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6月26日報道,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贻貝、蛤蜊和贻貝可以感染類似于人類白血病的癌症,導緻這些貝類的高死亡率。
據歐洲新聞6月23日報道,參與這項研究的西班牙埃納斯貝格大學生命科學系名譽教授安東尼奧·比利亞爾瓦(Antonio Villarva)表示,癌症不會傳播給人類。
這項名為"獨立癌症譜系在多種貝類中廣泛傳播"的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種雙殼軟體動物可以傳播白血病樣彌漫性惡性良性腫瘤,這些惡性良性腫瘤可以在生病和健康個體之間傳播。
受癌症影響的人包括生活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海螳螂,通常被稱為軟殼蛤蜊和長頸蛤;生活在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的油性黑殼蛤蜊;生活在幾個歐洲國家的歐洲鳥尾蛤蜊,包括加利西亞,西班牙;和加利西亞金色地毯蛤蜊。
該研究首次表明癌細胞在個體之間的海洋環境中更為常見,也是首次表明癌細胞可以在不同貝類之間傳播。
然而,脊椎動物中隻有兩隻動物通過癌細胞的直接傳播感染癌症,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澳洲)惡魔的袋鼠,由于面部惡性良性腫瘤的擴散,其生存已經處于危險之中,以及可以感染肉芽腫的狗。
報告稱,當癌症将病人留在水中并暴露于周圍個體時,癌症開始在貝類中擴散。Villarva教授強調,在正常情況下,個體的免疫系統應該能夠破壞癌細胞,但這些細胞繼續複制,導緻接受個體的癌症。
該研究還由Fort Enares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加拿大的其他研究人員進行。
Villarva教授解釋說,研究人員早就知道許多雙殼類軟體動物患有白血病樣彌漫性惡性良性腫瘤。但在大多數貝類中,惡性良性腫瘤隻出現在少數個體中,但在研究的四種貝類中,惡性良性腫瘤的發病率高,緻死率高。
在所有研究的貝類中,癌細胞是從患病個體擴散到健康個體的同一獨立細胞的克隆。
雖然我們吃贻貝或蛤蜊,但根據這項研究,雙殼貝類癌症不會擴散給消費者,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在它們進入我們的胃液時會殺死它們。
最終報告強調,這些研究為研究傳染性癌症提供了新的方法。(編譯/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