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四川省籍三國名人共五十人。其中,曹魏一人,蜀漢四十七人,東吳一人,還有一人先後效力蜀漢與曹魏。地域詳情為:南充市十六人,綿陽市十三人,成都市十人,眉山市四人,達州市二人,巴中市、樂山市、資陽市、雅安市、重慶市各一人。

第一位:黃權。黃權,字公衡,南充市下轄阆中市人,先後隸屬于蜀漢與曹魏集團。黃權原是益州劉璋帳下官員,劉璋兵敗後歸降劉備。黃權在蜀漢官至鎮北将軍,劉備夷陵戰敗後,黃權的歸路被東吳大軍阻斷,無奈之下投靠了曹魏。黃權在曹魏官至車騎将軍,正始元年(公元240年)病逝。
第二和第三位:黃邕和黃崇。黃邕,黃權幼子,南充市下轄阆中市人,隸屬于曹魏。黃權于曹魏病逝之後,其子黃邕襲爵出仕,主要事迹不詳。黃崇,黃權之子,隸屬于蜀漢。黃權歸降蜀漢時,将其子黃崇送入成都為質。黃權歸附曹魏後,蜀漢朝廷征辟黃崇出仕,官至尚書郎,最後在綿竹抵禦鄧艾時陣亡。
第四位:馬忠。馬忠,字德信,南充市下轄阆中市人,隸屬于蜀漢。馬忠是蜀漢集團中的名臣,擔任過庲降都督,後期官至平尚書事,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病逝于任上。
第五位:程畿。程畿,字季然,南充市下轄阆中市人,隸屬于蜀漢。程畿是蜀漢集團中的名臣,官至從事祭酒,跟随劉備東征時死戰不降,最終兵敗陣亡。
第六和第七位:龔祿。龔祿,字德緒,南充市人,隸屬于蜀漢。龔祿是蜀漢集團中的名臣,官至越嶲太守,跟随諸葛亮平定南中豪強叛亂時陣亡。龔衡,龔祿之弟。龔祿陣亡後,龔衡受蜀漢朝廷征召出仕,官至中領軍,主要事迹不詳。
第八位:谯周。谯周,字允南,南充市人,隸屬于蜀漢。谯周是蜀漢重臣,以博學著稱,官至光祿大夫。谯周在職期間,不僅反對姜維北伐,鄧艾進逼成都時還力主後主劉禅投降,最終在蜀漢滅亡後病逝于去洛陽的路上。
第九位:張嶷。張嶷,字伯岐,南充市南部縣人,隸屬于蜀漢。張嶷是蜀漢集團中的将領,官至蕩寇将軍,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與魏将徐質交戰中不幸陣亡。
第十位:句扶。句扶,字孝興,巴中市人,隸屬于蜀漢。句扶是蜀漢集團後期著名将領,官至左将軍,後期事迹不詳。
第十一位:王平。王平,字子均,達州市渠縣人,隸屬于蜀漢。王平是蜀漢集團後期名将,官至鎮北将軍,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病逝于任上。
第十二位:王訓。王訓,王平之子,達州市渠縣人,隸屬于蜀漢。王平病逝後,蜀漢朝廷征召王訓襲爵出仕,主要事迹不詳。
第十三位:張裔。張裔,字君嗣,成都市人,隸屬于蜀漢。張裔是蜀漢集團中的名臣,官至輔漢将軍,建興八年(公元230年)病逝。
第十四位:杜瓊。杜瓊,字伯瑜,成都市人,隸屬于蜀漢。杜瓊在蜀漢集團中官至太常,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病逝。
第十五位:王甫。王甫,字國山,綿陽市三台縣人,隸屬于蜀漢。王甫在蜀漢集團中官至荊州議曹從事,跟随劉備東征時在夷陵之戰中陣亡。
第十六位:秦宓。秦宓,字子敕,德陽市綿竹縣人,隸屬于蜀漢。秦宓在蜀漢集團官至大司農,建興四年(公元226年)病逝。
第十七位:張翼。張翼,字伯恭,眉山市彭山區人,隸屬于蜀漢。張翼在蜀漢集團中擔任過庲降都督、左車騎将軍等職,最終跟随鐘會在成都被亂兵殺害。
第十八位:楊戲。楊戲,字文然,眉山市彭山區人,隸屬于蜀漢。楊戲效力蜀漢期間編著的《季漢輔臣贊》流傳于後世,官至射聲校尉,後期因與姜維政見不同被罷免,景耀四年(公元261年)病逝。
第十九位:費詩。費詩,字公舉,樂山市人,隸屬于蜀漢。費詩在蜀漢集團中官至谏議大夫,病逝于任上。
第二十位:王嗣。王嗣,字承宗,資陽市人,隸屬于蜀漢。王嗣在蜀漢集團中官至鎮軍将軍,病逝于任上。
第二十一位:衛繼。衛繼,字子業,衛繼雅安市荥經縣人,隸屬于蜀漢。衛繼在蜀漢集團中官至尚書,最後在成都遇害。
第二十二位:甘甯。甘甯,字興霸,重慶市忠縣人,隸屬于東吳。甘甯早年在荊州黃祖帳下任職,孫權征讨江夏期間投靠了東吳,是東吳集團中的一位勇将,十二虎臣之一,官至折沖将軍,最終病逝于任上。
四川省籍三國名人除了上述的二十二人外,還有南充市下轄阆中市的周群、馬修、馬勳、馬齊、姚伷等五人;南充市南部縣的張瑛、張護雄等二人;成都市的張松、張毣、張郁、張裕、王伉、張表等六人;成都市郫都區的何宗、何雙等二人;綿陽市三台縣的王佑、李邵、李朝、王士等四人;綿陽市涪城區的杜微、尹默、李譔、李福等四人;德陽市廣漢市的彭羕、王沖、镡承等三人;眉山市彭山區的楊洪、李密等二人,以上二十八人皆隸屬于蜀漢,總計五十人。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贅述。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