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造車新勢力都選擇雷射雷達的路線?

作者:SEPP中歐跨國采購平台

據預測,2021年全球搭載雷射雷達的前裝車型出貨量會在千台量級,2022-2023年會有指數級提升——達到數萬台級/年,2025 年可能是下個指數級跳躍——達到數十萬台級/年。雷射雷達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進階自動駕駛的必選項。

2021年,越來越多智能電動車品牌選擇雷射雷達方案,從蔚來ET7、小鵬P5到威馬M7,2021年堪稱雷射雷達路線量産落地元年。

為什麼造車新勢力都選擇雷射雷達的路線?

雷射雷達是一種向被測目标發射探測信号,然後測量反射或散射信号的到達時間、強弱程度等參數,以确定目标的距離、方位、運動狀态及表面光學特征的雷達系統。

雷射雷達的優點包括:

1)具有極高的距離分辨率、角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

2)抗幹擾能力強;

3)擷取的資訊量豐富,可直接擷取目标的距離、角度、反射強度、速度等資訊,生成目标的多元度圖像;

4)可全天時工作。相比于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可實作對人體的探測,相比于攝像頭,雷射雷達的探測距離更遠。

總結來看,一個雷射雷達包括四大要素:分别為測距原理、光束操縱方法、光源以及探測器。在此基礎上,不同技術路線是以上相關元素的組合。

對于 L4 級别以上的無人駕駛系統,雷射雷達被認為是必須的傳感器之一。目前各大自動駕駛的企業都将雷射雷達作為其傳感器解決方案的重點,目前在 Robotaxi/Robotruck 領域,主要應用的是可進行 360°掃描的解攜時雷射雷達,其安裝于自動駕駛車輛的頂部,技術壁壘較高。

為什麼造車新勢力都選擇雷射雷達的路線?

Gartner 2019 年汽車電子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以 MEMS 雷射雷達為代表自動駕駛硬體在經曆觸發期和期望膨脹期後,産業鍊逐漸走向成熟。

Gartner 預測,從 2020 年起具有L3 級自主駕駛硬體能力的車輛将被廣泛生産,光探測和測距(LiDAR)等傳感器技術主要用于實作自動駕駛,将是未來 5 年内汽車産業普及的元器件,助力自動駕駛成熟。今年以來,我們發現雷射雷達産業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2021 年行業或迎來加速發展期。

為什麼造車新勢力都選擇雷射雷達的路線?

搭載雷射雷達的奧迪A8于2017年搭載法雷奧4線SCALA雷射雷達,宣稱比對L3級輔助駕駛,這是全球首款過車規級雷射雷達。但是,作為奧迪的旗艦車型,真正體驗到搭載雷射雷達的奧迪A8使用者并不多,同時,它開啟的功能也十分有限。

它真正的作用在于,帶起了雷射雷達量産前裝的風潮。

另一方面,雷射雷達的成本并非不可接受。雷射雷達有類似計算機晶片的摩爾定律:每18個月,雷射雷達傳感器分辨率翻倍價格下降一半。至少在5年前,雷射雷達都被認為是昂貴的裝置。

華為車規級中長距96線雷射雷達産品,已經将雷射雷達成本降至200美元。

于此同時,随着雷射雷達MEMS技術逐漸成熟,在車規前裝量産車型多的情況下,其前裝定點的成本與以前藍色車頂圓柱機械式雷射雷達完全不同。有雷射雷達供應商透露,采用MEMS技術的固态雷射雷達成本可以降至500美元以下。

新一代技術突破+規模量産訂單,是降本的兩大條件。也就是說,随着雷射雷達量産前裝車型的增加,也在推動着雷射雷達的成本下降。

中國造車新勢力們采用雷射雷達,是他們對于中國複雜路況的了解,包括中美對全場景路況的認知差異,也導緻中國造車新勢力與誕生于美國的特斯拉在感覺方案上作出不同的選擇。

是以說,中國造車新勢力普遍選擇雷射雷達方案,可以說是保守的選擇,也可以說,他們更願意付出一定的成本代價來得到更安全的結果。

部分圖文來源 | 網絡

繼續閱讀