回報。
對此,凃潔表示,藝術變現并不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一面傳承,一面流動,這樣才能有一個長足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國家暢通向上流通的通道,對非遺傳承中的知識産權、收入配置設定問題制定相關政策,讓其有一定的保障。”
目前,凃潔将自己的非遺鈎編技藝課程帶入了部分職業院校,将其作為一門延伸性課程讓年輕人進行了解,分為14個門類進行教學。談到這一想法的初衷,凃潔表示,如果讓非遺作為一種文化遺産,是不利于其傳承與發展的,目前自己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承上啟下,“我現在想要做的工作就是‘播種’,至于能長出多少棵參天大樹,目前還沒有到達這一階段。”
目前,凃潔已将鈎編技藝推廣進入高校課堂
在凃潔看來,非遺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就是用之于民。凃潔告訴記者,在沒有與教育相結合之前,非遺老師很難收到徒弟,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非遺老師們的要求較高,往往是小衆的家族傳承,這也導緻了技藝斷層的出現。現在将其帶入校園,讓更多人了解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技藝,也算是一種文化财富的再配置設定。當我們靠着自己一段時間的堅持,營造出這樣一種藝術精神生發的土壤,那麼也為精神層面上的共同富裕埋下了一顆種子。
關于“實作共同富裕要靠高品質發展,制度性安排,實作先富帶動後富。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收入配置設定要更加均衡,基層保障要更加精準”,這一點凃潔表示也有思考,但還沒有想到細緻的階段。她希望先将其推廣開,再去尋找合适的傳播規律。不希望在傳承過程中以傳統之名,出現“偏執守舊”的固化思維。
凃潔認為,目前自己可以做的就是在傳承非遺技術的同時,鼓勵自己的學生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讓藝術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通過教育普及讓非遺文化成為一種社會風潮;讓優秀的人走向高處成為大師,将其所從事的文化事業在國際上傳播;讓愛好者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将其轉化為精神和物質的雙重财富,這就是我對文化領域共同富裕的了解和願景。”
共同富裕,十年藍圖如何落地?
武崟:以一燈燃諸燈,終至萬燈明
購買連結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